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神曲
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神曲(意大利语:Divina Commedia,英语:Divine Comedy)是意大利诗人但丁·阿利吉耶里创作的长诗,约于1308年开始创作,1321年前后完成。《神曲》被广泛看作意大利文学的经典[1]及世界文学的瑰宝[2],诗中对死后世界的描写向后人展示了14世纪西方教会的世界观。全诗以托斯卡纳方言写成,为日后的标准意大利语奠下基础。[3]
![]() |

《神曲》叙述但丁本人游历地狱、炼狱以及天堂的旅程[4],描写人死后的情况与神圣正义的奖惩[5]。但丁的行程象征人对上主的皈依:首先是地狱,象征“认罪”;其次是炼狱,象征基督徒的“悔改”;最后是升至神前的天堂[6]。但丁借鉴了中世纪天主教神学思想,特别是多玛斯·阿奎那《神学大全》(Summa Theologica)的托马斯主义基督教哲学[7],因此《神曲》又被称为“韵文大全”(Summa in verse)[8]。埃里希·奥尔巴赫认为但丁首创将人类描述为特定时间、地点和环境的产物,人类从此跳脱出神话原型,抑或恶习与美德的集合体。《神曲》的想像世界开创了现代小说的写实主义和自我描摹传统。[9]
Remove ads
简介
但丁并未替《神曲》给出明确的标题,只在《地狱篇》中提到两次“Comedìa”一词(发音:[komeˈdiːa],托斯卡纳语,原意为喜剧,相当于现代意大利语的Commedia),1492年首刷版本亦以“Comedìa”作为标题。尔后意大利文学家乔凡尼·薄伽丘以Divina(神圣)一词形容此部诗作[10][11],并初见于威尼斯人文主义者洛多维科‧多尔切1555年委托加百列‧乔利托‧费拉里印制的版本中。[12]
在中世纪,commedia代表着一种游离于贵族与平民两者之间的风格。但丁一改通常一般中世纪的风格,以丰富的想象力、精深的神学、哲学修养和新颖的构思,将神曲以多层次、多色调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精辟而又抽象的哲学、神学观点,又赋予这些境界以巨大的真实性,奇而不诡,精微致深,使人如身临其境。[来源请求]
Remove ads
《神曲》一共有14,233行诗,分为三篇(cantiche,单数cantica):
- 〈地狱〉(Inferno),4,720行
- 〈炼狱〉(Purgatorio),4,755行
- 〈天堂〉(Paradiso),4,758行
三篇皆以“群星”(stelle)一词作结。每篇包含33首诗(canti,单数cantos),加上开头作为介绍的诗篇,总共100首诗,其中前两首可以视为全诗的序言。[13][14][15]
数字“三”在《神曲》中很突出:全诗分为三篇,每篇三十三首,每首诗皆用意大利三行体,十一行诗使用ABA BCB CDC DED的韵法,因此每首诗原则上有三十三个韵脚[16]。三大场景的地貌遵循相同模式:9+1=10。地狱有九圈,其底部是路西法;炼狱有九环,其山顶是伊甸园;天堂有九重,最顶端是至高天。每个“九”当中,会包含七个对应于特定道德体系的元素,分为三个子类别,之后再加上两个特殊的元素,组成“九”。例如,炼狱中净化的七宗罪对应于堕落的爱,可以分为过度的爱(色欲、暴食、贪婪)、缺乏的爱(懒惰)和恶意的爱(愤怒、嫉妒、骄傲),再与临终悔改者、被绝罚者合在一起,组成炼狱的“九”。[17]
《神曲》以第一人称写成,故事背景设定于1300年耶稣受难日前夕(圣周四濯足节)至复活节后的周三。故事中,但丁一共有三位向导:象征理性的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带领他穿越地狱与炼狱,象征恩典、幸福、信仰与启示的贝亚特丽切·波尔蒂纳(名字意为“赐福者”)将他从炼狱山顶带进天堂[18][19],象征神秘主义沉思的伯尔纳铎引领他一窥三位一体的奥秘,诗篇在此戛然而止。[20]
贝亚特丽切是但丁童年时认识的一位翡冷翠女子,但丁以当时流行的宫廷爱情传统模式远远的崇拜她,这一点在他过去的诗集《新生活》中曾被多次强调。[21]
