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睢宁县

中國江蘇省徐州市轄下的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睢宁县
Remove ads

睢宁县 简称“”,古称取虑下邳晋陵睢陵北陵[2]定陶睢陆。为中国江苏省下辖县,现由徐州市代管。位于江苏省西北部,东与宿迁市宿城区;西与安徽省灵璧县;南与安徽省泗县接壤;北与徐州市铜山区邳州市接壤。以废黄河为界,内部南北文化差别迥异,县境南北文化兼收并蓄,为南方文化向北方文化的过渡区域。北部古邳镇三国时期下邳治所,是东吴大帝孙权出生以及幼年成长地[3][4][5]。县域东西长约75公里,南北宽约55公里。县人民政府驻 睢城街道永康路1号

事实速览 睢宁县, 国家 ...
Remove ads

历史沿革

睢宁建县于1218年,由取虑县和睢陵县两个县合并而成。城建始建于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年)四月,它是以宿迁之古城址置。[6]

古代

春秋时期属于淮夷

秦始皇元年(前221年),实行郡县制。睢宁大部属四川郡取虑县。北郊少数为下邳县。

西汉武帝元光年间,建睢陵县,后又改名北陵

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置临淮郡,辖睢陵县。境内有蒲姑陂。

新朝时期,将睢陵改为睢陆

东汉光武帝时期,恢复睢陵县

东汉末年,睢陵,先属于吴国下邳郡,后属于魏国。后又属于吴国下邳郡。

西晋复属下邳国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在睢宁地区置陵县,后改为北陵县。

东晋时(317年),在睢宁置定陶县,属济阴郡

刘宋时期在睢陵治置济阴治

南齐永明元年(483年)撤销定陶县。复置睢陵县

南梁时期取虑潼州治

东魏孝静帝五年(547年),晋陵县取虑县临淮郡;置睢陵县属徐州彭城郡

隋朝时期,取消睢陵县制,南入泗州,北入下邳

唐朝时期属于泗州

南唐吴越对峙时期属于后周,名晋陵北宋时期属于京东东路淮阳军

1228年,黄河夺淮,遂改睢陵为睢宁。元朝时期先属于河南江北行省归德府。《元史》卷五十九·志第十一·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为路十二,府七,州一、属州三十四,属县一百八十二。归德府为宋州,又为睢阳郡;后唐为归德军;宋升南京;金为归德府;元归德府领县四,州四(州领八县)。

元朝时期,县境以今睢城街道为中心,东到沙集、凌城;南到邱集;西南到李集;西至桃园、卓海、高楼、大王庙;北到废黄河南岸;东北到皂河。

1275年,复置睢宁、宿迁两县属淮安路

至元十五年(1278)邳州领三县:下邳宿迁、睢宁,仍是淮安辖之。

时属于淮安府[7]

雍正十一年改徐州直隶州为徐州府,省邳州散州(辖宿迁、睢宁二县)来属。

Remove ads

中华民国时期

1912年民国成立,睢宁县直属江苏省。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隶属徐海道。

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再次直属江苏省政府管辖。

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至民国三十四年七月(公元1945年)被日军占领,先后隶属汪兆铭政府江苏省,淮海省。

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九月复归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8年中共人民解放军占领睢宁县,属淮阴地委领导。

1948年10月起至1953年属于于江苏省苏北行署淮阴专员公署管辖。

1953年5月转归江苏省徐州专员公署。同年,邳睢县解体,其所辖双沟镇,张圩,古邳,张集划归睢宁县。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卓海,高楼,大王庙三地划归安徽省灵璧县,皂河划归宿迁县

1983年实施市管县体制,由徐州市代管。

人口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睢宁县常住人口为1088553人。

行政区划

睢宁县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15个[8]

更多信息 街道(镇)名称, 社区(乡) ...
Remove ads

交通

方言

睢宁话属于中原官话江淮官话过渡区域,具有江淮官话的词汇与部分发音,小部分保留入声字,大部分古入声清音声母和次浊声母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字今读阳平,部分地区l、n不分,h、f不分,y、r不分,部分睢宁话词汇保留南方语言成分。与周边方言及普通话差异较小,最接近宿迁方言;同其它汉语方言一样也有向普通话靠拢趋势。

经济

2021年,睢宁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80亿元,同比增长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2.69亿元,这两项总量指标均进入全国县域前百强。工业应税销售收入达425.9亿元,累计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38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33.8亿元,电商交易额达460亿元、五年增长199%;5个镇连续三年跻身全国千强[9]

主要产业

白色家电(冰柜、冰箱)、纺织服装、皮革皮具、钢铁、机电、化工、医药、氨纶纱、商品粮、棉、羊、食用菌、杨树、梨。另有小麦、水稻,一年两季,冬天栽种小麦,夏天栽种水稻。部分城区栽种玉米、西瓜、苹果。

