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鲣节虫科
鞘翅目的一科昆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鲣节虫科(Dermestidae),又称皮蠹科,为鞘翅目昆虫下的一科。本科在全世界有将近 500~700 个成员,身长大多在 1~12 毫米。椭圆的身型以及叶状垫是其成虫的诊断特征;其棒状的触角嵌入在头部的凹槽内,腿节也镶在腿部基节的凹槽中。其幼虫与金龟科的幼虫相似,也具有刚毛[1]。
鲣节虫的食性相当广泛,大部分的属具有食腐性,例如花粉、皮屑、动物毛发以及植物纤维。有些被发现于动物巢穴,像是哺乳类、鸟类、蜂等动物的巢;本科中红点螵蛸鲣节虫属(Thaumaglossa)仅在螳螂的螵蛸中被发现,而斑皮蠹属(Trogoderma)则为谷物害虫。
本科的一些成员是法医昆虫学中的要角,因为它们有着分解尸体来获取养分的习性,所以有助于刑案鉴识;有些成员损坏住家或商品中含有天然纤维的物件,所以在城市昆虫学中则被定义为害虫,它们又被称为“bow bugs”,顾名思义它们会侵扰小提琴的琴盒并取食弓毛,对该物造成危害。
Remove ads
古生物学
2017 年,以时为广州中山大学的博士生邓从双为首,以及澳洲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组成的跨国科研团队在内蒙古宁城县山头乡道虎沟村的道虎沟化石层生物群(九龙山组,中侏罗统,约1.65亿年前)发现了已知最早的化石鲣节虫。本种可归类于鲣节虫亚科(Dermestinae),独立自成一族──似鲣节虫族(Paradermestini),新种被命名为侏罗似鲣节虫(Paradermestes jurassicus Deng, Ślipiński, Ren & Pang, 2017)。这是鲣节虫科已知年代最早的化石纪录,且印证了本科类群的确已诞生于侏罗纪中期。这项研究成果刊载于《波兰动物学报》(Annales Zoologici)[3]。
图像
-
火腿皮蠹(Dermestes lardarius)的幼虫。
-
遭鲣节虫啃噬的番茄天蛾(Manduca quinquemaculata)标本。
-
姬圆鲣节虫(Anthrenus verbasci)的幼虫
-
姬圆鲣节虫(Anthrenus verbasci)幼虫及其粪便、旧皮。
-
遭鲣节虫啃噬的 Sceliphron destillatorius 标本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