但丁在旅途中遇到许多名人的灵魂,有些名人曾与他交谈。他将自己钦佩和厌恶的人物分别安排至不同场景当中,例如将他痛恨的教宗及翡冷翠政敌打入地狱。在意大利中部圭尔夫派和吉伯林派的权斗中,但丁属于支持教宗的圭尔夫派。翡冷翠的圭尔夫派在1300年左右分裂为黑白两派。1302年,应支持黑派的教宗博尼法斯八世要求,瓦卢瓦伯爵查理率领军队入侵翡冷翠,但丁等白派人士于1302年被市长坎特·德·加百列流放,但丁余生不曾回到翡冷翠。在《神曲》中,从但丁流亡的预言到他对仇敌的诅咒,在在体现了政治对他的影响。[22]
Remove ads
一、地狱篇

地狱形似一个上宽下窄的漏斗,共9层。第一层是灵薄狱,生于基督之前,未能接受圣洗圣事的古代异教徒,在这里等候天主的审判。在其余8层,罪人的灵魂按生前所犯的罪孽(贪色、贪食、贪婪、愤怒、信奉邪教、强奸、欺诈、背叛),分别接受不同的刑罚。在地狱中,每种罪恶都会遭到反向惩罚,例如算命师和占卜者的头被向后扭,看不到前方,因为他们一生都一直想往前看。[23]
故事始于1300年耶稣受难日破晓之前[24][25],但丁“人生的中途”(Nel mezzo del cammin di nostra vita[26])。
但丁时年三十五岁,是圣经提及人生的一半([27])。他误入一座黑暗的森林(selva oscura[28],象征罪)[29][30][31],无法找到“直路”(diritta via[32],也可翻译为“正道”)通往“山后的太阳”(象征救赎)。在一座小山脚下,有三只野兽挡住他的去路:
- 一只豹狮(lonza)[33]:象征恶意欺骗,或者代表翡冷翠黑派。
- 一只狮子(leone)[34]:象征暴力,或者代表瓦卢瓦伯爵查理。
- 一只母狼(lupa)[35]:象征纵欲,或者代表教宗博尼法斯八世。
这三只野兽典出〈耶肋米亚〉5:6[36],约翰‧恰迪认为它们分别对应地狱罪恶的三种等级:纵欲、暴力、恶意欺骗[37]。多萝西·L·塞耶斯的看法雷同,但她认为豹狮象征纵欲,母狼象征恶意欺骗[38]。
面对野兽,但丁无法逃避,在太阳沉寂的地方('l sol tace),他大声呼救,于是出现了第一位向导: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亡灵(象征人类的理性),维吉尔告诉他无法战胜野兽,必须走另一条路,于是两人开始了冥界之旅。
- 地狱之门上的铭刻: “这里直通悲惨之城,由我这里直通无尽之苦,这里直通堕落众生. . .我永存不朽,我之前,万象未形,只有永恒的事物存在,来者啊!快将一切希望扬弃!”(Inferno III 1-9)
- 地狱过道:无作为者的亡魂在此受苦受难,他们跟随着一面永远无法停止的无主旗帜四处飘荡,一边受可怕的牛虻和马蜂叮蜇。其中包含撒旦成为叛天使时没有表达鲜明立场的天使。以及教宗策肋定五世。
“我看出、并且也认得那个人的魂灵,他就是那曾出于怯懦而放弃重要权位的人。”
这时将目光放远一点,看见大河河畔聚集著无数亡魂,这条河名为阿刻戎河(Acheron),亦名苦难之河、祸川。船伕卡戎(Charon)在此将安葬的亡魂送到对岸的冥府。
Remove ads
I.灵薄狱
未受洗者,“他们没有犯罪‧‧‧他们生时基督教未立,无从向你所信仰者回归,有欲望而无希望,郁郁不乐但没有痛苦。” 另外还特别提到那些:“才能超卓,却要在地狱边境徘徊”者,有诗人荷马、贺拉斯、奥维德、卢克莱修、维吉尔;有英雄,例如与阿基里斯齐名的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伊利亚德中的埃涅阿斯和尤里乌斯·凯撒;也有哲人,像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其他才能超卓者还有希波克拉底、欧几里得、西塞罗、托勒密...。
接着但丁和维吉尔来到第一层和第二层的交界,并见到冥界的判官米诺斯(Minos),生前为克里特国王-(希腊神话中所提),执法严明,死后因而成为冥界判官。他的面前,亡魂一个个听候裁夺,依罪孽轻重发配,被米诺斯的尾巴掷入深处。