文化习俗

节气年俗

废黄河为界,县境南北文化分别迥异。废黄河以南为淮扬文化(南方文化),废黄河以北为中原文化(北方文化),县境南北文化兼收并蓄,南方文化向北方文化的过度区域,近年来由于北方文化影响,加上睢宁县向北发展的规划,北风逐建强化,南风渐弱,甚至在二十一世纪之前,元旦,冬至传统没有吃饺子的习俗,近些年逐渐增多。但仍然许多南方习俗在夹缝中生存。例如,县城小年为南方小年(农历腊月廿四),冬至吃羊肉汤,元旦馄饨的传统习俗。

传统舞蹈

落子舞 是苏北地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尤以睢宁县最为盛行。2006年,睢宁“落子舞”成为第一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艺术

从1956年萌芽时算起,睢宁儿童画已有15000余幅作品送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获国际各类奖项1300多个,包括外务大臣奖和特别金奖在内获金牌223枚。

1996年底,国家文化部命名睢宁县为“儿童画之乡”。国家领导人出访时,又将睢宁儿童画作为礼品,多次赠送外国友人和有关国际组织。

主要饮食

睢宁长期属于淮安府管辖,是淮扬菜的起源地之一,传统味道清淡。由于近年来行政区划的原因,北方饮食渗入,口味日渐咸辣。县域居民饮食口味多以清淡甜口为主,同时兼有北方菜的咸辣的受众群体。

特色菜

白菜炒绿豆饼,炒千张,大煮干丝,腌萝卜干,盐豆炒鸡蛋,卷煎,娃鱼。

特产

睢宁豆腐 制作方法独特,一直沿袭石磨打浆、网布滤汁、铁锅烧煮、盐卤点制等工序精制而成。据了解,地方厨师仅以豆腐为主料,做成地方风味的快餐名菜、汤类就达20多种。

睢宁香肠 睢宁香肠产品用新鲜精瘦猪肉,辅以10余味中草药,传统工艺,口味独特,鲜美异常,是纯正的绿色食品,享有“王集香肠,香肠之王”美誉,获“江苏地方名特优产品奖”、徐州市“最受消费者欢迎产品”殊荣。

王集烧鸡 主料烧鸡选用地方草鸡,辅以20余种名贵中药,以传统技术为基础,结合现代创新工艺精制而成。

睢宁水粉皮 也叫腊皮,原料主要来自绿豆、地瓜或土豆中的淀粉。睢宁水粉皮以做成凉菜为主,配上少许菠菜叶,辅以红辣椒丝、蒜泥、食醋、香油等,独具佳肴特色。冬季热炒或做汤。

睢宁原甜油 原甜油是睢宁特产,呈琥珀色,咸甜可口,风味独特,是高级调味品。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路经下邳品尝甜油时,连连称善,赐名“御甜油”。

十孔浅水藕 也叫白莲藕,个大、丰满、质细洁白。不管是凉拌还是热炒,均清脆爽口,甘甜无渣。之所谓稀有,是因藕有10个孔儿,是藕氏家族里绝无仅有的。其中,姚集十孔浅水藕最有名。

下邳贡菜 (苔干): 是一种以取食地上苔茎为主的绿色食品。质地脆嫩,色绿味甘,清朝乾隆年间被定为“贡菜”。

睢宁黄皮西瓜 睢宁黄皮西瓜果皮金黄色,肉质细爽多汁,种子小而少,果皮薄而硬,耐储运,具有抗病力强,结果早、成熟早的特点。[39]

睢宁三水梨 三水梨是睢宁农业的主导产业,被农业部认定为“长江中下游及沿海优势梨产业带重点县”,已申获“中国三水梨之乡”称号。[39]

教育

高级中学

睢宁县第一中学(北睢中)

睢宁县高级中学(南睢中)

睢宁县田家炳中学

睢宁县宁海中学

睢宁县李集中学

睢宁县文华中学

睢宁县菁华中学

小学

宗教

睢宁宗教文化流传久远。东汉末年,佛教开始在睢宁流传,下邳国相笮融在今古邳镇城南,建造“浮屠寺”,且寺中有佛塔,即中国有记载的最早宝塔——九镜塔。明代成化年间,宫人徐瑛奉皇后懿旨回乡建造了“羊山寺”,宪宗皇帝赠名“宗善禅寺”。道教于元宋年间传入睢宁,基督教在民国初期流传较广。

名人

下邳古城遗址

康熙七年(1668年)7月25日,下邳古城先遭8.5级强烈地震,后遇黄河决堤,古城被埋地底。解放后,遗址先后曾出土有铜牛灯、汉画像石《牛耕图》等国家级文物。当地政府计划在原址附近复建下邳古城[10]。 2017年11月26日,近日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及睢宁博物馆共同进行遗址考古,成功确认“下邳古城”的确切位置,代表着也确立了吕的葬身之地,不仅如此还发现遗址层层堆叠现象,可谓“城上有城、城下有城”,别具意义。[11]

友好城市

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锡安山市[12]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