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逃离地下天堂

1976年电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逃离地下天堂
Remove ads

逃离地下天堂》(英语:Logan's Run,香港、新加坡译《廿三世纪大逃亡》,台湾译《拦截时空禁区》)是1976年上映的美国科幻动作片[4](台湾首映时译名为《我不能死》),由迈克尔·安德森执导,迈克尔·约克珍妮·艾格特理查德·乔丹英语Richard Jordan罗斯科·李·布朗英语Roscoe Lee Browne法拉·弗西皮特·乌斯蒂诺夫主演,大卫·泽拉格·古德曼英语David Zelag Goodman编剧,改编自威廉·F·诺兰英语William F. Nolan乔治·克莱顿·约翰逊英语George Clayton Johnson于1967年出版的同名小说英语Logan's Run。故事发生在一个表面上是乌托邦,实质上反乌托邦的未来社会,讲述这个社会为了平衡人口和资源消耗,不惜杀掉所有年满30岁的人。“睡魔英语Sandman”主角罗根5号一直以来阻止其他人为了逃避死亡而逃跑,这次轮到自己面临死亡的命运。

事实速览 逃离地下天堂Logan's Run, 基本资料 ...
Remove ads

影片只用了原著小说的两个前设,一是人但凡到了既定年龄都要死,二是罗根和同伴杰西卡在另一名睡魔法兰西斯的追捕下逃跑。改编小说故事失败后,剧本历经多次更改,包括将“最后一天”的年龄从21岁上调到30岁、引入消灭30岁人口的“轮回”(Carrousel)概念;其中轮回场景为特效摄影带来了挑战,制作团队特意采用全息摄影和广角镜头拍摄,最终因视觉特效获得奥斯卡特别成就奖土星奖六项大奖,包括最佳科幻电影同名电视剧英语Logan's Run (TV series)于1977年到1978年在CBS播出,共14集。

Remove ads

剧情

城市纪年2274年,人类文明的残余势力生活在被网格穹顶封闭的城市,过着由计算机控制繁衍等生活方方面面的乌托邦生活。居民们过着享乐主义的生活,直至30岁在“轮回”仪式中被杀害,美其名曰“重生”(renewed),实则控制人口过剩的手段。每个人刚生下来就要在左手手掌装上“生命钟”(life-clock)晶体,这个晶体随年龄变化改变颜色,“最后一天”当来时会闪烁,提醒他们去轮回。大多数居民普遍接受重生的命运,也有一些人不愿意接受,想方设法逃跑,外界称他们为“逃亡者”(Runners)。于是就有一群穿着黑色制服、绰号“睡魔英语Sandman”的警察奉命去追捕他们,当场终结他们的生命。

罗根5号和法兰西斯7都是睡魔。两人在轮回仪式期间受到有人逃跑的信号,前去追捕终结,事后罗根在逃亡者的财物上找到一枚生命之符。当天晚上,罗根遇到佩戴生命之符吊饰的年轻女子杰西卡6号。罗根拿生命之符去问电脑,电脑说这个标志属于一个秘密组织,他们帮助逃亡者寻找度过后半生的神秘“庇护所”。一共有1056名逃亡者被睡魔放走,顺利逃到庇护所。电脑指示罗根执行代号“033-03程序”(Procedure 033-03)的任务,前去摧毁庇护所,而且不要告诉其他睡魔。之后电脑把罗根的生命中改成闪烁的红色,把他原本还有四年的大限缩小到只有今天。罗根非常害怕,问电脑任务完成后能不能恢复四年,但没收到回应。为了逃避轮回,罗根被迫成为逃亡者。罗根去找杰西卡,阐明自己逃跑的想法,之后与地下组织碰头,在他们的指引下来到城市的外围。罗根意识到生命之符其实是解开城市出口的钥匙。

一行人来到冰封的洞穴处,法兰西斯紧随其后。在洞穴里,他们遇到了在外面给城市找食物的机器人盒子。令罗根惊讶的是,盒子居然自己抓住的逃跑者冻了起来,用来给城里的人当食物。就在盒子冻住他们之前,罗根和杰西卡成功逃跑,用塌陷的岩洞压毁了机器人。

来到外面,罗根和杰西卡发现他们的生命钟停了。他们第一次看到太阳,发现人类文明的其他地方变成一片荒芜。他发现已荒废的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在美国参议院议场里发现一个老人和许多猫生活在一起。老人的出现让两人十分诧异,毕竟他们从未见过这么老的人。听完老人诉说城外人类的遭遇,罗根意识到所谓的庇护所其实是个神话。

