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圣公会圣彼得小学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圣公会圣彼得小学(英语:S.K.H. St. Peter's Primary School,简称:圣彼得小学,缩写:SPPS),于1884年创校,是香港历史悠久的基督教小学 ,为圣公宗(香港)小学监理委员会有限公司[1]属下的小学之一,校舍位于石塘咀山道70和88号,是一所兼收男女生的全日制资助学校。
Remove ads
历史
据正式记载,该校于1884年正式成为圣公会属校;但文献显示,早于1860年代,英国圣公会在香港成立维多利亚教区, 由英国圣公会传教士白思德女士(Miss Baxter, Susan Harriet Sophia)创立,并设立了多间以她名字命名的学校。创立初期没有固定校舍,以民宅为校,当中开办了西区唯一平民学校以私塾形式教授,目的是收容失学贫苦儿童。
圣公会圣彼得小学前身名为Baxter Vernacular Schools - West Point / The West Point School(1862年)、其后改名为CMS Day School - West Point(1899年)、1946年再次改名为“西营盘圣公会学校”。而1954年正式易名为“圣公会圣彼得学校”,校名一直沿用至今。
1956年2月,石塘咀山道88号新校落成。1966年校舍扩建,增至36班。2014年获原区新增校舍山道70号,转办全日制小学,每级6班,以一校两舍模式上课,继续培育莘莘学子。该校现任校长是于2011年继任的黎可欣女士。
Remove ads
校训及办学宗旨
校训为 “非以役人,乃役于人” ,秉承圣公会办学的理念以基督教的核心价值培育下一代。
本着基督“非以役人,乃役于人”的精神。 我们重视“德、智、体、群、美、灵”六育的均衡发展,使学生在知识增长,品德培养和信仰认识方面都得到适当的栽培,以贯彻“全人教育”的理想。
— 圣公会圣彼得小学网页
校徽
圣公会圣彼得小学校徽由图案和文字组成的 : 图案为盾徽、教冠、牧杖及钥匙组成。中央为校名“圣公会圣彼得学校”、“S.P.S.”是英文校名缩写和“1884”正式成立。
教冠 | 奉行主教制的教会,是教会所兴办之学校。 |
钥匙 | 象征打开知识宝库的工具,开启天国及真理之门。 |
牧杖 | 象征教会对世界肩负牧养的责任,给予关怀、引领和指导 |
盾徽 | 象征着信徒之间的关系,捍卫基督教信仰。 |
发展历程
- 1860年 4月 白思德女士(Miss Baxter, Susan Harriet Sophia),被英国远东女子教育协会(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Female Education in the Far East 又称为Female Education Society) [2]获聘为曰字楼女馆(Diocesan Native Female Training School)[3]校长。白思德女士由英国唐卡斯特Doncaster抵港后,才发现原来和自己想像的认知有落差[4],因此并未赴任;而自行在香港岛开办了多所以她名字为校名的学校(Baxter Vernacular Schools),以私塾形式教授,教授妇女,并收容失学贫苦儿童。
- 1865年6月30日,白思德女士因发烧病逝,享年36岁[5]。学校转由英国远东女子教育协会Society for Promoting Female Education(FES)接办及其家人继续提供援助直至1884年长达20年。
- 1876年,香港英文报纸Hong Kong Telegraph在2月14日记载了当年白思德女士创办Baxter Vernacular School的四所学校[6],当中Baxter Vernacular School(West Point School) 仍然开办(即现今的“圣公会圣彼得学校”)[7]。
Remove ads


