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羊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羊祜
Remove ads

羊祜(221年—278年12月27日),字叔子泰山郡南城县(今山东省新泰市)人。曹魏晚期与西晋早期大臣、作家,一代名将。羊祜出身泰山名门望族羊氏家族,家族人才辈出,东汉名臣蔡邕为其外祖父,他的祖父羊续曾任南阳太守,父亲羊衜曾任上党太守;其胞姊羊徽瑜晋景帝司马师的皇后,羊祜因此成为武帝司马炎的堂舅。

事实速览 羊祜, 国家 ...

生平

年少有才

根据《晋书》所载,羊祜父亲羊衜在他十二岁时便过世,此后羊祜事奉叔父羊耽甚孝。羊祜成长后身高约为176公分,容貌敦雅不俗,须眉秀长浓密而整洁,又因博学能文、善于谈论而闻名,郡将夏侯威赏识其才能,把兄长夏侯霸的女儿嫁给他,羊祜因此亦照顾妻家上下,不因夏侯霸降蜀而避嫌。之后羊祜母亲及长兄羊发先后去世,羊祜避隐十余年,为人愈发温厚。

曹魏时,羊祜屡次被推举任地方计吏、州从事、秀才,五府交命等,但羊祜都没有就任。曹爽曾招羊祜和王沈入府,王沈劝羊祜和他一道入府,羊祜则反而劝说不可轻易事奉别人;之后曹爽失败被杀,王沈因为是其旧吏而遭免职,事后十分佩服羊祜的识见[1]司马昭掌政期间,羊祜历任中书侍郎秘书监、相国从事中郎等官职。司马炎称帝后,羊祜深得司马家信任,于泰始四年二月(268年3月)升任尚书左仆射[2]

出镇荆州

在晋灭吴的过程中,最初羊祜任荆州都督(269年),掌握荆州晋占区一带军政大权。在此期间羊祜不尚武力,以柔和手段管治,用诡计使驻守石城(今湖北钟祥市)的兵力退却,并在统辖地区屯田,加强军事实力。之后羊祜加封车骑将军

272年步阐献西陵城降晋,当时驻守荆州吴占区的陆抗急袭西陵,前往救援的羊祜、徐胤以围魏救赵计谋分散陆抗兵力,杨肇驰援西陵。然而杨肇在西陵城外遭陆抗伏击而惨败,献城降晋的吴将步阐也被陆抗军队擒杀。羊祜也未及攻下江陵就退兵,是为西陵之战。战后羊祜遭到弹劾:“祜所统八万余人,贼众不过三万。祜顿兵江陵,使贼备得设。乃遣杨肇偏军入险,兵少粮悬,军人挫衄。背违诏命,无大臣节。可免官,以侯就第”,被左迁平南将军。

羊祜经此败战后小心警慎步步为营,以修筑城寨的方式扩大晋的疆土,汉水长江之间皆为晋所有;同时又对吴地军民施以怀柔信义,不断动摇吴军将领的忠诚。他的做法在吴地发挥作用,多位吴军将领降晋,吴地人民对羊祜心悦诚服,尊敬地称其为“羊公”,而不称其名。吴军统帅陆抗也称赞羊祜的德行度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3]

Thumb
羊祜戎装像

咸宁初年,羊祜获授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得以征辟属官;但羊祜因为谦让,直到患病才开始征辟属官,属官到羊祜死前都未正式到任[4]。羊祜当上征南大将军后继续谋划伐吴,认为要成功必须以水军从上游顺流而下。当时吴国流传着童谣“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羊祜于是上表推荐益州刺史王濬(小字阿童)留在益州监督军事,武帝遂加封王濬为龙骧将军,让他暗中打造船只,为伐吴作准备。[5]羊祜训练军队齐备,上表建议武帝乘东吴孙皓残暴无道、将士离心之机一举灭吴,武帝深以为然。但晋朝因为遇上秦凉之地刚战败,群臣都不赞同此时伐吴,致使计划再度拖延。[6]

后晋武帝想封羊祜为南城郡侯(领泰山郡的南武阳、牟、南城、梁父、平阳五县[7]),不过羊祜以汉高祖张良留侯为例,婉拒司马炎的恩赏只请封钜平县侯[8][9]羊祜后来因讨吴有功,武帝又想赐爵,羊祜便求得武帝改封羊祜舅表弟蔡袭为关内侯。[10]

壮志未酬

羊祜直至患上重病仍未能伐吴,于是前往洛阳向武帝面陈伐吴之计。武帝再派遣中书令张华前往羊祜府中问计,羊祜力陈晋朝理应乘势伐吴,以免孙皓死后东吴再有明主。[11]晋咸宁四年十一月辛卯日(278年12月27日)羊祜病情加重,在推举杜预接替自己后不久去世,享年五十八岁。武帝十分哀伤,追赠羊祜为侍中、太傅;羊祜辖境的百姓纷纷罢市哀悼,连吴军守边将士亦为他哭泣。[12]

