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宋哲宗

北宋皇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宋哲宗
Remove ads

宋哲宗赵煦(1077年1月4日—1100年2月23日),北宋第七位皇帝(1085年4月1日-1100年2月23日在位),为宋神宗第六子,母亲为钦成皇后朱氏。原名佣,曾封为延安郡王。生于熙宁九年十二月七日(1077年1月4日),神宗病危时立他为太子。元丰八年,神宗驾崩,赵煦登基为皇帝,是为宋哲宗,改元“元祐”。在位15年,得年二十三岁,葬于今天河南巩义市永泰陵

事实速览 宋哲宗, 宋朝(北宋)第7位皇帝 ...
Remove ads

生平经历

早年

Thumb
宋哲宗半身像

宋哲宗生于熙宁九年(1076年)十二月七日,初名。十年(1077年)十二月,授特进、检校太尉、天平军节度使、封均国公。元丰五年(1081年),迁开府仪同三司、彰武军节度使,进封延安郡王。元丰七年(1084年)三月,逢神宗于集英殿宴请群臣,延安郡王陪同,因举止有度,宰相于是恭贺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二月,神宗病重,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王珪请建储君,并建议由皇太后暂时垂帘听政。神宗同意后,当年三月,皇太后在福宁殿垂帘,将延安郡王为神宗祈福的手抄佛经出示给宰相等人[2]。于是,奉制立延安郡王为皇太子,改名。最初,太子宫中常有红光。此后,红光更如火光一般。

登基

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初五日,神宗驾崩,皇太子即皇帝位。次日,大赦天下,并遣使告丧于辽国。初七,尊高太后为太皇太后,向皇后为皇太后,生母德妃朱氏为皇太妃。并由宰相王珪为山陵使,营建神宗陵寝。三月二十一日,由于群臣再三请求,哲宗才正式与太皇太后一同听政。 哲宗登基时,只有9岁,由高太皇太后执政。高太皇太后执政后,任用保守派大臣司马光宰相,“凡熙宁以来政事弗便者,次第罢之”[3]。司马光上台后,不顾一切尽罢新法(熙宁变法),“举而仰听于太皇太后”。宋哲宗对此感到不满。

亲政

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高太皇太后去世。十月,哲宗亲政。哲宗亲政后表明绍述,追贬司马光,并贬谪苏轼苏辙等旧党党人于岭南(今广西广东海南),接着重用革新派如章惇曾布等,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减轻农民负担,使国势有所起色。次年改元“绍圣”,并停止与西夏谈判,多次出兵讨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

死因成迷

宋哲宗自幼时有严重的肺结核,在当时已形成不治之症。元符二年(1099年)九月至十月时,其子女连续夭折,哲宗十分悲伤。元符三年正月,哲宗开始病重,无法上朝。同月十二日(1100年2月23日),崩于福宁殿[4][5][6]

但南宋史料《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哲宗暴崩,无子,钦圣定册立太上皇帝。”[7]对哲宗的死法描写是暴崩,暗指他非正常死亡。北宋太师蔡京之子蔡绦所写的《铁围山丛谈》中说国朝实录、诸史,凡书事皆备春秋之义,隐而显。若至贵者以不善终,则多曰“无疾而崩”,“崩”似当作“薨”,三本并同。姑仍之。大臣亲王则曰“暴卒”,或云“暴疾卒”。无疾者,雁里及张本并作“以疾者”。今从吴本。如李谷是也。暴疾卒,如魏王德昭是也。大凡前书不若后书。前书犹庶几,至后书生纷兢更易,本“生”作“多”。则益阔疏,难取信矣。吴本无“阔疏”二字。"[8]根据时任宰相曾布《曾公遗录》的记载宋哲宗“精液不禁,又多滑泄”,说明宋哲宗死于纵欲过度导致的生理疾病[9],而且,宋史学者王曾瑜和张邦炜都采纳了宋哲宗死于性生理疾病的说法。[10]

