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致命公司
2023年由Zeekerss开发的电子游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致命公司》(英语:Lethal Company)是由Zeekerss开发的合作生存恐怖游戏。该作在2023年10月24日透过Steam平台的抢先体验模式在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上发行,并于同年11月30日在Steam平台的用户评论中获得98%好评率[3]。游戏的实际发售日期仍然未定。
此条目依据电子游戏的售前信息撰写,相关内容或会变动,与成品有所出入。 (2024年3月4日) |
玩家在《致命公司》中需与其他玩家一起乘坐飞船,前往荒废的系外卫星共同收集一系列值钱废料的同时避开星球上的陷阱、环境灾害和怪物。作为“公司”(The Company)的员工,玩家们必须交付一定数量的废料,以在限期内满足日益增加的利润配额,直至他们未能达成目标或重新开始游戏为止。
Remove ads
游戏玩法

《致命公司》是一款第一人称视角合作生存恐怖游戏,最多可供四名玩家一起游玩。玩家将在复古未来主义的背景下扮演“公司”的员工,工作内容大致为航向荒废的系外卫星收集尽可能多的废料[1]。每个星球都有一个建筑物,内有随机生成的房间、走道、具回收价值的废品、陷阱与怪物。如果没有对讲机或信号转换器(Signal Translator),玩家就只能近距离进行语音交流或打字聊天。三种情况下,飞船会自行驶离星球,其一为游戏时间到达午夜00:00时;第二种是所有玩家死亡,最后则为所有已死亡的玩家投票通过执行飞船提前驶离程序。假如飞船驶离时没有任何生还玩家身处于飞船内,所有存储于飞船内的废料将会消失。《致命公司》为四天一循环,玩家可在此四天内自由安排收集废料的时间,或前往公司总部大楼的所在卫星——“71–戈尔迪翁”(71-Gordion)缴交所得废品,换取相应的资金,以完成“公司”的目标金额[1][4]。公司的废品收购价只会于第四天才会达至100%,其余天数则分别为30%、53%和77%。达到利润配额后,玩家可开始拥有更高定额的四天循环,玩家必须于第四天结算时完成“公司”的目标金额,假如玩家未能达成“公司”的目标金额则会启动导致游戏结束的“开除程序”,使玩家被放逐出外太空自生自灭[5]。
玩家一次只能携带四件物品,所有废品和便携设备各需占用一格物品栏,并且某些废料要求双手搬运。尽管须双手搬动的废品通常最有价值,但除非放下,否则不能执行诸如爬梯或捡起更多物品等操作[6]。玩家可以使用飞船上的电脑终端指定前往想去的卫星、查看其他玩家的位置、打开锁上的液压安全门或暂时关闭某个地点的炮塔和地雷。另外玩家能利用出售废品而得来的资金购买求生装备(如手电筒或开锁工具)、武器(铁铲、电击枪与闪光弹)或其他例如马桶、淋浴间等有趣的家具[6]。除了“71–戈尔迪翁”外,游戏有十一个可供游玩的系外卫星,各自有不同的环境、遗址与设施。卫星的危险等级越高,废品的数量和价值、生成的怪物种类和数量便会越多。玩家若想获取更高价值的废品,就必须花上昂贵的费用前往最危险的冲星[7][8]。玩家在星球上时有几率遭遇糟糕的天气:阻碍玩家视线的浓雾天、造成流沙或时令湖,玩家身陷其中便会窒息而亡的豪雨天,而最危险的要数令夜晚才生成的怪物能在白天出现的日蚀天以及会随机产生行雷闪电的雷暴天[7][9]。
在探索卫星的过程中,玩家会可能遇到19种不同的生物,它们多数可见于建筑物内,但部分亦会在室外生成。大多数敌对生物会主动攻击玩家,但如囤积虫(Hoarding Bug)和孢子蜥蝪(Spore Lizard)等怪物除非被玩家的行为激怒,否则会一直保持被动状态[10]。《致命公司》的主动型敌对生物包括“打撃者”(Thumper),一种能高速移动但不擅长转弯的两足爬行怪物[11];会跟踪并从背后一击必杀玩家角色,但被发现就会逃走的“黑影”(Bracken)[12]。其中两种最危险且无法杀死的常见怪物为“八音盒”(Jester)及“线圈头”(Coil-Head),前者是一长有手脚的巨型吓人箱,会一直在设施内徘徊,发现玩家后会开始手转动位于其身上的曲柄并播放音乐,当音乐结束后会便会以极快的速度追赶并瞬杀玩家角色[13]。后者为头部由弹簧连接着的人体模型,只要盯着它就会停止移动,但一移开视线后便会以极快的速度追赶玩家并以弹簧替换玩家的头以杀害玩家[14][15]。
Remove ads
开发
《致命公司》于2023年10月24日在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上发布抢先体验[16][17],开发商Zeekerss在此之前曾于游戏创作平台《罗布乐思》上开发过数部作品[16][18]。他们称计划在半年内做好完整版[19],并表示希望加入更多内容更新,从以唤起人们闯进“外星动物园”并释放其中所有动物的感觉[20][21]。
反应
抢先体验的《致命公司》在Steam上收获“好评如潮”,并在发行不久的11月登上该平台的全球百大畅销游戏榜(依收益排序)的榜首,当月同时上线玩家人数一度高达10万人[22][17][23]。该作的爆红被认为归功于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24],以及受另一款类似的恐怖游戏《恐鬼症》带动[25][26]。
VG247的凯尔西·雷诺(Kelsey Raynor)指出《致命公司》尽管有着糟糕的卡通渲染图像画面,但粉丝们对该作的神迷颠倒,只说明可怖的美术风格仅是其另一部分魅力[16]。IGN的加布里埃尔·摩斯(Gabriel Moss)则形容《致命公司》令玩家们惊喜万分,游戏的合作搜集物品机制也补足其系统缺失和有限的内容[1]。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