没多久法兰西斯赶了过来,和罗根打架,罗根重伤了法兰西斯。临死前,法兰西斯看到罗根的生命钟停止,以为他已经重生。罗根和杰西卡劝说老人和他们一起回城里,向大家证明城外也有生命,但老人没和他们一起回去。之后罗根和杰西卡从下水道回到城里,准备跟大家戳穿轮回的阴谋,结果被睡魔抓住,被带到电脑那里。

电脑审问罗根033-03程序的事情,问他有没有完成任务。罗根说“庇护所不存在”,自己只发现“暴露在外的废墟”和“一位老人”,失踪逃跑者“全被冻结了”。然而电脑不满意这些回答,开始扫描罗根的思维,结果超载,让城市的系统彻底失效,外部封锁解除。罗根、杰西卡和其他人逃到废墟城市。一来到外面,大家就纷纷跑去看老人,他是他们见过的第一个超过30岁的人。老人向大家证明人可以活得更久。

Remove ads

阵容

阿什利·考克斯英语Ashley Cox扮演小角色,演职员表列为胆小女孩(Timid Girl)。

Remove ads

制作

Thumb
监制乔治·帕尔英语George Pal的初期工作让影片落入开发地狱

开发

米高梅早期改编原作的尝试让影片落入开发地狱[6]。监制乔治·帕尔英语George Pal的尝试在1969年陷入困境,当时各种关于影片剧情走向的观点相互冲突,其中一个想法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与编剧理查德·迈鲍姆英语Richard Maibaum的想法相反[7]

重写迈鲍姆的剧本需要花费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制片成本也要重新估算。帕尔担心延期会让影片错过《2001太空漫游》和《人猿星球》在1968年掀起的科幻片风潮[7]

美国国际影业提议20万美元买下帕尔多个项目(包括本片),但被米高梅拒绝,说报价不要少于35万[6]。帕尔最终离开项目,于1975年为华纳兄弟制作《奇兵勇士英语Doc Savage: The Man of Bronze》。1974年,索尔·大卫英语Saul David (producer)接盘,安排《绿色食品》作者斯坦利·格林伯格(Stanley R. Greenberg)撰写剧本。格林伯格提出了轮回的概念,但后来离开了项目[6]大卫·泽拉格·古德曼英语David Zelag Goodman写了一部几近完成的剧本,将轮回年龄从21岁上调到30岁,增加了试镜演员的选择范围[6]

Remove ads

选角

约克、艾格特和威廉·德瓦内英语William Devane获选为主角人选,其中德瓦内于1975年5月宣布出演“精英”睡魔[8]。后来德瓦内临时退出,转而参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1976年电影《家庭阴谋》,接替罗伊·蒂恩斯英语Roy Thinnes的角色[9]

顶替德瓦内的理查德·乔丹英语Richard Jordan凭借电影《执法者英语Lawman (film)》(1971)、《猛龙煞星英语Chato's Land》(1972)、《狂人考伯恩英语Rooster Cogburn (film)》(1975)及1976年迷你电视剧《船长与国王英语Captains and the Kings (miniseries)》的表演知名。约克此前参演《歌厅》(1972)、《三个火枪手英语The Three Musketeers (1973 live-action film)》(1973)、《东方快车谋杀案》(1974),安格特则因《天下儿女心英语The Railway Children (1970 film)》(1970)和《澳洲奇谈》(1971)知名[10]。当时约克和安格特分别33岁和23岁,恰好证明了戈德曼的调整有道理[6]

1975年9月,皮特·乌斯蒂诺夫宣布在片中出演“华盛顿最后一个活人”[11]。人气电视明星法拉·弗西也出演了一个配角(演职员表写作法拉·弗西-梅杰斯)[12]

Remove ads

拍摄

特效设计师L·B·雅培英语L. B. Abbott格伦·罗宾逊英语Glen Robinson (visual effects)认为轮回仪式是片中最难模仿的一个画面,需要用隐藏的钢丝线打造悬浮效果[13]。至于罗根被中枢电脑深入睡眠(Deep Sleep)审问的戏份,制作团队决定按照索尔·大卫的提议,采用最为拟真的全息摄影效果[13]。机器人盒子由演员罗斯科·李·布朗英语Roscoe Lee Browne身穿机器人服装扮演[14]

制作团体采用了当时未被普遍采用的广角镜头[13]。影片是第一部采用70毫米胶片英语70 mm film印制的杜比立体声英语Dolby Stereo电影.[15]。米高梅在加利福尼亚州卡尔弗城用了9个片场系统,放置于有史以来最大的微缩城市[16]

