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71年日本参议院选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第9届日本参议院议员通常选举于昭和46年(1971年)6月27日举行。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09年5月14日) |
概况
这次选举是进入1970年代日本第一次全国选举,各个党派都非常重视。
对自民党来说,佐藤荣作已经连任了3届内阁总理大臣,执政将近7年。佐藤已经不打算寻求第4个任期,所以此次选举是他首相生涯指挥的最后一次重要的选举;佐藤任内的政绩丰富,经济高速成长,民意支持率一直不低,而这次选举临近冲绳返还,因而这次选举或多或少是选民对佐藤执政后期表现的评价。而自民党内各实力派人马都在紧张地准备“后佐藤时代”自己的前景,他们都想在这次选举中扮演重要角色以取得党内的威信和领导地位。
而社会党在上次的众议院大选中惨败,议席锐减,而且社会党内的派系斗争激烈,领导层不稳固。如果这次选举未能抑制衰退趋势的话,那么社会党很可能会面临泡沫化的命运。
公明党在1969年的言论出版妨害事件之后,鉴于外界对其妨害言论自由的指责,决定实行政教分离,这次选举是公明党政教分离后的首次选举,是对其能否扭转不良形象的重大考验。
民社党成立之初发展迅速,但是几年来实力却不断减弱。它寄望于中道路线可以被支持在野党的选民接受。而共产党的政治立场已经开始有所温和和改变,确立了“自主独立”路线,批评了极左主义,共产党希望和革新中道政党组成民主联合政权。
Remove ads
选举焦点
冲绳问题是选举最大的焦点,政府在6月15日的阁僚会议上批准了《归还冲绳协定》,随着冲绳问题的即将解决,伴随而来的防务问题也开始呈现。而代理自治大臣根本龙太郎一次关于政府过于照顾冲绳的发言引发了牵然大波。
日中关系是另一个焦点。佐藤政权7年来都没有意图和中国展开实质接触,但是随着中国国力的提高,中国对亚洲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重返联合国也指日可待。中国问题已经变得不可回避,日中邦交正常化的呼声越来越大。
另外,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城市化、公害问题、农村耕地大幅减少、社会保障未能更大发展需求以及日美贸易摩擦等问题都是民众关心的热点。
选举数据
- 第三次佐藤内阁(第63代)
- 1971年(昭和46年)6月27日
- 126
- 地方区 - 76
- 全国区 - 50
选举结果
- 59.2%

- 自由民主党
- 日本社会党
- 公明党
民社党
- 日本共产党
Remove ads
议员
自民党 社会党 公明党 共产党 民社党 其他小党 无党籍
自民党 社会党 公明党 共产党 民社党 无党籍
- 递补 - 因山本伊三郎(1971年7月8日)・村上孝太郎(1971年9月8日)去世。
黑住忠行 | 野末陈平 |
- 茨城选举区 中村喜四郎(1971.12.21去世)→中村登美(1972.2.6补选)
- 青森选举区 津岛文治(1973.5.6去世)→寺下岩藏(1973.6.17补选)
- 大阪选举区 赤间文三(1973.5.2去世)→沓脱竹子(1973.6.17补选)
- 京都选举区 大桥和孝(参选京都府知事)→小川半次(1974.4.21补选)
- 高知选举区 滨田幸雄(1974.3.23去世)→林迶(1974.5.12补选)
- 栃木选举区 船田让(参选栃木县知事)→矢野登(1974.12.8补选)
- 茨城选举区 竹内藤男(参选茨城县知事)→郡祐一(1975.4.27补选)
- 爱知选举区 须原昭二(1975.3.4去世)→福井勇(1975.4.27补选)
- 鹿儿岛选举区 柴立芳文(1975.8.5去世)→佐多宗二(1975.9.21补选)
- 奈良选举区 大森久司(1976.8.13去世)→堀内俊夫(1976.9.26补选)
- 新潟选举区 佐藤隆(参选众议院议员)→冢田十一郎(1976.12.12补选)
- 宫崎选举区 温水三郎(1976.10.22去世)→坂元亲男(1976.12.12补选)
后续
这次选举的投票率是战后迄此第二低的,显示了民众对政党候选人的普遍缺乏热情。
自民党在选举中失败,仅得63席(改选64席),在参议院内只能勉强保持多数,离稳定多数有相当距离。选前的民意调查显示,佐藤内阁的支持率已经明显下滑,不支持率显著上升。民众普遍认为佐藤是时候要让贤了,自民党的长期执政使部分选民感到厌倦;而且物价的上扬,失业率的上扬使生活质量不能提高。
选举过后,田中角荣为选举失利引咎辞职,由保利茂接替其干事长职务;中曾根康弘出任总务会长,小阪善太郎出任政调会长;佐藤荣作也最后一次改组了内阁,将福田赳夫由大藏大臣转为外务大臣,田中角荣出任通商产业大臣,竹下登出任内阁官房长官。内阁的改组主要是为了调整日美关系,还有排挤三木派对考量。
社会党终于扭转了态势,得39席(改选34席)。支持度的升高为社会党在后来的民意高涨甚至有人提出“保革逆转”打下基础。
而公明党、民社党、共产党的议席都有了较为明显的增加。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