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台语谚文
一套利用諺文來表記台語語音的拼音文字系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台语谚文(대끼 깐뿐),全称台语谚文拼音方案(대끼 깐뿐 평임 홍안;标记声调:대시끼ㄹ깐기뿐ㅅ평이임ㅇ홍이안ㄴ),是一套利用谚文来表记台语语音的拼音文字系统[1]。狭义的台语谚文是透过现有的谚文字母(经过微调字母发音、定义声调符用字母)来拼写台语,但广义而言应是指受到谚文启发的改良表记的“谚文式拼音”。本文介绍狭义台语谚文的详尽规范,并旁及介绍多种谚文式拼音方案。现有谚文字母已足以用于表记台语白话文,只需透过部分音韵修正与声调符号定义,即可实现台语的全谚书写或汉谚混写等。由于谚文与汉字同属方块字,因此汉谚混写能够保持书面的整洁,避免如汉罗混写般杂乱[2],也能在混写情形下用直书撰写,解决了在台语中占比20%的“有音无字”和“生僻汉字”等问题[3];而谚文表记也相较将声母和韵母分开表记的台语假名或方音符号更为精简。
![]() | 此条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2024年9月8日) |
Remove ads
历史
最早的广义谚文式拼音是由陈新所创,发表在其1974年的著作《万方音韵音标》中;将十五音的声、韵、调等汉字改造为字母,形成一音节一方块的形式,即一个方块同时表记声、韵、调三部分[4]。1983年,郭溪在其手写著作《台湾Holo话》中发表一种拼音文字,模仿谚文构字法,结合汉字、罗马字、假名、谚文等字形[4]。1987年,许曹德曾于在台湾文化促进会中推行一套方块拼音字,后来洪惟仁也表示赞同[4][5][6]。1988年左右,洪惟仁亦曾取部分韩国谚文字母及颇多自创字母,试制一套谚文[7]。1989年,郭俊德曾自创一种篆字形拼音字,文体甚美,但未发表于世[4]。台语谚文的字型在电脑输入方面、目前亦有个人移动设备手机输入法软件即“漳泉音字输入法”,用以支持台语谚文的电脑输入法发展。[8]
然而,2006年在台湾统一拼音系统为台湾闽南语罗马字拼音方案,并落实于教育现场后,现行已几乎无人再提倡“台语谚文”的使用。
Remove ads
字母
- 基本辅音
- 基本元音
- 组合元音
声调
在声调方面,台语谚文不仅与罗马字母各种方案高度对应。另外,因应台湾话连读变调的情形,增加变调符号“ㅣ”,可提醒阅读者应从本调进行转调。声调标记在行文时可标可不标。若选择标记,则应下标于该单字之后。例如“台语”应表记为“대시끼ㄹ”[1]。
- 变调规则
- 1 >7
- 2>1
- 3>2
- 4(-p,-t,-k)>8 ; 4(-h)>2
- 5>7(漳);5>3(泉)
- 7>3
- 8(-p,-t,-k)>4 ;8(-h)>3
- .第6声补充说明
- 台语第六调——揭开鹿港腔的神秘面纱! 【声调顺序怎么排出来的?】 当今台语延续了中古汉语声调架构,“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再平分为“阴、阳”两类,形成八调。惟两者声调并非完全对应。 【第六调=第二调?】 学过台语文课的人,可能有些老师会教“狮虎豹鳖猴狗象鹿”或是“衫短裤阔人矮鼻直”这类的口诀,并灌输目前大多数腔调的第六调(阳上)已合并至第二调(阴上)这种观念,殊不知这其实是种迷思。 老派鹿港腔仍保有第六调,例如“耳”(hǐ)、“象”(tshiǔnn)等字(具体调型比较请见附图),这些字其实在大多数口音读作第七调(阳去);不过由于不少韵书和辞典皆误解成“上声阴阳不分而合并”,迷思亦就此产生。
- •第9声补充说明
- (1)两字缩合音
【无】 | 毋通 | bâng | m̄-thang | 毋通 | 不应该 | |
【无】 | 无要紧 | boa̋-kín | bô iàu-kín | 无要紧 | 没关系 | |
【无】 | 无爱 | boaih | bô-ài | 无爱 | 不要 | |
𣍐 | 无会 | boē/bē | bô-ē | 袂 | 不会 | |