“地狱的飓风吹刮不已,用狂暴的威力鞭戮阴魂。”在此见到诸多英雄美人如:爱上埃涅阿斯的迦太基女王狄多、埃及艳后克丽奥佩脱拉 、海伦与帕里斯、阿基里斯、崔斯坦与伊索德. . .。最后看见保罗与法兰西斯卡,“他们一起,在风中似乎飞的轻灵而悠游。”,并且听法兰西斯卡讲述这个凄美的悲剧。
- “爱欲,不容被爱者不去施爱。
猛然借此人魅力将我掳住。
你看,他现在仍不肯把我放开。
爱欲,把我们引向同一条死路。”(Inferno V 103-106)
- “有一天,我们一起看书消遣,
读到兰斯洛(又名兰斯洛特,是亚瑟王圆桌骑士中的一名)如何遭爱情桎梏,
那时,我们在一起毫无疑惧。
那个故事,好几次使我们抬头相望,
因而视线交错,使我们面色泛红忽变。
不过,把我们征服的只有一处。
那一刻,就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当我们读到那微笑的嘴唇,如何为她的情人所吻。
他,我永恒的伴侣,向我靠拢。
全身震颤著,亲吻我的嘴唇。”(Inferno V 127-136)
守卫为凯洛贝罗斯(Cerberus),地狱三头犬。神话中职责为看守冥府之门不让活人进入。触犯此罪的人将受寒冷且滂沱不绝的凶雨、冰雹、与污水暴淋,于臭气肆虐的恶泥中痛苦翻滚。
守卫者为财神普鲁托斯(Plutus)(并非希腊神话中的冥神黑帝斯,常有人把他与古罗马时期的普鲁托混淆,普鲁在拉丁文及希腊文中,皆有富有的意思,因此到了古罗马时期,普鲁托也拥有掌管财富的神职。),传说宙斯为了让他施财时不分善恶而将他双眼弄瞎。贪婪分为挥霍与吝啬,两种人推著巨石互撞,重复到永远。
两人来到第五层,看见一道无名的涌泉,其源头为斯堤克斯河(Styx)(也名为冥河,并非日本那条),又作悔恨之河、誓川。在希腊神话里,众神常在此河立誓,违反誓约者将九年无法说话。愤怒分暴怒与愠怒;前者刑罚为相互肉搏,撕咬皮肉;后者浸在黑沼斯提克斯河下发不出声音。
前进间,两人来到狄斯之城(或译狄斯之墙,The walls of Dis)外,看见斯堤克斯河引渡的船伕弗勒古阿斯(Phlegyas)驾着小船而来,两人登船,越过斯提克斯泥沼,来到狄斯城墙外,却遭到复仇女神和蛇发女妖梅杜莎的阻挡,幸有天使降临,并为他们以神之棒将城门开启。
进入狄斯之城后,但丁和维吉尔来到了地狱的第六层,在这里异端者将站立在坟墓中,下肢受烈火灼烧的刑罚。其中有古希腊哲学家伊比鸠鲁,因不相信灵魂不灭之说,主张灵魂随肉体见灭,与基督教义相悖,受中世纪神学家圣奥古斯丁猛烈抨击,故在此被打入异端。
守卫为米诺陶洛斯(Minotaur),克里特岛的牛头怪。第七层暴力之罪依施暴对象的不同分三圈,分别是对他人,杀人犯和掳掠者;对自身,自杀者和败家者;对天主、自然及技艺,渎神者、鸡奸者和放高利贷者。以对天主、自然和技艺者施暴的罪孽为最深重。
- 第一圈:杀人犯和掳掠者在一条名为弗列革吞河(熔岩之河、火川,Phlegethon)的沸腾的血河中受刑,由人马克伦(Chiron)等看守。若有亡魂不守本分或欲逃避刑罚将被人马们用弓箭射穿双眼。
- 第二圈:自杀者和败家者因生前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或是家产,死后将化作树在妖鸟之林中受妖鸟哈耳庇厄的啄食之苦。
- 第三圈:渎神者、鸡奸者和放高利贷者在燃烧的无垠沙漠,降下的大片火雨中受刑。
来到第七层的最末,眼前出现一悬崖,维吉尔用但丁身上的一绳索为饵,自深渊中唤出怪兽格里昂(Geryon),但丁对他形象的描绘预示著第八圈的诈欺之罪。“代表诈欺的肮脏形象. . .他的面庞是一张义人的面庞,表皮由善良的外貌包裹,其余却全是毒蛇的躯干和心肠。”(Inferno XVII 7-12)
- Malebolge,共有十囊。
- 淫媒、诱奸者:被妖怪用带刺的皮鞭鞭打。
- 谄谀者:泡在一堆粪便中。
- 买卖圣职者:身体倒埋在一个小坑洞,脚掌着火。
- 预言者:眼睛长在背后,看不见前方。
- 污吏:沸腾的沥青中折磨和黑魔鬼的虐待。
- 伪君子:穿着镀金的铅衣,为虚伪的重量所苦。
- 盗贼:跟毒蛇合体(人蛇形互换)。
- 献诈者:被焚体的火焰包裹,吐着火舌。
- 挑拨离间者:肢体残缺内脏外流。
- 作伪者:受病痛的永远折磨并散发腐烂恶臭。
- 分为四界。
二、炼狱篇