制作团队在达拉斯寻找几栋大楼取景,包括达拉斯市场中心英语Dallas Market Center的服装市场(Apparel Mart,片中的大堂)、奥兹餐厅夜总会(Oz Restaurant and Nightclub,片中的爱情商店)和飞马广场(Pegasus Place,片中的睡魔总部),还有休斯敦的沃思堡水上花园英语Fort Worth Water Gardens凯悦酒店,节省了300万美元经费[13]。加州埃尔塞贡多的污水处理器用作拍摄地下逃亡戏份[17]

Remove ads

后期

后期制作花了8个月时间完成,包括完成电影配乐[18]。配乐由杰里·戈德史密斯作曲指挥、亚瑟·莫腾(Arthur Morton)编排。配乐采用两种独特的声音模式,一种是用在城内的琴弦、键盘和抽象电子设备,一种是用在城外的管弦乐[19]。部分乐曲最初由米高梅唱片于1976年以黑胶发行[20]。完整版及混音版于2002年1月由电影配乐月刊英语Film Score MonthlyCD发布[20]

发行前夕,影片面向部分观众试映,之后部分戏份被剪掉或缩短,包括盒子在冰洞里让罗根和杰西卡摆放他的冰雕像的戏份[21]。被删除的戏份包括法兰西斯在影片开头追逐逃亡者。其他戏份遭到修剪。部分删减镜头在1998年发行的DVD版中以附加内容收录。其他戏份出现在拍摄剧本中,但画面丢失[10]。调整结束后,制片成本从300万上涨到900万,在1976年算是成本较高的电影[18],是米高梅近十年成本最高的电影,大部分预算用在片场上[22]

Remove ads

主题

影片探索了乌托邦反乌托邦主题,以角色在老去前自愿死亡反映“乌托邦需要参与者放弃一些东西,以达成和谐统一”的概念[23]。常见的反乌托邦主题包括邪恶的政府、儿童从父母手中被收走[24]、生活在城市里、人口过剩,这些问题让主角离开城市[25]

Thumb
扮演盒子的罗斯科·李·布朗英语Roscoe Lee Browne一直是影片种族讨论的主题

影片主题还包括享乐主义的消亡、对年轻人的崇拜,以及最为重要的,政府资助安乐死的危险后果[26]。享乐主义主要以淫荡生活及“性放弃的图像”展现[27]。除了性自由,影片还展现了1970年代人们对追求快乐的设想,包括迷你裙、短暂的事业、轻松的健身房和法拉·弗西的蓬松发型[28]。作者巴纳·威廉·多诺万认为这方面是在批判1970年代社会发展的多个方面,批判“唯我的一代英语Me generation[29]。作家罗伯特·廷内尔认为片中城市设计像购物中心一样,暗示“反消费主义情绪”[26]。影片可能也是在提醒针对1960年代反主流文化运动之后的年轻观众,警告他们不要抛弃老一代人[27]

其他观点认为影片展现了个人主义的主题,“活着”和“存在”的自由被“社会机制”限制,后者提醒大家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享受好生活[30]。原本在逍遥自在的“人工社会”生活的主角罗根后来变成“再个人化”份子,挑战着“循规蹈矩的制度”[31]。尽管是在反映1970年代,多诺万影片认为对互联网世代也同样适用,当中有些元素会让人想到网络约会[29]

也有观点认为影片对性别和种族议题提出了看法。主角罗根看到杰西卡不喜欢自己,曾问她是不是同性恋。这种漫不经心、没有偏见的口吻表明同性恋在影片的未来社会中不再是禁忌,可能对养育儿童不会产生副作用[32]。作家邦妮·努南认为故事最后“爱妻”概念的回归表明反乌托邦的根源是女性解放,不是科技[33]

非裔美国人罗斯科·李·布朗英语Roscoe Lee Browne配音的机器人盒子成为非裔美国人詹姆斯·厄尔·琼斯在《星球大战IV:曙光乍现》(1977)扮演的达斯·维达的先驱,两者都代表着X世代的网络种族恐惧症[14]

Remove ads

发行

票房

影院发行前五天,影片获得250万美元票房,在当时算可观[34]。到正式下画,北美总票房达2500万美元,海外票房表现不俗[18]

影片在年轻观众中特别热门,成功帮米高梅挽回债务[18]

专业评价

从总体上看,影片获得褒贬不一的评价[18][21]罗杰·埃伯特打出3星评价,认为影片是“宏大、无聊的盛会”,剧情混搭了“亚瑟·查理斯·克拉克的《城市与星星英语The City and the Stars》和《人猿星球》”,“传递出非常多的欢乐”[35]。《综艺》认为影片展现的逃避现实和睿智“发人深省”[36]

相比之下,《纽约时报》的文森特·坎比英语Vincent Canby表示:“你坐在那里看了这部片子将近两个钟头,完全不知道罗根为什么、出于什么目的逃跑。《逃离地下天堂》对小玩意和奇妙景象的注重胜过逻辑,有些地方生气勃勃,甚至充满诗意。如果能多关注下剧本,影片会是个爆款[37]。”

