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碳酸酐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碳酸酐酶
Remove ads

碳酸酐酶(英语:carbonic anhydrases,EC 4.2.1.1)又称碳酸脱水酶(英语:carbonate dehydratases),化学式为:C1324H2018O383N356S2Zn[1]为催化二氧化碳/水与碳酸间转换的酵素[2],可维系血液中的酸碱平衡英语Acid–base homeostasis与二氧化碳的运输[3]。此类酵素的活性位点通常有一个锌离子,因而属于金属蛋白,在被研究最多的α型碳酸酐酶中,锌离子与三个组氨酸咪唑螯合[4]

事实速览 碳酸酐酶, 标识符 ...
事实速览 碳酸酐酶(真核生物), 鉴定 ...

碳酸酐酶可催化以下反应:

CO2 + H2O H
2
CO
3
H+ + HCO
3
H+ + HCO
3
H
2
CO
3
CO2 + H2O
Thumb
碳酸酐酶催化的反应机理
Remove ads

种类

碳酸酐酶有α、β、γ、δ与ζ等五大类,不同类别碳酸酐酶的氨基酸序列无显著相似,应是趋同演化的结果。人类的碳酸酐酶属α型。

近年又有η型与ι型的碳酸酐酶被发现。

α型

脊椎动物、部分藻类与细菌具有α型的碳酸酐酶。

更多信息 碳酸酐酶, 基因 ...
Remove ads

β型

原核生物与植物叶绿体具有β型碳酸酐酶。

γ型

甲烷菌具有γ型碳酸酐酶。

δ型

硅藻具有δ型碳酸酐酶[23]

ɛ型

ɛ型碳酸酐酶见于部分化学自营细菌与蓝菌羧酶体[24],其结构与β型有相似之处,可能为同源,但氨基酸序列已彻底分化[23]

ζ型

ζ型碳酸酐酶仅见于硅藻等部分藻类[25]威氏海链藻英语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一种硅藻)的ζ型碳酸酐酶可使用(而非锌)为辅酶[26]

η型

η型碳酸酐酶见于疟原虫,过去被认为属于α型,后来发现其金属离子螯合模式等特征与其不同[27]

ι型

ι型碳酸酐酶为截至现在最晚发现的碳酸酐酶,自假微型海链藻英语Thalassiosira Pseudonana(一种硅藻)中发现,也存在其他海生浮游藻类。相较于其他碳酸酐酶使用锌离子催化,ι型碳酸酐酶使用锰离子催化[28]。一些细菌可能也具此类碳酸酐酶[29]

参见

注脚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