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胡锦涛中共二十大离场事件
胡锦涛被中途带离中共二十大会场的事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22年10月22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会上,中共中央原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主席胡锦涛在习近平示意后[2]被孔绍逊和另一名不明身份人员带离会场。当时各国新闻媒体都已进入会场,事件成为国际报道的焦点[3][4][5][6][7],并在此后一段时间引发世界媒体各种讨论与猜测[8][9][10][11][12]。
事件经过
据《阿贝赛报》记者拍摄的照片以及亚洲新闻台和今日俄罗斯视频新闻社记者拍摄的视频[13][14][15]。在闭幕会中途(三项人事选举投票结束,媒体进场后),中共二十大主席团常委胡锦涛正在查看桌上的文件,其中第一页为人事选举监票人、总监票人名单[9][16][17],名单下方另有三册文件,其中最上面一册是二十大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18],而最底下一册是二十大关于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19][20]。胡锦涛左手侧的栗战书先是将名单等文件压到红色选票夹下,后直接将文件从胡锦涛面前抽走,这些动向也引起胡锦涛右侧的习近平注意[a][b][c][d]。在习近平示意后,习近平贴身秘书[21]、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秘书局局长、二十大代表孔绍逊(由中央和国家机关代表会议选出)[22][23]首先赶来,并在习近平对他进行吩咐后离去。
此后,根据前述媒体来源,以及《海峡时报》、法新社、美联社、路透社、盖帝图像等其他媒体记者拍摄的现场画面[24][25][26][5][27],一位戴着口罩的不明身份人员[注 1]也赶来。在习近平指着文件对不明身份人员交代约20秒之后,此人试图将胡锦涛带走[e][f][g][h]。胡显示出抗拒[i]。不明身份人员先是双手伸到胡腋下,企图抱起未果,胡反而伸手去拿习近平桌面上的文件,被习近平亲手压住[j][30][31],在不明身份人员转而与胡锦涛耳语并数次尝试之后,胡锦涛才起身,但仍未立刻离开,而且多次试图坐下[k][l][m][n]。此时,栗战书已将胡锦涛的文件放在选票夹下从后方交给不明身份人员[o],胡锦涛伸手去取此人手中自己的文件,未果[p]。最后,胡锦涛终于离场,并在临走经过习近平时,俯身向习近平短暂交代,又拍了拍坐在习近平右手位的李克强的肩膀,然后在不明身份人员和孔绍逊随护中离场[q][r][s][t]。约半小时后,孔绍逊回到习近平身边并在短暂交谈后离去[26]。彭博新闻社、《华尔街日报》及《纽约时报》等媒体根据现场照片和视频对事件经过进行了详细描述[9][16][8]。
新华社报道,11时9分,习近平宣布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通过选举产生[32]。事发当日公布的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委员名单中[33],习近平和王沪宁当选新一届中央委员,李克强、栗战书、汪洋则不在委员名单中。[34][35][36][37]美联社记者描述,胡锦涛离场时刻为11时19分[38];
事件发生后,大会表决中共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报告、十九届中央纪委工作报告和中共党章修正案,胡锦涛缺席表决过程。[39][40]随后的正式投票结果显示,所有决议均获得一致通过,没有弃权或反对票。[41]
Remove ads
反应
新华社在其英文推特账号表示胡锦涛离场是因为“身体不适”(原文为"not feeling well")[42][43],但在中国大陆境内与其他中国大陆媒体则对此没有任何正式报道[44][45]。
胡锦涛的名字受到了网络搜索的严格审查,甚至间接评论也受到审查。中国大陆社交媒体上几乎没有直接讨论这起事件的内容。[46][47]新浪微博全面封杀胡锦涛与其子、时任中共丽水市委书记胡海峰(中共二十大代表)的相关讨论[48][49]。
中共中央组织部前干部阎淮公开致信习近平,要求其就胡锦涛被带离事件进行说明。[50]
美国《外交政策》发文称“2013年左右,中国观察家拿‘胡锦涛领导下的自由主义黄金时代’开玩笑。在当时这种描述似乎是荒谬的。在接下来的十年里,这变得不再是一个笑话。”[52]《外交政策》杂志副主编詹姆斯·帕尔默将这一事件解读为政治性的,暗示习近平可能有意“故意公开羞辱他的前任”。[53]
习近平代表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中,谈到十年前(自己刚执政时)面对的形势,“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问题”。[54][55][56]
在报告全文公布之前[注 2],新加坡管理大学教授高树超曾对法新社表示,胡锦涛离场事件应当与此报告中习近平对胡时代的尖锐批评放在一起看[59]。
报告在二十大期间经各代表团和列席人员讨论反馈作出修改之后[60],于10月22日在闭幕会上经举手表决通过[61],当时胡锦涛已经离场,并未参加举手表决[24][62]。
10月25日,新华社受权发布的报告全文中,有一段话批评了“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63]:
