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北市立大同高级中学

位於臺北市中山區的一所市立高級中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臺北市立大同高級中學
Remove ads

台北市立大同高级中学(英语:Taipei Municipal Datong High School,縮寫DTSH),简称市立大同高中市大同,又因校园四周环绕着榕树而有着“榕城”的别称,是一所市立完全中学,位于台湾台北市中山区,邻近国宾长春影城、前身为台湾日治时期的私立台北国民中学。

事实速览 台北市立大同高级中学, 地址 ...
Remove ads

概要

台北市立大同高级中学于1991年由台北市立大同国民中学改制而来,而其前身台北市立大同中学初中部乃当时初中联考第一志愿。该校为参与电子书包实验班级学校[2]

交通部分,捷运中和新芦线行天宫站从侧门步行约一分钟即可到达捷运站,或松山新店线松江南京站从正门步行约七分钟。

校区邻近国家书店、国宾长春影城、四平街商圈、伊通公园、长春国小、吉林国小、中吉公园等机构。

校史

1935年创校,初名私立台北国民中学,成立之初借用成渊学校校舍,位于台北州台北市大和町2丁目(今台北市武昌街)。1938年改制,改校名为私立台北国民中学校,校址迁至台北州台北市大龙峒町(今台北市立启聪学校[3]

1945年11月10日改名为私立大同中学,并由刘克明先生出任校长。1946年4月由台北市政府接管,更名为台北市立大同中学。设置高中部、初中部,校址迁至台北市大安区仁爱路,借用台北市大安区板桥国民学校(即今幸安国小)之校舍。

1947年因学生逐年增加,校舍不敷使用,乃将高中部学生迁入台北市新生南路二段(今金华国中校址)。1950年5月复将初中部迁入。1954年开办初中夜间部。1957年开办高中夜间部。

1958年7月因学生数激增,校舍严重不敷使用,校址迁入台北市中山区长春路(现在校址)。1961年6月政府实施省办高中,市办初中之教育决策,将高中部十班学生分别移交建国中学师大附中(各五班)。

1968年8月政府实施九年国民义务教育政策,更名为台北市立大同国民中学。取消夜间部,夜间部学生乃转入日间部就学。1972年8月完成游泳池及科学实验大楼硬件设备工程。1983年开办补校,并奉令筹划七十五学年度校舍更新计划。

1992年7月1日改制为台北市立大同高级中学,行政大楼完工启用。1997年8月成立体育班、增强第二外语能力、规划六年一贯课程。

2002年成立电子书包实验班以及仪队。2007年成立英文实验班及数学实验班。更新400米蓝色跑道操场。2015年图书馆精进工程完工。

2016年为提供台北市政府所举办2017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做为田径选手练习场地,操场跑道及草皮全面进行翻修。

2019年成立资电学程班。2022年图书馆进行整修。

Remove ads

历任校长

更多信息 时期, 校名 ...

[4]

学校象征

校徽

金黄色的莲花内嵌同色梅花,圆弧形的字体,上半写着“大同”,而下半则写着“中”,代表着中学,校徽的5枚梅花花瓣,也像是5个C所组成,正代表大同学子的5项核心能力[5]

校训

  • 勤学:适性发展、多元学习
  • 修身:永续精进、展望世界
  • 博爱:关怀生命、陶冶人生

特殊班别

Thumb
市立大同羽球队在民国113年(2024年)全中运囊括4金2银2铜
体育班
培育目标:校方培养学生专项运动技能,对具有优异运动潜能之学生,施以有系统之专项运动训练,以培育身心健全优秀运动人才[6]

环境

该校位于中山区要衢,面积约20,900坪(约63,332平方米),为北市高中面积第三大者(仅次于师大附中、中正高中),更有400米蓝色PU跑道,南临长春路,北靠民生东路,东与建国北路为邻,西以松江路为界。校园先后开辟“龙池”、“凤园”及“至圣园”、“至诚园”、“至善园”三处庭园。

校友

注释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