- 1946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学校在施玉麒牧师主持下正式复课,并兼任校长一职,接受政府津贴。校名易为“西营盘圣公会学校”[11]。一至六年班各一班,共240人。
- 1947年8月:当时学校曾租用救恩堂,后期又借用圣士提反女校课室上课。
- 1949年9月:教育司署宣布推行上下午小学校制度,同年创立香港小学会考 。
- 1953年9月:迁往铁岗圣保罗书院旧校上课。
- 1954年:筹建新校计划,学校正式命名为“圣公会圣彼得学校”。
- 1955年7月:招新生,新校舍上下午校共24班。
- 1956年2月:山道88号校舍落成启用,楼高四层。并于6月29日 圣彼得日 举行揭幕仪式[12],由圣士提反女校校长Miss K.D. Cherry揭幕及何明华主教主持校舍奉献礼。
- 1966年:扩建校舍,班级增加至上下午校共36班。
- 1977年:政府兴建新高架行车天桥,于1981竣工 ; 其间师生受噪音影响及污染困扰,故此并获发政府资助及校友赞助,改善全校隔音及加设空调设备。
- 1984年9月:全校空调设备安装完毕正式投入使用。
- 1984年9月22日:创校100周年感恩崇拜由香港圣公会港澳教区邝广杰主教讲道; 记念牌由当时校监周近智先生揭幕。
- 2000年:申请全新校舍推行全日制教育,然而最后因技术上不可行而放弃。及后,此校亦于2002年投得另一校舍用地,但最后转拨予同系的圣保罗书院小学作迁校之用。
- 2001年:家长教师会正式成立。
- 2004年:推行思维游戏渗入课程[13]。
- 2005年2月26日:校友会正式成立。
- 2006年:沿用传统枣红色校褛因保暖不足,故转用深蓝色二合一夹棉校褛。
- 2007年3月:采用“校园八达通管理系统”,并减省学校行政工作。
- 2014年2月28日:学校接管山道70号校舍。
- 2014年9月1日:正式将上、下午校合并及转为全日制上课[14]。
- 2015年1月30日:创校130周年感恩崇拜,同日随即山道70号校舍由香港圣公会教省主教长邝保罗大主教主持该大楼的开幕仪式,命名为“矶法楼”;山道88号原校舍命名为“彼得楼”。
- 2015年1月31日:彼得电视台“SPPS ON AIR”广播及制作中心开幕。
- 2015年8月31日:成立法团校董会。
- 2017年6月29日:举办首届水运会,假中山纪念公园游泳池举行。
- 2018年:于2020-21学年全面更换宝蓝色长袖开胸冷外套及背心,左襟绣上浅蓝色英文校名;同时亦把夏季男生夏威夷领短袖恤衫更换为标准领短袖恤衫。
- 2018年9月:矶法楼大堂出入口设置红外线体温快速探测器。
- 2019年1月:学园安装“生物场”驱蚊器,优化校园环境。
- 2019年1月:开设YouTube网上频道“SPPS ON AIR”。
- 2019年8月:获教育局优化政策“空调设备津贴”,已完成矶法楼礼堂冷气系统更换工程。
- 2020年2月14日:135年校庆。
- 2020年7月3日:第四届周年水运会因受2019冠状病毒影响取消
- 2020年7月11日:六年级毕业典礼顺延至2020年10月17日举行
Remove ads
创办人及历任校长芳名
Remove ads
校舍及教学设施
整个校园分为两座校舍组成,分别为山道88号校舍彼得楼(St. Peter House),及山道70号校舍矶法楼(Cephas House) 。
现有两所校舍于近年来不断改善:校内各课室及礼堂已安装了冷气空调设备及高速无线网络,各课室设置电脑、实物投射器及投影机,亦在不同科目以iPad及平板电脑推行电子互动教学。学校亦更新现有的电子通告,引入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及透过网页更快得知学校最新资讯。
于1956年落成,当时楼高只有四层,1966年扩建校舍,班级增加至上下午校共36班,一直于现址办学。现时彼得楼的教学设施除12个标准课室外,还有礼堂、校务处、小操场、音乐室、视觉艺术室、电脑室、学生活动中心、图书馆等。
![]() |
![]() |
|
山道88号校舍-彼得楼正门 | 彼得楼外观 | 彼得楼外观 |