芝加哥论坛报》的吉恩·西克尔英语Gene Siskel打出0/4星评价,认为影片“毫无疑问是我今年看过最差的电影”,科技元素“乏善可陈”,剧本“漏洞百出,引来点映观众嘲笑连连”。在他看来,影片最可鄙的地方在于从不为角色的行为找个合理解释,杰西卡的颠覆组织除了躲在锅炉房一样的地方,什么都不干。罗根的主线剧情看起来像简单的斗殴。他总结道:“《逃离地下天堂》从头到尾就是一个艺术骗局[38]。”

纽约杂志》也给出了差评,认为影片“是后犹太人大屠杀世界的又一个无聊作品”,“几乎不值得你花钱观看”。不过,评论赞扬约克和安格特“有天赋”[39]

洛杉矶时报》的查尔斯·尚普林英语Charles Champlin给出中肯评价,认为“眼花缭乱的视觉效果让《逃离地下天堂》摆脱了愚蠢的桥段、没有灵魂的表演、缓慢的节奏和不稳定的色调[40]。”

2000年《帝国杂志》的伊万·内森(Ian Nathan)认为影片“无法摆脱‘70年代的影子’”,有关(社会)衰落、年龄歧视及科学技术引发暴动的警告在迪斯科舞厅化为乌有[41]。在个人的《2015年电影指南》(2015 Movie Guide)中,伦纳德·马尔廷英语Leonard Maltin打出2星评价,认为上半部分“眼花缭乱”,下半部分“沉闷”[42]。2015年,《滚石杂志》将影片列为1970年代50大科幻电影第27位[43]烂番茄根据35条评论打出63%的新鲜度。网站共识写道:“《逃离地下天堂》战胜了粗制滥造的元素和不完善的剧情,呈现大量振奋人心的想法,展现了一段潇洒的科幻冒险[44]。”Metacritic根据9条评论打出53/100的平均分,表示“褒贬不一或口碑平平”[45]

Remove ads

奖项

因视觉效果卓越,影片与1976年《金刚》一道获得第49届奥斯卡金像奖特别成就奖,证明影片在视觉特效上的表现胜过之前几部科幻大片[46]。影片还斩获土星奖六项大奖,包括最佳科幻电影奖[47]。影片还参与第10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英语10th Moscow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金奖角逐[48]

更多信息 大奖, 典礼日期 ...

影响

影片获得年轻观众的热烈回响之下,CBS米高梅电视公司给了诺兰900万美元,要他将影片改编成电视剧。这部与影片同名的电视剧英语Logan's Run (TV series)格雷戈里·哈里森英语Gregory Harrison海瑟·孟席斯主演,以罗根和杰西卡逃出穹顶城市开始,展现了他们在寻找庇护所的路上遇到的各种障碍。该剧于1977年9月首播,共14集,后被腰斩[53]。米高梅还想把诺兰的小说续作《勇闯地上世界英语Logan's World》改编成电影,只不过索尔·大卫选择开发电视剧而告终[54]

1977年,漫威漫画为影片发行短篇漫画,由乔治·佩雷兹英语George Pérez绘画,5期内容于1977年1月到5月发行,销量“可观”[55]。漫画内容改编自电影剧情,也简单接续了剧情之后故事。佩雷兹在画作中追随了影片的艺术风格[56]。1977年7月发行完第7期,漫画被取消[57]

到1990年代中旬,重制影片或二度改编小说的事项被版权方监制乔·西佛华纳兄弟提上议程[58]。有望重制版导演人选包括斯基普·伍兹英语Skip Woods[59]布莱恩·辛格[60]约瑟夫·科辛斯基[61]、卡尔·埃里克·林施(Carl Erik Rinsch)[62]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63]西蒙·金伯格[64]。编剧人选包括伊森·格罗斯英语Ethan Gross和保罗·托迪斯科(Paul Todisco)[60]丹·哈里斯英语Dan Harris (screenwriter)[65]克里斯托夫·迈考利[66]亚力克斯·嘉兰[62]、安德鲁·鲍德温(Andrew Baldwin)[63]肯·莱文英语Ken Levine (game developer)[67]彼得·克雷格英语Peter Craig[64]。多位导演提出改编得比之前更帖原著;相反,2015年以女性为主角的反乌托邦系列电影《饥饿游戏》和《分歧者》大卖之下,片场想让女性主演电影[68]。2021年,博客网站Gizmodo推测重启项目在可预见的未来里已胎死腹中,因为此前一直领导该项目的西尔弗于2019年从自己的制作公司辞职[69]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