“ | 十年前,我们面对的形势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获取巨大成就,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获取显著成效,为我们继续前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党内存在不少对坚持党的领导认识模糊、行动乏力问题,存在不少落实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问题,有些党员、干部政治信仰发生动摇,一些地方和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屡禁不止,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较为严重,一些贪腐问题触目惊心;经济结构性体制性矛盾突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和利益固化藩篱日益显现;一些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不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严重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网络舆论乱象丛生,严重影响人们思想和社会舆论环境;民生保障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维护国家安全制度不完善、应对各种重大风险能力不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存在不少短板弱项;香港、澳门落实“一国两制”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国家安全受到严峻挑战,等等。当时,党内和社会上不少人对党和国家前途忧心忡忡。面对这些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敢抉择,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义无反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 ” |
——习近平 |
与报告全文不同的是,习近平在二十大开幕会上作两小时口头报告讲到这一时期的矛盾和问题时,只用了一句话概括,没有上面这段详细论述[57]。
香港记者、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林和立在法新社的报道中表示,胡锦涛可能是对中央委员会的人员构成不满,并与习近平发生了冲突[64]。
《纽约时报》记者Chang Che认为,就像中国政治中的许多其他事情一样,真相可能永远不会被揭露[65]。
旅美的中国作家方舟子推断,胡锦涛原本想翻阅的可能是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习想阻止胡对党章修正案发表不同意见,才命人架其离场[66]。
政论人士周晓辉认为:“就某项举手表决时,胡已不在座位上。因此,胡被迫离场的最可能原因大概是,如果其投‘反对’或‘弃权’,会让打破规矩、谋求连任的习十分尴尬。”[67]
美国之音和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认为胡的离场是习近平对上一代领导人的“彻底羞辱”,是中共二十大留给世界最有记忆力的惊悚画面。[68][69]
法国汉学家侯芷明对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表示胡锦涛被赶走的方式让人想到黑社会[70],并称习近平剥夺了中国人的面子[71]。
曾长期任职于朝日新闻社的记者峰村健司在《夕刊富士》发表关于此事的系列文章[72]。其中11月4日的一篇引用匿名美国政府官员的说法,称胡锦涛在二十大闭幕日上午得知政治局委员从25人减少至24人,减少的一人为胡春华;此文还引用匿名台湾政治专家的唇语分析,称当时栗战书曾对胡锦涛说:“别看了,都决定了”[73][74][75]。
旅美政论家陈破空则不同意峰村健司的说法,他在自由亚洲电台发表系列评论,认为胡锦涛质疑或要求核对的是李克强和汪洋是否在中央委员会名单上,“胡春华说”和唇语分析都是“习派的障眼法”。[76][77]
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访华前夕,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党魁弗雷德里希·梅尔茨要求朔尔茨来到中国后应与胡锦涛会面。[78]
曾经担任中国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59岁的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在中共二十届一中全会上没有入选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被外媒视为对前领导人胡锦涛团派势力的彻底“清洗”[79]。除习近平本人破例三连任外,被外媒认为是习近平亲信的李强、蔡奇、丁薛祥等在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中占据绝对优势,被舆论认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80]
Remove ads
后续
10月23日下午,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等领导人会见了二十大参会人员,曾出席开幕会和闭幕会的大会主席团常务委员会成员中,胡锦涛和李瑞环缺席[81]。
12月5日,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为江泽民送别,胡锦涛也一同到场参与[82],这是胡锦涛在中共二十大后首次公开露面。
参见
注释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