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挖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历史
金学诗的《牧猪闲话》记录挖花在乾隆时就已流行,也称为碰花将和,因半数牌称作有花,而得此名[1][4]。其玩法由碰和演变[2],牌具早期属纸骨牌,与花湖牌很接近[5],后来以骨制[6][7]、竹制[8]。清末民初的包天笑记录他祖父辈时的苏州,麻将当时还未流行,上流阶级玩的是铜旗,不屑玩桥头巷口的轿夫们玩的挖花[9]。
清朝晚期出现的麻将被认为受挖花影响,两者同样砌牌成方城、以骰子定位、花牌等相同处[1][10]。连雅堂在1925年写的《麻雀考原》也认为麻将除继承水浒牌外也受挖花影响,花将的“天、地、人、和”,就是变相成麻将的“东、南、西、北”[2][11]。
到了民国时期,挖花主要流行在江浙一带[3],曾与麻将在上海同样流行,有“天天挖小花,麻将弗其搓。”此谚语,言下之意是挖花比较好玩[10]。像上海青帮杜月笙喜欢玩挖花,经常陪他玩的有部下顾嘉棠、川帮刘航琛、康心之、范绍曾等人,每次输赢在数千块银元之间[3]。上海名医陈存仁称自己从来不会打牌,但喜欢与丁仲英儿子玩挖花,因为觉得这牌只靠运气,像开奖一般计数很有趣[12]。上海等地人玩挖花赌时喜欢唱有带着牌名的歌曲[13],这种曲称为挖花调,至21世纪初还有老人依旧能唱,如凑到1-4点式的牌组时唱:“一点血光灾,情哥走勿拢。妹妹在房间,原是一场空。”;2-6点式,“约到礼拜六,花烟间里坐。若要房全包,用脱两块六。”;4-6点式,“打开红绿窗,眼看小才郎。开口情哥唱,快进小妹房。”等富有民俗趣味的歌词[14]。在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白先勇的〈永远的尹雪艳〉等小说,也有上海人玩挖花、唱挖花调的场景[15][16]。上海打花会的三十六门除了会画上动物,还会加上挖花牌,让目不识丁的赌客可记住,如徐元贵配上虾精、天牌,陈吉品配上白象精、地牌[17]。
玩挖花的技巧性不多,赌博性大,但因算分麻烦、胡牌又不一定会胜,因此在21世纪已很少人玩[10]。
Remove ads
牌具
牌规
- 四人游戏,共打四圈,称为天圈、地圈、人圈、和圈。以掷双骰选位,庄家称为天家,闲家依逆时钟方向各称为地家、人家、和家。
- 洗牌后,各人将牌砌成上下重叠的两横条。用花牌、白板,玩家各砌十七墩;不用花牌、白板,庄家砌十五墩,闲家各砌十六墩。
- 在理牌前,庄家的对家掷双骰一次,称为掷奖。同点式的牌、骰子反面点式的牌,牌值皆增一番。
- 顺时钟方向抓牌,由庄家先抓牌,每次两墩,玩家皆抓二十张。
- 由庄家掷双骰,决定谁先摸牌,称为开门。然后逆时钟方向轮流摸牌、打牌,直到有人胡牌。
- 打出的牌须依顺序明放在自己的桌边,以打完已有对子、多余同点式的白皮为优先,称为恭子、攻子;再打完没有对子的白皮,称为白皮荡张;最后打完没有对子的有花,称为有花荡张。
- 若能用自己的牌和自摸牌、或上家的弃牌,能组成以下组合,就把该些牌一起亮在桌上。
- 两张同点式的对子,若需打出同点式的恭子,称为穿;若不需,称为吃。同点式的对子只能一组。然后依规定打出一张其他牌。
- 三张同点式、并且有花的刻子,称为靠、敲。不把牌打出去。
- 胡牌需组成十组不同点式的对子、靠。玩家可胡其他三家打出的牌,若同时胡牌以下家为优先,称为拦和。若有同点式的两张牌皆可胡,以有花牌胡为优先。胡牌剩下一张未成对的牌称为宕头,唯有胡家可得该牌的分数。
- 胡牌后,庄家掷双骰一次,称为摇奖,同点式的牌值增一番。然后,所有玩家亮牌,如果同点式的对子、靠重复、或打牌没照顺序,称为合扑,为最输的玩家。四家皆犯错则和局,由庄家的下家接任。
- 分数称为道,以总道数多获胜,作下圈的庄家。道数最少的玩家为为最输的玩家,付三家筹码,次少付两家,再其次付一家。同样道数则平手。庄家的输赢筹码以乘两倍算。
Remove ads
- 不论是宕头、对子、靠这三种牌组,闲牌、将牌、双将牌的基本牌值皆分别为40道、80道、160道,该牌组每多一框就再一翻,如下列三表所示。
- 每中一种奖牌值也再一翻。
- 在天、地、人、和圈时,分别是6-6、1-1、4-4、1-3点式再一翻。
参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