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粤语标准罗马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粤语标准罗马字(Uēt-Uě Piu-chún Lōh-mǎ-tsẑ,Standard Romanisation)是基督教传教士在1888年设计的广州话拉丁字母化系统。其前身是湛约翰(John Morrison Chalmers)罗马字,历经数度发展和改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广州和香港的罗马字出版物上,就几乎未再出现其他版本的罗马字系统,俨然成为当时的罗马字标准。“Britis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一个传播圣经的慈善机构)、“Pakhoi Mission Press”和“China Baptist Publication Society”等机构皆发行过多册全罗马字印刷文本,显见在当时被视为一套具有完整系统的书面正写文字;然而其与闽南语白话字不同,此套正写法从未走出教会的圈子步入世俗,也并不是每个基督徒都学过。随着近一个世纪来国语运动的发展,如今已然为人所遗忘。不过深深影响目前香港政府利用的音译方案

其特色之一,在于字音一概以晚清音系为准,故此保留许多清末历史上的声韵读音,包括精组(tsts‘s)不同于照组(chch‘sh)的对立、零声母与 ng- 之间的对立,和当今其他粤语拼音方案有所不同。

Remove ads

概述

音节结构

粤语为汉语之一种,因此音节结构亦一样可以区分为四个音位成分:声母韵腹韵尾声调。其中韵腹、韵尾又合称为韵母,至于声调则采附加符号来标示声调,称为调号或调符。

声调
声母 韵母
韵腹 韵尾

音节与音节之间,以连字号(hyphen)分隔;词与词之间,如同一般罗马字所书写之语言,以空白断开;复合词若可再分为多音节词,可再断词。

字母

Thumb
此拼音以撇号表示声母送气。

使用基本罗马字母20个(A, E, F, H, I, K, K‘, L, M, N, O, P, P‘, S, T, T‘, U, W, Y, Z),可组成13个二合字母(AA, CH, CH‘, EU, KW, KW‘, NG, OH, OO, SH, TS, TS‘, UE)以表达32个音位。另外有六个附加符号来标示声调。其余9个基本罗马字母(B, C, D, G, J, Q, R, V, X)仅用在外来语上。

更多信息 大写, 小写 ...

声韵

应当注意,字音一概以晚清音系为准(通行于民国以前),而非当今粤语读音。此保守音系之特点,例如精照对立(tsts‘s 以及 chch‘sh)犹存于部分方言。

声母

共23个声母(包括零声母)。

更多信息 双唇音, 唇齿音 ...
  • ingik 之外,凡以 iue 为韵腹之韵母(包括 iue 韵母本身)拼 /j/ 之时,则不用 y 来代表,而写作零声母。
  • 凡以 oo 为韵腹之韵母(包括 oo 韵母本身)拼 /w/ 时,则同样不用 w,而写作零声母;另外,以 euuue 为韵腹之韵母不接声母 /w/。
Remove ads

韵母

韵腹系统中有11种元音性之写法(aaaeeuioohoouuez),与2个韵化辅音(mng)。韵尾则有:无韵尾、阴声韵(元音结尾,即 -i、-u)、阳声韵(-m、-n、-ng)及入声韵之分(-p、-t、-k)。

韵腹及韵化辅音

更多信息 前元音, 央元音 ...
  • z 韵母仅接于 tsts‘s 声母之后,且不接任何韵尾。
  • tsts‘s 声母不得置韵母 i 于其后(互补分布)。
Remove ads

韵尾

粤语的韵尾有2个阴声韵尾(-i、-u)、3个阳声韵尾(-m、-n、-ng)和3个入声韵(-p、-t、-k)。有些字的韵母则无韵尾。

更多信息 双唇音, 齿龈音 ...

韵母列表

共56个韵母。

更多信息 行列, - ...

声调

除部分书籍上之第八调调符需标于韵母右下角之外,其余调符皆须标于音节中最后一个元音字母(若无元音,则于最后一个辅音)之上方。

请注意:在此系统中阳入和阳平之调符相同,且第七调和第一调皆无调符,凭入声韵尾与否区分之。

更多信息 调序, 调号 ...

实例

香港山多平地少,系一座受到海水淹没嘅多山地体。山脉中以新界中部嘅大帽山为第一高峰,向多方面伸延;而西南面大屿山岛上嘅凤凰山同埋大东山就系另一条主要山脉。

Heung-kóng shaan toh p‘īng-teî shiú, haî yat tsôh shaû-tò hoí-shuí im-mūt kè toh-shaan teî-t‘aí. Shaan-māk-chung ĭ San-kaaì chung-pô kè Taaî-mô-shaan waī taî-yat ko-fung, heùng toh fong-mîn shan-īn; ī sai-naām mîn Taaî-uē-shaan tó-sheûng kè Fûng-wōng-shaan t‘ūng-maaī Taaî-tung-shaan tsaû haî lîng yat t‘iū chué-iù shaan-māk.
香港一共有二百六十三个岛。咁多个岛之中大屿山面积最大,之后系香港岛,而香港岛以南嘅鸭脷洲就系全球人口最密嘅岛,但同时亦有唔少面积较细嘅岛冇任何常住居民。

Heung-kóng yat-kûng yaŭ î-paåk lūk-sāp-saam kòh tó. Kàm toh kòh tó chi-chung Taaî-uē-shaan mîn-tsik tsuì taaî, chi-haû haî Heung-kóng-tó; ī Heung-kóng-tó ĭ naām kè Aåp-leî-chau tsaû haî ts‘uen-k‘aū yān-haú tsuì māt kè tó, taân t‘ūng-shī yīk yaŭ m̄-shiú mîn-tsik kaaù sài kè tó mŏ yâm-hōh sheūng-chuê kui-mān.
自然形成嘅较大型平地主要集中喺新界西北部,当中元朗、粉岭等,都系由河流自然形成嘅冲积平原。呢啲天然平原土地肥沃,适合耕种。境内其余仅有嘅平地位于九龙半岛同埋香港岛北部嘅维多利亚港沿岸,呢啲土地就系香港最初发展成市区嘅地方,至今仍然系香港都市命脉所在。

Tsẑ-īn yīng-shīng kè kaaù taaî-yīng p‘īng-teî chué-iù tsaāp-chung hái San-kaaì sai-pak-pô, tong-chung Uēn-lǒng, Fán-lěng táng, to haî yaū hōh-laū tsẑ-īn yīng-shīng kè ch‘ung-tsik p‘īng-uēn. Ni ti t‘in-īn p‘īng-uēn t‘ó-teî feī-yuk, shik-hāp kaang-chùng. Kíng-noî k‘eī-uē kán-yaǔ kè p‘īng-teî waî-ue Kaú-lūng Poòn-tó t‘ūng-maaī Heung-kóng-tó pak-pô kè Waī-toh-leî-à-kóng uēn-ngôn, ni ti t‘ó-teî tsaû haî Heung-kóng tsuì-ch‘oh faåt-chín shīng shǐ-k‘ui kè teî-fong, chì-kam yīng-īn haî Heung-kóng to-shǐ mîng-māk shóh-tsoî.
Remove ads

参考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