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荣禄

清朝大學士、軍機大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荣禄
Remove ads

荣禄(1836年4月7日—1903年4月11日[1]:24),仲华略园乌喇瓜尔佳氏[2]正白旗满洲人。晚清重臣,官至太子太保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末代皇帝溥仪的外祖父,慈禧太后的亲信和重臣。文忠

事实速览 荣禄, 太子太保 文华殿大学士 军机大臣 总管内务府大臣 ...
Remove ads

生平

道光十六年二月二十二日(1836年4月7日[1]:24),荣禄出生于一个旗人官员世家。有研究者指,荣禄家族到他的祖父塔斯哈时,方才发达。道光十年(1830年)十月,祖父塔斯哈在喀什噶尔帮办大臣任上战死。祖父战死后,家族照例得到抚恤。二十二年(1842年),父亲长寿调到浙江。荣禄与祖母南下,在浙江侨居一年[1]:25—27

咸丰二年(1852年),因太平天国战争,天津镇总兵、伯父长瑞和凉州镇总兵、父亲长寿同日战死于广西[1]:27。荣禄因父、伯阵亡,获恤难荫生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世职[1]:398,初以工部主事用。

四年(1854年),未婚妻库雅拉氏逝世。五年(1855年),继母颜扎氏主持下,荣禄与萨克达氏成婚[1]:31。八年(1858年),晋升工部员外郎

九年(1859年),调任户部银库员外郎。因得罪上司肃顺,离开本任,赋闲二年,捐纳候补道员

十一年(1861年),清廷创建神机营,荣禄参与筹备,受主事者醇郡王奕𫍽赏识,任文案处翼长。研究者指他就此发迹[3]:140—141。发迹原因,除因神机营“名目繁多的保举和加级”外,亦与他和醇亲王奕𫍽之间长期、密切、友好的私交相关[3]:141—142[1]:398—399

同治三年(1864年),任神机营全营翼长。次年,赏副都统衔,管理健锐营事务,充任神机、健锐两营马队专操大臣[2],参与筹建威远洋枪队。

五年(1866年)四月,署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六月,实授正蓝旗蒙古副都统,兼充正蓝旗专操大臣。后调镶白旗满洲副都统。[2]七年(1868年),调任步军营左翼总兵,赏一品顶戴。同年充值年河道沟渠大臣

八年(1869年),任神机营管理大臣(此职至光绪五年称病退职结束)。[2]十年(1871年),署工部左侍郎,随后补工部右侍郎兼管钱法堂事务。[3]:141

十二年(1873年),调户部左侍郎,兼管理三库事务大臣。十三年(1874年),署理吏部左侍郎。授正蓝旗护军统领,兼充左翼监督总管内务府大臣。[2]

光绪元年(1875年),以户部左侍郎兼署步军统领镶蓝旗蒙古副都统。三年(1877年),调授步军营步军统领,调镶黄旗护军统领。[2]

四年(1878年),调授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充紫禁城值年大臣;旋因得罪军机大臣宝鋆沈桂芬而被迫在次年1月告病免职,赋闲七年。十三年(1887年),醇亲王帮助起复,授镶蓝旗蒙古都统[2]

十四年(1888年),出任领侍卫内大臣,署镶蓝旗汉军都统。十五年(1889年),命扈从凤舆;充专操大臣、稽查内七仓大臣、管理右翼幼官学大臣。[2]

十七年(1891年),署镶红旗汉军都统。出任西安将军,加尚书衔。[2]

二十年(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后,被再次复起的恭亲王奕䜣荐为步军统领,会办军务,设巡防局督理五城团防。

二十一年(1895年)6月,授兵部尚书,仍兼步军统领。授总理各国事务大臣[2]浙江温处道袁世凯新建陆军

二十二年(1896年)6月,以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充玉牒馆副总裁。[2]查办御史弹劾袁世凯案,以查无实据结,并疏称袁世凯为“……不可多得之员”。

二十三年(1897年),以协办大学士充经筵讲官[2]疏请设立武备特科,于各省设立武备学堂。表示反对康有为所主张的变法。

二十四年(1898年),兼充稽查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大臣。6月10日,授文渊阁大学士。6月15日,署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随后实授。6月22日,以大学士兼管户部事务。[2]9月20日,回京参与戊戌政变,为戊戌政变提供武力支持。9月28日,卸署直隶总督;授军机大臣,改管理兵部事务,并节制北洋各军。10月11日,授练兵大臣,指明节制宋庆董福祥聂士成袁世凯所部及北洋各军。12月7日,奏请合宋、董、聂、袁四军及新募亲军联为一气,构成武卫军雏形。

二十五年(1899年),充文渊阁领阁事崇文门监督,调正蓝旗满洲都统。6月27日,武卫军编练完成,此后又陆续编练武卫先锋军、先锋队若干。在对光绪帝废立问题上由犹豫转向反对。(过继溥儁予同治皇帝,立为大阿哥,即己亥建储事)。[2]

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京畿蔓延后,荣禄屡请镇压,并请保护各国使馆。庚子事变两宫西狩。8月17日,西逃的慈禧太后诏命留京办事,授内大臣[2]10月6日诏赴西安行在。