Remove ads

废后争议

绍圣三年(1096年)章惇以巫蛊诅咒的罪名,要求宋哲宗废宣仁太后所立的孟皇后,改立刘皇后,连宋哲宗都大叹:“章惇坏我名节!”。《宋史》的记载方式令后人感觉孟皇后没有行巫蛊,是被诬害,宫人口供也是被梁从政屈打成招的[11]。但《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却有整段关于孟皇后及亲属行巫蛊的细节[12]

评价

正面评价

  • 章惇为相,主持恢复熙丰新法,史称“绍述”,北宋国力因而得以恢复发展,更取得对西夏的多次战略性军事胜利。
  • 元朝官修正史宋史脱脱等的评价是:“哲宗以冲幼践阼,宣仁同政。初年召用马、吕诸贤,罢青苗,复常平,登俊良,辟言路,天下人心,翕然向治。而元祐之政,庶几仁宗。奈何熙、丰旧奸枿去未尽,已而媒蘖复用,卒假绍述之言,务反前政,报复善良,驯致党籍祸兴,君子尽斥,而宋政益敝矣。吁,可惜哉!”[13]

负面评价

  • 哲宗是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不过在新党与旧党之间的党争始终未能获得解决,反而在宋哲宗当政期间激化[14],多少造成朝廷的动荡。
  • 哲宗亲政后,绝大部分支持司马光的旧党党人都被放逐,甚至于贬到岭南等蛮荒地区;宰相章惇也进行言论控制,设立元祐提制局等单位对于反对新法的言论加以控制,甚至于在宫廷内部兴狱。

身后之事

1100年正月,宋哲宗患病,不数日死去,二月十日开工建陵,限五月十日完工。宋哲宗停丧七个月,于八月下葬永泰陵。陵台今日尚有17米高,底边每边长约50米,陵台正北有一段神墙残存,高约4米,是现今宋陵仅存的神墙遗迹。陵前石刻雕像还有11件保存完好,仅缺“象奴”一件(完整的为12件),以“象”的刻制最为生动完美,有“东陵狮子、西陵象”的说法。“西陵”就是指的永泰陵与东边的永裕陵相对。皇后刘氏陪葬在陵台西北,相距不足20米。永泰陵正西四五十米处,有哲宗第四女杨国公主墓。

仅石材一项,石匠就有4,600多人,采用的各种石材达3万多块,调用民工、役兵超过1万人,山陵使章淳等官员督工急,民工们不堪虐待,纷纷逃亡,工地上饥饿、病、累而死的日日不断,死者多被弃尸荒野乱石之中。《采石场碑记》记载说:“居山土人皆云,至久积阴晦,常闻山中有若声役之歌者,意其不幸横夭者,沉魂未得解脱逍遥而然乎”。

1130年,刘齐政府盗掘北宋陵寝,陵上建筑被破坏殆尽,陵内洗劫一空。永泰陵的水晶柱子卖到杭州。元朝初年,此陵再次遭劫。

Remove ads

家庭

祖先

更多信息 先祖 ...

  1. 昭慈圣献皇后孟氏,绍圣三年废
  2. 昭怀皇后刘氏

妃嫔

  1. 婕妤张氏
  2. 婕妤胡氏
  3. 美人韩氏
  4. 美人慕容氏
  5. 美人魏氏
  6. 美人高氏
  7. 才人刘氏

子女

  1. 献愍太子赵茂,母昭怀皇后刘氏,出生二个月后夭折。

  1. 邓国公主,母昭慈圣献皇后孟氏,三岁而薨。
  2. 陈国公主,母不详,大观四年,下嫁石端礼,政和七年亡。
  3. 秦国康懿长公主,母昭怀皇后刘氏,隆兴二年亡。
  4. 扬国公主,母昭怀皇后刘氏,三岁而薨。

授予官职

宰相

副相

延伸阅读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宋史·卷017》,出自脱脱宋史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宋史/卷018》,出自脱脱宋史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