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苗栗𪹚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苗栗𪹚龍
Remove ads

苗栗𪹚bàng[注 1]客家话Mèu-li̍t pong liùng)为台湾苗栗县元宵节的主要核心活动,指台湾客家人在苗栗发展出来的传统元宵客家舞火龙活动之一,为“北天灯、中𪹚龙、南蜂炮、东玄坛、西乞龟”[注 2]之一,其中“𪹚龙”即苗栗𪹚龙。[1]

事实速览 表记, 客语白话字 ...
Thumb
𪹚龙展的客家蓝染龙
Thumb
𪹚龙活动
Thumb
2009年苗栗市𪹚龙活动的大型看板

历史

台湾客家人过农历新年,是要从正月初一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算过完年。而客家人称元宵节为“正月半châng-ngie̍t-pan”,也称“灯节”。客家俚谚中有“月半大过年Ngie̍t-pan thai ko ngièn.”,说明了客家人过元宵比正月初一(春节)还热闹的景象。这天家家除了吃汤圆(不同于元宵)、吃菜包(又称“猪笼粄chû-lùng-pán”)、上灯、赏灯、猜灯谜等过节习俗外,还有一项最重要的传统活动——“𪹚龙”。“𪹚龙pong liùng”为台湾客语词,意即“炸龙”。𪹚龙不仅有迎春纳福的意涵,更保有传统习俗及文化传承的深远意义。

苗栗𪹚龙是源于苗栗地区的迎龙庆典而演变而来,是相当热闹的元宵迎新年庆典,之后更将舞龙神化为“迎龙”活动,期望藉神龙带来祥瑞之气,带给民众平安吉祥、五谷丰收。“𪹚龙”就是用鞭炮炸龙,采用大量鞭炮、蜂炮去炸舞龙方式得到去邪(去旧)迎新年的作用,每年快接近元宵节时,很多龙队开始出来练习,到了元宵节那天则进入高潮。台湾各地皆有舞龙之民俗活动,唯独苗栗客家发展出“𪹚龙”的习俗。

Remove ads

“𪹚龙”七部曲[2]

  1. 糊龙(fù liùng):由龙主取材制龙,于正月初九(天公生)前完成。
  2. 牵龙(khiên liùng):举办“牵龙安座”仪式,让“客家龙神”从客庄的守护神提升至客家的守护神。
  3. 祥龙点睛:祈求天神赐降神灵瑞气,附于龙身,藉神龙绕境参拜,护祐苍生。
  4. 迎龙(ngiàng liùng):客家人相信“神龙”登门参拜,等于“神明造访”能为地方消灾,给家户带来好运。
  5. 跈龙(thèn liùng):即跟着龙走,带来平安吉祥。
  6. 𪹚龙(pong liùng):龙愈𪹚愈旺,迎龙时燃放鞭炮,有恭迎神龙的灵气驱邪纳吉之意,一方面庆贺助兴,一方面增加年节热闹气氛。
  7. 化龙返天:过元宵节后,龙队须返回龙籍点睛的宫庙“谢神化龙”,其意功德圆满送龙神返天。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