二十七年(1901年)7月25日,改命管理户部。10月,支持刘坤一张之洞江楚三折中提出的变法主张。十二月二十四日(1902年2月2日),升文华殿大学士,加太子太保[4] 二十八年(1902年),兼充崇文门副监督

二十九年(1903年)4月11日,荣禄去世。慈禧太后懿旨追赠太傅,谥文忠,晋一等男爵,入祀贤良祠,赏银治丧。[5][2]

陈夔龙撰写〈赠太傅晋封一等男文华殿大学士瓜尔佳文忠公行状〉、俞樾撰写〈赠太傅晋封一等男爵文华殿大学士瓜尔佳文忠公墓志铭〉、孙葆田撰写〈文华殿大学士赠太傅晋封一等男爵瓜尔佳氏文忠公神道碑〉三篇碑传文献传世[6]

Remove ads

著作

  • 编纂《武毅公事略》
  • 编辑《瓜尔佳氏家传》
  • 《荣文忠公集》
  • 《荣禄存札》

评价

荣禄是慈禧太后执政时期,特别是戊戌变法时期举足轻重的人物。如《清史稿·荣禄传》所述,“荣禄久直内廷,得太后信仗。眷顾之隆,一时无比。事无钜细,常待一言决焉。”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他与戊戌变法的关系很少争议,一般都接受康有为梁启超等所下评论,以为荣禄始终是站在变法的对立面,并在后来的政变中扮演了元凶的角色,但其实只是时间不够长的错觉,否则清廷肯定在辛亥后会变法的。

荣禄并不反对变法,只不过不赞成康梁的变法,遵循的是另一条变法思路。在戊戌维新期间,康梁的身份主要是言者,即思想家、鼓吹家、宣传家,他们希望中国迅速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形容当时的中国为一败坏已极、日久失修的大厦,不仅急宜兴修,而且应全行拆卸,然后重奠根基。因此,需要用雷霆万钧之力,罢黜旧臣,任用新进,从根本变起,首先改变法律、官职,然后将变法在各个方面全面铺开。而荣禄是变法时期统治阶层中的一员,虽然他也认识到唯有变法才能使中国摆脱危亡,但身为实负其责的政府大员,在推行变法的权力、步骤、内容等方面与康梁不尽相同。[原创研究?]早在光绪任命林旭等四人在军机章京上行走时,荣禄就致信林旭[7],主张变法改革以补偏求弊下手,不在遇事纷更。政变后荣禄在一封给伊藤博文的信件中,认为中国应以整军丰财、力图自强为急务,但中国“积习相仍,骤难移易。譬之起虚弱而仁痿痹,辅以善药,效虽缓而有功;投以猛剂,病未除而增剧”。并以此评价政变事。而且荣禄认为“中国非真不可为也”,[8]关键是要有正确的变法次序。

家庭及关联

  • 父母
    • 父:长寿,官至总兵。[1]:27[2]
    • 母:乌扎氏,绰和泰之女
    • 继母:颜扎氏,诰封一品夫人[1]:33
  • 妻妾
  • 子女
    • 子:纶厚。刘坤一给荣禄的信中昵称他为纶哥[1]:110。庚子事变时,随荣禄西行。次年八月二十四日,慈禧太后、光绪帝自西安启行回京。八月二十七日,纶厚在途中病逝,年十七[1]:368—369
    • 嗣子:良揆。荣禄逝世时,时为员外郎的良揆著加恩以四五品京堂候补[5]
    • 长女:瓜尔佳氏,礼亲王诚厚[1]:390
    • 次女:瓜尔佳氏,母刘氏[1]:377,经荣禄亲信贻谷作媒,慈禧太后指婚,嫁醇亲王载沣为妻(福晋),载沣被慈禧勒令退婚一等侯将军希元之女伍弥忒氏,后生宣统帝溥仪
Remove ads

轶事

据《清稗类钞·姓名类·瓜尔佳氏以苏完为贵》记载,荣禄任户部尚书时曾遇一瓜尔佳氏都统,遂称其为同族。“都统转问有‘苏完’二字[穆昆]否,荣曰:‘无’。都统摇首曰:‘殆非也’”。[11]

瓜尔佳氏有诸多穆昆,如苏完、叶赫、讷殷、哈达、乌拉、安褚拉库等,“而居苏完者尤著”。苏完瓜尔佳氏以开国元勋费英东最为显赫,有学者认为称费英东子孙“明显属于攀附名人”[1]:24—26

艺术形象

慈禧太后的御前翻译德龄离开清宫后,开始以英语记述自己的经历,1911年出版《清宫二年记》。其后,出版多本书籍。在《慈禧御苑外史》中,她称慈禧太后在入宫为妃前,是荣禄的恋人[12]。当代戏剧、影视剧亦有此类设定。或指两人是青梅竹马的恋人[13]

影视形象

拍摄时间 类型 影视作品 饰演的演员 备注
1975年 香港电视剧 清宫残梦 陈有后
十大刺客:大刀王五
1983年 少女慈禧 金 童
1993年 台湾电视剧 戏说慈禧 倪齐民
2003年 香港电视剧 英雄·刀·少年 陈鸿烈
内地电视剧 走向共和 戈治均
2005年 一帘幽梦 杜长龙
一生为奴 冯绍峰
2016年 香港电视剧 末代御医 王俊棠
2024年 内地电视剧 宣武门 李诚儒

参考文献

备注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