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芸香
芸香科芸香属植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芸香(学名:Ruta graveolens)[3],别称芸香草、小叶草、小香草、小叶香、鸡鬼草、百应草、香草、臭草、臭艾、臭节草 、臭芙蓉、荆芥七及心脏草等[2][4][5][6][7],为芸香科芸香属植物[8]。本种种加词 graveolens 意为“有强烈气味的 ”[9]。叶片的圆形裂片为扑克牌梅花图案的来源[10]。
Remove ads
分布
本种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地区,现分布中国大陆、香港、台湾、 澳门及欧洲东南部[10]等地,多为人工栽培。喜生于气候温暖阳光充足及排水良好的地方[10],耐寒,喜碱性土壤生长亦能适应贫瘠土壤[11],全年皆可透过种子或捍插法繁殖,于春、秋两季为佳,每1公克约有570粒种子[8]。
形态特征
芸香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植物[10],全株光滑[8],无毛,粉绿色或蓝绿色[12],直立,分枝多[13],具刺激性气味,有油点,基部木质化,高约30[8]-100厘米[14]。根部发达,根皮淡硫黄色[5]。
叶为2-3回羽状复叶,互生,深裂或全裂[14],具叶柄,长约6-12厘米[14][15];小叶卵形、倒卵形、倒卵状长圆形、匙形或长披针形[8],顶端圆形[13],粉状灰绿色或带蓝绿色[16],全缘或微有钝齿[11],两面具刺激气味而明显的油点[6][10][14],长约5-30毫米,宽约2-5毫米,末回复叶小叶片狭长圆形或短匙形。[5]
花为聚伞花序,顶生[11];花黄绿至金黄色[8],直径约2厘米[15];花萼绿色[17],4-5枚,细小[11],宿存[17],基部稍合生[15];花瓣4-5枚,边缘细撕裂呈流须状[11][14][15],流须状裂片长约1-5毫米[18],全缘或微有钝齿[11];雄蕊8-10枚[16],与花瓣对生的4枚较短[15],于花开初期贴附于花瓣壁上,另4枚比较长与萼片对生的雄蕊则斜露于花瓣之外[15],于花盛开时全部并列一起,挺直且等长[19];心皮3-5个,上部离生[15];花柱短;花药椭圆形[14];子房常为4室,每室具多颗胚珠。[5]
果为蒴果,圆形[14],向上着生[8],灰褐色[17],表皮具有黄色或黄褐色明显而大小不等且凸起的油点[17],顶端4-5裂[15],成熟时由顶端开裂至中部,4-5室[16]长约6-10毫米。种子长圆状肾形[15],褐黑色,具棱[6],多枚,种皮有瘤状凸起 [6],长约1.5毫米。[5]
用途
本种具有刺激气味,经晒干后会散发牛奶香味,古时用于驱魔辟邪[6],叶片经晒干后是强力的杀虫剂[10]。于食物、饮料或酒中加入少量,可以增加麝香的气味[10];广东及港澳等地区民间会将芸香放入绿豆沙糖水之中,作为调味及有解毒功效[20][21][22],广东广西民间也有在夏季使用芸香作为清凉饮品[23];南欧地区会将嫩叶加入沙拉、乳酪中调味[10];意大利渣酿白兰地酒的过滤调味[8]。茎叶也常作为插花素材之用[6]。提炼出的精油是香料工业的原料[10],亦可用于温室内粉虱等虫害防治[8]。

本种以干燥全草入药,中药名为臭草,药用之名始载于《生草药性备要》[13][23],原文记载为“味苦、性寒。消百毒肿,散大疮。理蛇伤,撞酒服效。”[13],性寒,味微苦、辛 ,归脾、胃经,药材主产于中国广东、广西、福建、四川等地[23],具清热解毒、凉血散瘀、消暑去湿、利尿去湿、祛风活血及消肿等功效[7][23],主治感冒发热、 小儿惊风、小儿急性支气管炎[5]、小儿支气管黏膜炎[5]、小儿湿疹 [24]、热毒疮肿、风火牙痛[5]、风湿痹痛、胃痛[24]、疝气痛[24]、小便不利、湿疹、痛经、经闭、泄泻及跌打损伤等[7][23],外用可将鲜品绞汁或捣敷[24],可治疮疖肿毒、虫蛇咬伤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芸香具抗菌、抗炎、抗肿瘤、抗寄生虫、抗氧化、抗生育、解痉、镇痛及促进记忆力及有强化微血管等作用[10][23],其抗痉挛的作用能用于治疗高血压、癫痫及腹痛等[10]。本种富含铁质及矿物质[10],临床应用于肝热头痛、鼻血、腹胀、腹内蛔虫及危急重病昏晕等治疗之上[23]。本种亦可作兴奋剂会导致流产[10],孕妇及体弱者忌服[24]。茎及叶的浸泡液及酒精浸泡液,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起抑制作用[5]。叶片的浸泡液可用于清洗眼部,有消除疲劳的作用,据说达芬奇及米开朗基罗皆曾使用芸香的叶片浸泡液清洗眼部,经晒干后的叶片可作伤口杀菌剂[10]。种子可为驱虫剂及镇痉剂[5]。
Remove ads
由于本种可作为兴奋刺激剂及具有毒性,如大量误服,可引致胃痛、呕心、呕吐、肠胃炎、抽搐、出血、流产、意识模糊及甚至死亡[8][24],尤其孕妇不宜服食,因会刺激子宫及神经系统。于欧洲及印度作为流产之用[25]。本种的汁液因含感光性化学成分呋喃香豆素,于阳光下接触汁液有机会引发光毒性反应,导致皮肤红肿起水泡、色素增加及表皮增厚等[23],并含有柠檬油、桉油精及香豆素等可致敏成分,应避免直接接触其汁液[8][26]。
参考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