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老古石集福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老古石集福宮map
Remove ads

23.000525°N 120.194813°E / 23.000525; 120.194813

事实速览 老古石集福宫, 基本信息 ...

老古石集福宫,简称集福宫,是位于台湾台南市中西区玄天上帝庙。

历史

清代

居住在台湾府城看南埕(今民族路三段一四八巷与信义街交会口)、被称为“咾咕黄”、原籍泉州府石狮塘后的黄姓族人,在新港墘(今中西区信义街前段)[2]营生,并将庙兴建于新港墘。[3]

当时五条港的各港,均有各姓分据工作地盘,并各自建立庙宇。泉州石狮塘后的黄姓在新港墘港建立此庙;泉州晋江前埔和泉州石狮大仑的蔡姓在佛头港建立聚福宫崇福宫;泉州沙美的卢姓、泉州石湖的郭姓在南河港分别建立南沙宫西罗殿;泉州晋江的许姓在南势港建立金华府[4]

乾隆元年(1736年),该庙建立,作为当时船筏、码头工人的信仰地,居民从故乡奉迎神像,来自晋江县南门外二十四都桃源塘后乡(今福建省石狮市塘后)的集福祠。庙取与祖庙之同名号。与同奉玄天上帝崇福宫聚福宫合称为“三福三堂”。[2][5]

当地文史工作人蔡宗昇指出,以前漳泉移民以信奉玄天上帝为主,因此此地一带的北帝庙宇密集,集福宫则为其一。后清廷为压制反清复明,引入妈祖与之抗衡,距离集福宫正前方约100米即有主祀天上圣母的金安宫,从这样密集的庙宇分布多少可以窥见明清朝代政治斗争的历史脉络。[6]

相传甘国宝曾赐匾于此庙,但匾已遗失[2]。道光以降,台江内海淤积日甚,各港道日渐淤浅,黄姓族人与此庙便西移至信义街尾[3]。道光二年(1822年),黄资盛、黄元贡、黄元门等董事发起募捐,募捐番银一千大员,并迁建现址,且改名为“集福宫”[2][5]。庙宇搬后的地点因邻近台江,清末时发展成商贩云集的老古石港,当地人便在此庙专司协调商务、士地等各种纠纷,庙中还留有“老古石街公议”石碑[3]

清末时,此庙为五条港区联境组织“七合境”的境主庙,负责佛头港、新港墘港、兑悦门等地治安[7]

Remove ads

近代

普济殿金安宫妈祖楼同属四联境[2][5]

台南市政府观光旅游局在2015年,将此庙列入的“五条港旧城漫游”的第6条散步路线“日光线”,并安排导览人员,路径从海安路与神农街口开始,经由水仙宫景福祠、聚福宫、神农街、金华府西罗殿风神庙接官亭石坊海安宫、兑悦门、集福宫、老古石街,终点为药王庙[8]

现况

建筑为单进殿建构,右侧一偏殿,经多次修改,原庙已失旧观[2]。门板彩绘为金龙与七十二地煞星,为潘丽水所绘[5]

祭祀

主祀玄天上帝,陪祀林府千岁、朱邢李三千岁,福德正神、金沈二夫人,偏殿主祀二元帅,陪祀五营兵将[2]

Thumb
瓮城石狮公

传说老古石港人为兑悦门的风水考量而设石狮子,曾放于此庙中[9]。昔日崇祀者多,称为“石狮公”,还有拜契认做祂干儿子,后来一名林姓富商买下集福宫旁的土地辟建房屋、庭园,因而石狮移到庙外[3]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