炼狱共7级,加上净界山和地上乐园,共9层。生前犯有罪过,但程度较轻,已经悔悟的灵魂,按人类7大罪过(傲慢、嫉妒、愤怒、懒惰、贪婪、暴食、色欲),分别在这里修炼洗过,而后一层层升向光明和天堂。在净界山顶的地上乐园,维吉尔隐退,贝德利采出现。
- 净界山下海岸
- 环山平地圈
- 诸王的花谷
- 净界之门
- 第一层:涤除傲慢
- 第二层:涤除嫉妒
- 第三层:涤除愤怒
- 第四层:涤除懒惰
- 第五层:洗涤贪婪
- 第六层:惩罚暴食
- 第七层:涤除色欲
- 伊甸园(地上乐园)
三、天堂篇

贝亚特丽切责备但丁迷误在罪恶的森林,希望他忏悔,并让他观看表示教堂种种腐败的幻景,饮用忘川水,以遗忘过去的过失,获取新生。随后,贝亚特丽切引导但丁游历天堂九重天。这里是幸福的灵魂的归宿;他们是行善者、虔诚的教士、立功德者、哲学家和神学家、殉教者、正直的君主、修道者、基督和众天使。在九重天之上的天府,但丁得见天主之面,但天主的形象如电光之一闪,迅即消失,于是幻象和《神曲》也戛然而止。
九重天说:
- 月球天
- 水星天
- 金星天
- 太阳天
- 火星天
- 木星天
- 土星天
- 恒星天
- 原动天(水晶天)
- 至高天(天府)
版本
Giorgio Petrocchi的版本,至今仍然值得参考。
Giorgio Inglese编辑的但丁逝世700年纪念版,和 Elisabetta Tonello、Paolo Trovato 合编的版本,是最新的校勘版。可参考Rosario Coluccia于Zeitschrift für romanische Philologie第139卷904—939页的书评。

- 《神曲》原题La Divina Commedia,意为《神圣的喜剧》。而森鸥外在翻译《即兴诗人》之时,有“神曲,吾友而贵公子也”之章。该章讲述《神曲》之魅力,配合森鸥外优秀的译笔,东亚对La Divina Commedia之译文遂定案为《神曲》。
- 汉译神曲的第1人是钱稻孙,从意大利语原文译出,译成文言楚辞体,只译出片段,题为《神曲一脔》[39]。
- 商务印书馆于1939年出版王维克翻译的《神曲》散文译本,1948年再版。此后,作家出版社于1954年和1956年用该纸型重印过两次。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对该版本重新修订出版,为一卷本,散文体裁,到1983年第三次印刷时,印量计249500册。这个译本是王维克根据意大利原文,并参照法英等其他译本翻译而成,是史上第1个神曲汉语全译本,采用汉语白话散文体。三个篇章分别译为地狱、净界、天堂。但丁游历三界的引导者名字译为维其略(即“维吉尔”或“浮吉尔”),贝雅特丽齐(或译贝雅德丽采、俾德丽采)则译为贝亚德,或贝阿朵利切。
- 上海译文出版社于1984年2月,出版了朱维基根据英文版转译的诗歌体《神曲》,三个篇章分别译为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
-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田德望从意大利语原文译出的全译本。
- 2000年,黄文捷根据意大利原文译出的诗歌体全译本《神曲》由广州花城出版社首度出版,吕同六主编。
- 黄国彬译,3册全译本(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华文世界首部保留但丁所创的三韵体的中文全译本,以意大利文原著本直译中文,并以英文、法文、德文和西班牙文的译本作对照,翻译耗时二十余年,译者更专程远赴意大利钻研意大利文及神曲,台湾,九歌出版社,2003年。
- 译林出版社2005年3月重新出版黄文捷根据意大利原文译出的诗歌体全译本《神曲》。页数:1224,ISBN:7806576770,条形码:9787806576779。
- 张曙光根据英译本翻译的《神曲》(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其他
《神曲》有多种版本。在有插图的版本中,以古斯塔夫·多雷(1832年-1883年)为《神曲》所作的135幅蚀刻版画插图最为著名。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