鉴于山道88号校舍历经50年 ,已变得不敷应用, 2014年学校接管山道70号校舍 [19],同年正式将上、下午校合并及转为全日制。教学设施包括24个标准课室、礼堂、校务处、会议室、有盖操场、视觉艺术室、电脑室、音乐室、校园电视台、英语活动室、多媒体学习室、图书馆、教员室、小礼堂等。另外正在重新修建校舍天台作露天操场/多用途场地。
![]() |
![]() |
山道70号校舍-矶法楼正门 | 矶法楼外观 |
班级结构
全校一至六年级共有36班,另设抽离式精英班及辅导班,以照顾学习差异。
家长教师会
圣公会圣彼得小学家长教师会(S.K.H. St. Peter's Primary School 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简称 PTA)于2001年成立,汇集家长,教师和学生,建立家长参与学校和学生有关的活动。宗旨为促进教师与家长间的伙伴关系,支援学校改善及提高教育质素,而且配合学校办学宗旨,加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与合作,支援学校发展各项事工, 培养学生高尚品格和优良学业的全人发展。
校友会
圣公会圣彼得小学校友会(S.K.H. St. Peter's Primary School Alumni Association)于2005年成立,宗旨为增进母校、师生与校友间的联系、沟通和合作,回馈母校,增强彼此对母校的归属感。凝聚校友对母校的向心力,协办和支援教育活动,提高母校的教育质素和声誉。以发扬母校的办学理念,提高母校的深厚传统。
校友会努力维系历届校友、集结力量,与母校“并肩作战”,亦承传“非以役人、乃役于人”校训,言传身教,为母校和学生作出贡献,继续发展及改善学校,回馈母校。
轶事
部分著名校友
- 曾钰成,大紫荆勋贤,GBS,JP:前香港立法会议员及主席、港区全国政协委员、民建联首任主席
- 林超英,SBS:前香港天文台台长,现任香港政府环境运动委员会主席、香港童军总会港岛西区会长
- 严舜仪:裁判法院裁判官
- 毛锡强:香港律政司法律草拟科副法律草拟专员 (双语草拟及行政)
- 李焯芬,GBS,SBS,JP:地质工程师及水利专家,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院长及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讲座教授(1957年小六上午校)[24]
- 李伟明:土木及结构工程师,古迹保育专家
- 李卓广:血液及血液肿瘤科医生、香港红十字会输血服务中心行政及医务总监
- 何仲平:肾病科专科医生、香港医学会副会长
- 张耀升,MBG:已故高级消防队长、消防及救护学院教官
- 梁永泰:前突破机构总干事,现突破机构事工顾问,全职从事青少年教育、领袖培育、影音媒体制作等
- 陈永浩:明光社生命及伦理研究中心义务研究主任、香港恒生大学通识教育系助理教授
- 萧若元:香港资深传媒工作者、影视制作人、编剧
- 文 隽:本名王文俊,香港资深影视制作人、编剧、导演、监制
- 林柏希:前新城知讯台高级监制,现任电台节目主持。又称“威廉哥哥”
- 罗曼颖:现任香港电台第一台节目主持人、编导及唱片骑师
- 郑秀文:香港歌影视艺人
- 梁钊峰:香港乐坛组合 C AllStar 成员之一
- 潘启迪:前房屋署助理署长、现任领汇顾问
- 陈洁玲:香港女演员
- 龙世梁:香港作曲家、编曲人
参看
- 香港记忆网站 - 战前香港教育- 英国圣公会差会辖下日校的管理委员会组织章程
- 《圣公会圣彼得小学创校壹佰壹拾周年纪念特刊》: 陈若敏博士
- 《圣公会圣彼得小学史略》: 前校监周近智律师
- 《香港中文教育发展史》:王齐乐着P37-38
- Education in Hong Kong, Pre-1841 to 1941: Fact and Opinion ISBN 962-209-258-6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参考资料及注释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