杜预之后拜镇南大将军,不负羊祜举荐,奇袭西陵,三陈平吴,在其后的灭吴战争中担任西线统帅,计取江陵,招降交、广。[13]晋朝在羊祜死后两年终于灭吴,群臣在武帝寿宴上向他祝贺此事,武帝拿着酒爵流泪说:“这是羊太傅的功劳。”于是写了一篇策文,派员前往祭祀羊祜的庙,告慰羊祜伐吴成功一事;并比照汉朝萧何的故事,册封羊祜的夫人。[14]

堕泪碑

羊祜病逝后,襄阳百姓为纪念羊祜,在羊祜生前游息之地岘山建庙立碑,原名为“晋征南大将军羊公祜之碑”,简称“羊公碑”。此后每逢时节,周围的百姓都会祭拜他,睹碑生情,莫不流泪,羊祜的继任者、西晋名臣杜预因此把它称作堕泪碑。荆州百姓更避讳羊祜之名,居室称“门”而不称“户”,并把“户曹”改称为“辞曹”。[15]堕泪碑现位于湖北省襄阳市

东晋习凿齿的《襄阳耆旧记》记载了堕泪碑的定名由来。[16]

逸事

  • 羊祜素与王戎及其从弟王衍不睦。羊祜在荆州时曾欲以军法斩王戎,又谓王衍败俗伤化。故王戎、王衍时常诋毁羊祜。时人谚语云:“二王当国,羊公无德。”[17]
  • 羊祜在荆州与陆抗对峙期间,二人互相通信问侯对方。陆抗曾经送酒给羊祜,羊祜不多疑直接享用;又陆抗重病,羊祜派人送去良药,陆抗的部下劝他要小心提防,陆抗服之不疑,并说:“羊祜怎会是下毒害人的人呢!”[18]在二者对抗期间,荆州战线处于和平状态,人称“羊陆之交”。[19]
  • 司马昭病逝后,羊祜曾与傅玄讨论应当恢复自汉文帝以来废除了的三年服丧之礼,一改汉魏两代的薄礼之法,若一时难以普及亦应由主君(司马炎)本人践行。傅玄则认为古礼已废除数百年,难以在当时社会重新实行;假如仅由主君实践,则反而变成“但有父子,无复君臣”而有损三纲之道。羊祜这才打消念头。[20]
  • 羊祜历事魏晋二朝,在朝中担任要职,与主君商讨机要,但在事后皆焚毁文件草稿。由于羊祜的谨慎,很多获他推举人竟不知受何人推举。有人对羊祜说他过于缜密,羊祜回应说:“你这是什么话呢!当进入朝廷时与主君详加商谈,离开后就不能透露实情,我只是害怕做不到君臣之间不能隐密的告诫。要是不能推举贤明的人、取录有异能之士,那又岂能无愧于别人说我懂得识别人才呢!况且,在朝廷上被封授官爵,却在私宅内向推举之人谢恩,这正是我所不赞同的。”[21]
Remove ads

评价

  • 司马炎哀悼羊祜的诏书:“征南大将军南城侯祜,蹈德冲素,思心清远。始在内职,值登大命,乃心笃诚,左右王事,入综机密,出统方岳。”又平吴后策告于羊祜庙:“祜受任南夏,思静其难,外扬王化,内经庙略,著德推诚,江汉归心,举有成资,谋有全策。”
  • 参佐刘侩、赵寅、刘弥、孙勃等进书杜预说:“祜执德冲虚,操尚清远,德高而体卑,位优而行恭。”
  • 晋孝武太元中,尚书祠部郎荀伯子上表:“故太傅、钜平侯羊祜明德通贤,国之宗主,勋参佐命,功成平吴。”
  • 《晋书》对羊祜的评价:“(羊公)垂大信于南服,倾吴人于汉渚,江衢如砥,繈袂同归。而在乎成功弗居,幅巾穷巷,落落焉其有风飙者也。”又赞曰:“汉池西险,吴江左回。羊公恩信,百万归来。”

文学

Thumb
羊祜轻裘缓带图

羊祜作为作家,又喜爱山水,著述理应很多,而且他长期的政治、军事生涯,也写有大量的表、疏等文章。但由于他为人谨慎,很多手稿都被付之一炬,多是他人书籍中的片段,已知他的作品是《老子传》二卷,文集《羊祜集》二卷。流传至今的只有《雁赋》、《让开府表》、《请伐吴表》、《再请伐吴表》等8篇,其中的《让开府表》可与诸葛亮的《出师表》相提并论。《晋书·羊祜传》说:“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以“岘山置酒言咏”推论,羊祜应当留有为数不少的诗作,但现今竟无只言片语留下。他有一句名言:“天下不如意事,恒十居七八”[22]

羊祜死后,荆州人为避祜之名,“户”改为“门”。

家世

羊祜无子,只有女儿。晋武帝命羊祜兄羊发之子羊暨继嗣,羊暨以父亲已死为由抗命;晋武帝又命羊暨弟羊伊继嗣,但羊伊以未得生父之命为由不为羊祜服丧,最终仍以本生父为父。[23]太康二年(281年),羊伊的弟弟羊篇获封为钜平侯,成为羊祜的继嗣。

晋孝武帝太元年间,羊发玄孙之子钜平侯羊法兴桓玄党伏诛,爵除。尚书祠部郎荀伯子上表求为羊祜立嗣,未果。

游戏作品

注释

参考书籍

延伸阅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