【无】 | 昨昏 | cha̋ng | cha-hng、cha̍h-hng | 昨昏 | 昨晚 | |
【无】 | 查某囝 | cha̋u-kiáⁿ | cha-bó͘-kiáⁿ | 查某囝 | 女儿 | |
【无】 | 差不多 | chha̋u-to、chha̋u | tsha-put-to | 差不多 | 差不多 | |
【无】 | 下昏 | e̋ng | e-hng、ē-hng、eⁿ-hng、ê-hng | 下昏 | 今晚 | |
会当 | 解得通 | ē-tàng | ē-tit-thang | 会当、会得通 | 可以、能够、做得到 | |
阮 | 我侬 | goán | goá-lâng | 阮 | 我们 | |
𪜶 | 伊侬 | in | i-lâng | 𪜶 | 他们 | |
恁 | 汝侬 | lín | lí-lâng | 恁 | 你们 | |
廿 | 二十 | jia̍p、lia̍p | jī-cha̍p、lī-cha̍p | 廿 | 二十 | |
卌 | 四十 | siap | sì-cha̍p | 卌 | 四十 | tsiūnn siap bē liap (上卌袂摄) |
皆、该 | 共伊 | kai | kā i | 共 | 把、将 | “皆”与“该”于闽南语同音,为歌仔册中的借音用字。 |
【无】 | 共侬 | ka̋ng | kā lâng | 共人 | 把人、跟人 | |
夆 | 予侬 | hőng | hō͘ lâng | 予人 | 被人、被(后接动词) | |
【无】 | 出来 | chhoaih、chhoài | chhut-lâi | 出来 | 出来 | 华语音译的网络用语“踹共”(出来讲)的“踹”,指这个合音 |
【无】 | 落来 | loaih | lo̍h-lâi | 落来 | 下来 | |
【无】 | 来去 | laih | lâi-khì | 离开 | ||
【无】 | 来去 | la̋i | lâi-khì | 前往 | ||
【无】 | 落去 | loeh | lo̍h-khì | 落去 | 下去 | |
【勿爱】 | 毋爱 | mài | m̄-ài | 莫 | 勿 | |
【无】 | 毋好 | mőo | m̄-hó | 毋好 | 不应该(后接动词) | |
【无】 | 明仔载 | miâ-chài、ma̋-chài | bîn-á-tsài
bîn-nà-tsài |
明仔载 | 明天 | |
【无】 | 拍毋见 | phàng-kiàn、phàng-kìⁿ | phah-m̄-kìⁿ | 拍毋见 | 遗失 | |
谁 | 啥侬 | siáng、siâng | siáⁿ-lâng | 啥人 | 谁 | |
谁人 | 啥物侬 | sáng-n̂g、siàng-n̂g | siáⁿ-mí-lâng、sáⁿ-mí-lâng | 啥物人 | 谁 | |
像 | 相同 | siāng、siâng、sâng | sio-tâng | 𫝛 | 相同 | |
【无】 | 今仔 | ta̋ⁿ | taⁿ-á | 今仔 | 刚刚 | |
【无】 | 中央 | tiőng | tiong-ng | 中央 | 中间 | |
【无】 | 佗位 | toeh、tōe | tó-ūi | 佗位 | 何处 |
- (2)三字连音 phang-phang-phang(芳芳芳)/pha̋ng-phang;âng-âng-âng(红红红)/a̋ng-âng;tāng-tāng-tāng(重重重)ta̋ng-tāng;pe̍h-pe̍h-pe̍h(白白白)/pe̋h-pe̍h。
- (3)外来词
- 声调缩小书写在音节后方,这只能透过排版软件处理,这是难点。所以也常看到直接书写下标数字的作法或省略不标。可加“ㅣ”表示此字读变调(即等于台罗的连字号 -),如 시 表示此第5声,不过要念成变调。
- 可加“ㅡ”表示此字读本调,下字轻声(即等于台罗的双连字号 --),如 스 表示此第5声且念成本调,而下个字要念轻声。
Remove ads
差异
Remove ads
实例
马太福音6章1节
Remove ads
航海家1号学老话问候语
参考资料
参阅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