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福建医科大学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医科大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福建医科大学,简称福医大,是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一所集教学、科研、医疗、预防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省属医科大学。其前身是始创于1937年的福建省立医学专科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改称1996年4月改为现名。2003年,学校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是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省部共建)。截止2022年9月,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3‰。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院士工作站。

现有旗山、乌山2个校区,规划占地约1550亩。设有23个学院(部),30个本科专业。现有教职医护员工13000多人(含附属医院),在校全日制学生18000多人。
Remove ads
学校简史
- 1937年,福建省立医学专科学校创立,首任校长为侯宗濂,并有“附设省立医院”,即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前身
- 1939年,因抗战爆发,福州即将沦陷,学校内迁闽北山城沙县圣庙继续办学
- 1939年,学校更名为“福建省立医学院”
- 1945年,抗战结束,学校迁回福州吉祥山原址
- 1949年,福州解放,学校更名为“福建医学院”,“附设省立医院”亦更名为“福建医学院附属医院”
- 1950年,福建省政府决定“福建医学院附属医院”与福州医师公会“合组医院”合并,命名为“福州合组医院”,并被指定为福建医学院的教学医院
- 1954年,“福州合组医院”改称“福建医学院附属医院”,并隶属福建医学院
- 1959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前身“福州中国协和医院”正式成为福建医学院的附属医院
- 1966年,“福建医学院附属医院”被更名为“福建医学院附属工农兵医院”,“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被更名为“福建医学院附属反帝医院”
- 1969年,因中苏关系紧张,战备疏散需要,学校与福建中医学院、华侨大学医疗系合并,成立福建医科大学,迁址泉州,所有附属医院被撤销
- 1973年,原“福建医学院附属医院”正式命名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原晋江专区第二医院并入福建医科大学,并更名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1978年,学校迁回福州
- 1982年,学校更名为福建医学院
- 1984年,“福建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正式恢复
- 1996年,学校改为现名,即“福建医科大学”,相应的附属医院也改为现名
- 2000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加挂“福建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牌子
- 2011年,筹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Remove ads
校训
勤奋 严谨 求实 创新
办学规模
目前,各类在校生近21000人,其中本科生12800多人、博士研究生290多人、硕士研究生3100多人,在校留学生400多人、成人教育学生4300多人,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并招收港澳台侨生和外国留学生。此外,学校已形成了多学科、多层次的成人医学教育办学体系。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9月,拥有专任教师(含临床教师)164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56.32%,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69.14%。拥有国家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9人次,“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2人,历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25人,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福建省特级后备人才、福建省“百人计划”、福建省“外专百人计划”、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省级高层次人才559人次,福建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8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17年5月,学校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不含一级覆盖)2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不含一级覆盖)1个;自主设置目录外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各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科6个。2012年起,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全科医学领域”招生单位之一,于2012年开始招生。
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2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个,省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1个,省“211工程”重点学科2个,省特色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9个 ,省教育厅重点学科13个,省科技厅优先发展学科8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2个,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5个,承担着大量的科研任务,成果显著。学校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中华高血压杂志》和《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等,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校图书馆面积近2.3万平方米,图书、资料200多万册,是福建省医学图书中心馆。
根据国际权威机构最新统计,2009年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 |||
血液病学 | ------------ | -------------- | ---------- |
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和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 | |||
临床医学 | 护理学 | 基础医学 | 药学 |
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 |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生物学 | 中西医结合 | 口腔医学 |
公共管理 | ------------ | -------------- | ---------- |
福建省高等院校“211工程”重点学科 | |||
血液病学 | 分子医学 | -------------- | ---------- |
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 | |||
血液病学 | 内科学 | 心血管内科学 | 外科学 |
病原生物学 | 耳鼻咽喉科学 | 神经病学 | 口腔临床医学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 药理学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 资料来源于学校官网 |
Remove ads
专业设置
截至2017年5月,学校设有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福建医科大学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福建医科大学人文学院、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福建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协和临床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省立临床医学院、福总临床医学院、临床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体育教学研究部、海外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20个学院(部)。[1]
专业设置列表(据2019年招生计划)
Remove ads
临床实践教学基地
截至2018年11月,福建医科大学拥有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教学医院共计44所,其中直属附属医院6所(1所在建中),非行政隶属附属医院14所(含2所临床医学院),教学医院24所。[2]
目前附属第三医院正在建设中。
下表列出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实践教学基地:
Remove ads
图书馆
福建医科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37年,分别由上街校区图书馆、台江校区图书馆、四所直属附属医院(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协和医院、附属口腔医院)分馆三个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达2.8万平方米,馆藏总量150万册。其中,纸质馆藏79.2万册,数字馆藏95.8万册。[3]
校史名人
历任校(院)长
下表列出福建医科大学历任校(院)长:
福建省立医学专科学校时期 (1937-1939)
福建省立医学院时期(1939-1949)
福建医学院时期(1949-1969)
福建医科大学时期(1978-1983)
福建医学院时期(1983-1996)
福建医科大学时期(1996-至今)
- 备注:本表资料截止至2021年10月,因学校名称多次变化,故行政负责人名称或为院长、或为校长。
Remove ads
学校校歌
进全民健康于无疆
作词:郑贞文 作曲:王政声
歌词:
神农百草尝,
岐黄卢扁古名扬;
华佗圣手,
仲景名方医术素精良。
科学进步,
时代焕光芒,
勖哉我同学,善善应从长。
探真理,重实验,
奠定新医基础,
萃东西文化于一堂。
勖哉我同学,奋起图自强。
具恒心,施仁术,
推行公医制度,
进全民健康于无疆!
姐妹学校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