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矮暴龙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矮暴龙属(属名:Nanotyrannus,意为“小型暴君”)又称小暴龙或侏儒暴龙,是种暴龙科恐龙,可能是暴龙的未成年体。矮暴龙的化石为一个小型头颅骨(编号CMN 7541),是在1942年由查尔斯·怀特尼·吉尔摩尔(Charles W. Gilmore)发现,并在1946年被叙述、命名为兰斯蛇发女怪龙(Gorgosaurus lancensis);蛇发女怪龙现在可能为艾伯塔龙的一种[1]。在1988年,该标本由罗伯特·巴克(Robert T. Bakker)与他的同事重新叙述。初步的研究显示这个头颅骨已经愈合,显示该标本来自于一个成年个体。巴克与他的同事将这头颅骨归类于一个新属,属名为矮暴龙,指的是头颅骨的小尺寸[2]。然而,后来的研究发现一些争议,有些古生物学家不再认为矮暴龙是个有效属;因为这些化石与暴龙处于相同时代,许多科学家认为该化石来自于一个未成年的暴龙个体,尤其是2001年发现了一个名为“珍”的矮暴龙标本之后。矮暴龙最初的标本被估计身长约5.2米。
![]() | 此条目需要更新。 (2020年8月15日) |
Remove ads
在2001年,发现了一个更完整的未成年暴龙类化石,这个名为“珍”的标本,与矮暴龙的最初标本属于同一种动物。在2005年,一个关于矮暴龙有效性的会议谈论到位于伯比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珍”标本。数个古生物学家,包含菲力·柯尔(Phil Currie)与Donald M. Henderson认为这个标本的发现,确认矮暴龙是未成年的暴龙个体,或是暴龙的相关种[3][4]。另一方面,彼得·赖森(Peter Larson)继续支持矮暴龙为一个独立的属[5]。“珍”标本的正确科学研究,正由巴克、赖森、以及柯尔等人准备公布中,这研究将有助于决定矮暴龙是个有效属,还是未成年的暴龙,或者是暴龙类中某个已承认属的新种[6]。
巴克宣称他相信矮暴龙以小群体方式猎食[7]。在草食性恐龙的骨头上曾发现来自于多只矮暴龙的牙齿[7]。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