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质醇
糖皮質激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皮质醇(英语:cortisol)[1]又称氢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前者指人或动物肾上腺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后者多作为药物使用时的名称(多为人工合成)[2]。皮质醇属于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促进肝糖原分解、糖异生,调节微循环和维持血压的作用,且有抗炎活性;由于在应付应激中扮演重要角色,故又称为“应激荷尔蒙”,会提高血压、血糖水平和产生免疫抑制作用。
![]() | |
![]() | |
临床资料 | |
---|---|
怀孕分级 |
|
给药途径 | 口服、静脉注射 |
ATC码 |
|
识别信息 | |
| |
CAS号 | 50-23-7 ![]() |
PubChem CID | |
DrugBank | |
ChemSpider | |
UNII | |
KEGG | |
ChEBI | |
ChEMBL | |
CompTox Dashboard (EPA) | |
ECHA InfoCard | 100.000.019 |
化学信息 | |
化学式 | C21H30O5 |
摩尔质量 | 362.465 |
3D模型(JSmol) | |
| |
|
在药理学的使用上,氢化可的松除了可补充皮质醇不足外,也可治疗过敏症和发炎。最初用作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时,皮质醇被称作 Compound E(化合物E)。
生理反应
血液中皮质醇含量在日中会变化,早上的水平最高,下降至午夜时最低。刚出生婴孩的皮质醇日中含量变化并非跟随上述规律;相关规律成形于两周至九个月大。[3]有关昼夜节律的讯息,相信由视网膜传送至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
研究发现,特定的皮质醇水平变化与失常的促肾上腺皮质素水平、抑鬱症、应激有关,也与血糖过低、疾病、发热、创伤、恐惧、痛楚和极端温度等会引起因应激而来之生理反应的事件有关。
正常含量的皮质醇(如其他糖皮质激素)有助身体在应激下回复体内平衡。长期应激会导致长时间分泌皮质醇。
- 胰岛素
皮质醇提高糖原分解和脂类、蛋白质的分解,促进制造肝外氨基酸和酮类,变相中和胰岛素作用。这会间接增加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肝脏也会增加分解糖原。[4]长期分泌皮质醇会导致多糖症。
- 氨基酸
皮质醇通过抑制胶原质形成、减低肌肉吸收氨基酸和抑制蛋白质合成,提升血清中的氨基酸含量。[5]
- 消化液分泌
皮质醇会刺激胃酸分泌[6],从而增加腹泻时钾和酸的流失。
- 钠代谢
皮质醇有助哺乳类动物抑制钠从肠流失。[7]但钠的流失不影响皮质醇分泌[8]。
- 钾代谢
皮质醇会导致钾从细胞流失,主要通过补回同等数目的钠来实现。[9]这较不会影响身体pH值,因为正常来说每3个钾离子流失只会有2个钠离子补回。
- 水代谢
- 铜代谢
皮质醇可增加免疫作用中铜的含量,从而刺激含铜的酵素[10],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11],该种酶用作抵抗细菌。
- 免疫系统
- 骨骼代谢
- 记忆
皮质醇与肾上腺素对产生短期情绪记忆有重要作用,有关机制被认为可能帮助记忆日后要逃避的事物。不过,长时期过多皮质醇会损害海马体,影响学习能力。
- 其他作用
失调
皮质醇与ACTH的关系如下:
血液皮质醇含量 | 血液ACTH含量 | |
---|---|---|
主皮质醇过高(库兴氏症候群) | ↑ | ↓ |
副皮质醇过高(脑垂体,库兴氏症候群) | ↑ | ↑ |
主皮质醇过低(爱迪生氏病) | ↓ | ↑ |
副皮质醇过低(脑垂体) | ↓ | ↓ |
药理学

氢羟肾上腺皮质素是皮质醇的化学物形式,可用作口服或静脉注射,有免疫抑制作用,以注射方式治疗过敏反应和血管性水肿等过敏症,也会用作治疗发炎。
补充剂可体纤的制造商声称通过抑遏皮质醇可降低体重,制造商在2007年因虚假广告被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罚款1200万美元,该制造商不再声称可体纤可抑制皮质醇。
合成
皮质醇合成于肾上腺皮质。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