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石斑鱼

鮨科的一个亚科鱼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石斑魚
Remove ads

石斑鱼石斑鱼科学名Epinephelidae鱼类的泛称,属于鲈形目,过去一直是鮨科之下的石斑鱼亚科学名Epinephelinae)。

事实速览 石斑鱼科, 科学分类 ...
Remove ads

分类

本科是鲈形目鱼类,并曾长期归类于形态相似的鮨科之中[1][2],直到二十一世纪在分子种系发生学发展起来,知道鮨科不是单系群,目前已知道与石斑鱼科并不在同一演化支上,鮨科比石斑鱼科更接近鲈亚目,而石斑鱼科则处于鲈形目的基群位置,因此,石斑鱼类必须分离出来,重新归类为一个科。[3][4][5]

石斑鱼科在鲈形目的演化关系如下[3][4][5],鮨亚目即鮨科:

鲈形目 Perciformes

鮨亚目 Serranoidei

鲬状鱼亚目 Bembropoidei

鲈亚目 Percoidei

鲉亚目 Scorpaenoidei Thumb

南极鱼亚目 Notothenioidei

刺鮨亚科 Acanthistiinae

石斑鱼科 Epinephelidae Thumb

花鮨科 Anthiadidae

Remove ads

名称

石斑鱼通常指两大鱼类:石斑鱼属及喙鲈属。除此以外,Anyperidon属、驼背鲈属、鳞鮨属、纤齿鲈属、贫鲙属及鲙属的鱼类也会被称为石斑鱼,而鳃棘鲈属的鱼类则被称为珊瑚斑鱼。不过,某些鸳鸳鮨属、九棘鲈属、侧牙鲈属、角纹鮨属、东洋鲈属、副花鮨属等属于石斑鱼亚科鱼,及个别的其他鮨科鱼类,有时也会被冠上石斑鱼的称号。

石斑鱼的英语名称 grouper 来自于葡萄牙语 garoupa 一词,跟英语里的 group (团体)无关。

形态

石斑鱼属于辐鳍鱼纲,身体肥厚,口部大,并不适宜长途迅速游泳。石斑鱼体型相当大,身长可达一米以上,体重超过一百公斤也不足为奇;不过石斑鱼的种类颇多,体型大小也各有差别。它们会把猎物吞噬,而不会用口把猎物逐片撕开;这是因为它们的颚没有很多牙齿,可是在咽头里的牙板可以碾碎食物。它们习惯等待章鱼螃蟹龙虾等猎物靠近,而不会在广阔的水域追逐猎物。

经济利用

由于很多种类的石斑鱼都是重要的食用鱼,因此现在鱼商养殖了不少的石斑鱼;而在深海钓鱼活动中,石斑鱼是很受欢迎的鱼类。一些体型较小的石斑鱼种会被养在水族馆里,但它们的生长速度其实也非常快。

一种名为鞍带石斑鱼的鱼可以长得非常巨大,曾有报导说有鞍带石斑鱼长得足以把泳客或水肺潜水员吞噬:当英国作家亚瑟·C·克拉克斯里兰卡海岸潜水时,发现了一条二十英尺(约6米)长、四英尺(约1.2米)厚的石斑鱼,生活在一个下沉了的浮台里。1970年代一本水肺潜水杂志记载了一宗事故,一个潜水员在加州潜水的时候被一条巨型石斑鱼完全吞噬,该鱼试图用咽头牙板将该潜水员压碎,幸好只能压凹其氧气筒,随后把该潜水员吐出。要吞噬一个使用开放式呼吸系统的水肺潜水员,石斑鱼的喉部至少要张开到两平方英尺(约0.2平方米);鞍带石斑鱼通常不会长到这么大,因为如果要躲避鲨鱼的攻击,它必须要有足够大的庇护所;不过随着远洋渔业延绳钓使鲨鱼数量减少,这种情况可能会有改变。(最近有报导称猎杀鲨鱼使石斑鱼的数量上升,因此鹦哥鱼的数量也随之下降,导致珊瑚礁里的类生长过速。)

Remove ads

生态重要性

石斑鱼数量锐减,会影响生态系统。石斑鱼喜欢钻挖石罅,清除积存在罅中的沙石,令这些隙缝成为其他生物的良好栖所。假如石斑鱼数量不足,会令这些“住所”的供应量不足。另一方面,作为杂食性动物,石斑鱼会捕捉其他较小的鱼类,甲壳类如螃蟹和龙虾,还有章鱼这种软体动物,都是石斑鱼的主要食物。石斑鱼平衡了这些动物的数量[6]

滥捕

Thumb
点带石斑鱼
Thumb
香港一家海鲜餐厅的清蒸石斑鱼
Thumb
珠海一家海鲜餐厅的清蒸石斑鱼

香港大学的研究报告显示,各种石斑鱼类均遭到持续的滥捕,多种石斑鱼类面对绝种危机[7]。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上,163种石斑鱼类,有20种面临灭绝,另有5种属濒危水平[7]

单是2009年,全球就有超过27.5万吨的石斑鱼被人吃掉[7]。以平均每条3公斤推算,数量相当于9000万条。香港大学更指出,实际数量可能更多[7]。因为香港印尼的数据显示,大部分被出售的石斑鱼,重量只有1公斤[7]

根据报告,过度的捕捞、缺乏监管和欠佳的保育工作,是石斑鱼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7]。据悉,每年全球的石斑鱼销售总金额,高达10亿美元[8]。渔民不分大小的捕捞,一方面杜绝了成年的雄鱼,另一方面令小鱼无法生存至成年,扼杀石斑鱼的繁殖机会[6]

所有石斑鱼,包括常见的红斑、星斑、鼠斑和龙趸,它们出生的时候都是雌性,成年后才会转为雄性[6]。然而,石斑鱼要10年才到成年,许多幼鱼未及成长即被人捕获,令成功繁殖的机会锐减,鱼的数量大幅下跌[6]

由于数量下跌,需求却不断上升,无良渔民不惜使用稀释的山埃捕鱼,虽然能捕捉一定数量的大小石斑,却把鱼苗(俗称鱼毛)毒杀[7]。一些品种被赶尽杀绝,再没有鱼苗聚集[7]。另外,即使是人工养殖业,也会补捞鱼苗[7]

全球人口众多,客人又愿意付款,即使价格上升,他们仍会点选石斑菜式[8]。另外,餐馆把活鱼养在鱼缸的招客手法,成功的吸引大量客人[8]

研究海洋和淡水生物的学者薛绮雯(Yvonne Sadovy)指出,香港与大陆为邻,是环球石斑贸易的一个主要中心,在管理海产进口和销售方面的条例已经过时,因此未能遵守国际公约和协定[7]。从事渔业的香港人士指出,香港红斑(Hong Kong Grouper)原本常见于福建沿岸,但因包括香港人在内的广东人杂食,市场需求大,在近20年过度捕捞,接近枯竭[7]

有香港食家得知石斑鱼面临绝种,表示会考虑不再吃,又称还有许多海鲜可以代替石斑,而且同样好吃[7]

Remove ads

濒临绝种的石斑鱼

更多信息 中文名, 学名 ...
Remove ads

其他石斑品种

常见的其他石斑鱼

更多信息 中文名, 学名 ...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