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萍乡市
中国江西省的地级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萍乡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江西省西部。市境东北界宜春市,东南邻吉安市,西临湖南省株洲市,北达湖南省长沙市。地处罗霄山脉中段低山丘陵区,武功山绵亘市境中南部。萍水河横贯市区,将其一分为二,市人民政府驻安源区光丰街道玉湖东路。
萍乡是江西的“西大门”,在赣西经济发展格局中处于中心位置,素有“湘赣通衢”、“吴楚咽喉”之称。萍乡处于长株潭经济圈的辐射核心区域,同时接受泛珠三角经济区和闽东南经济区的辐射。
Remove ads
历史沿革
萍乡地古属《禹贡》九州扬州,春秋时属吴国,战国时属楚国长沙郡。汉时属豫章郡宜春县地。三国东吴宝鼎二年(267年)设萍乡县,县治设在今芦溪县古岗,属安成郡。萍乡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此地多萍草[1],另外一种是楚昭王渡江于此得萍实[2][3][4]。[5]晋朝仍属安成郡,义熙年间,封何无忌为萍乡县公。东晋至南朝陈属江州安成郡。
隋朝属袁州。唐朝初年,县治迁至今市治所在地,隶属江南西道袁州。宋朝隶属江南西路袁州,元朝元贞初年,升为萍乡州,隶江西行省袁州路。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州为县,属江西袁州府。清朝属江西省袁州府。1960年设立县级萍乡市。1970年升为地级萍乡市。1980年,设立城关区、上栗区、湘东区、芦溪区。1992年,莲花县划入。1993年改城关区为安源区。1997年,改上栗区为上栗县,芦溪区为芦溪县。

萍乡地区人类居住的历史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在芦溪县宣风镇竹山园发现有旧石器时代遗址。芦溪县新泉、宣风、虹桥,上栗县施家台、桐木荆坪、赤山大宝山等地均发现有新石器时代遗址。今萍乡经济开发区田中管理处境内发现商周古城,称“谭台”,《江西省志》将其列为江西在商代的三座古城之一。[5]
在芦溪的旧县城以前被称为“甘卓垒”,东晋元帝太兴元年(318年),陈敏于江东僭称王,晋元帝司马睿遣镇南将军陶侃水陆二道来伐,又让甘卓领兵至萍乡县东筑垒,连接五所,所以旧县城也被称为甘卓垒。[6]
元末,萍乡和尚彭莹玉在瑶金山寺(在今萍乡上栗县金山镇)等地传布弥勒教教义,于至元四年(1338年)在宜春慈化寺、萍乡瑶金山寺起事反元。[7]

晚清时,萍乡煤矿开始开采,萍乡由此成为中国最早的重工业基地之一,其后萍乡煤矿与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合并组成了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于1906年12月发动了萍浏醴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1922年9月,刘少奇、李立三等在此领导了举世闻名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萍乡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同时也是秋收起义的策源地。
2020年中国南方水灾期间,6月4日晚8时至5日上午11时,萍乡普降暴雨,平均雨量达78.9毫米,其中上栗县降雨量最高达180毫米。受此影响,该市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农田被淹、山体滑坡、道路受阻等情况。6月5日9时,萍乡市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8]6月25日,武功山风景区连降大暴雨,数十座桥梁被冲塌,道路滑坡塌方30多处,3000多亩农田被冲毁,部分电力中断,近300名群众被困。[9]
资源
目前已发现的金属矿30余种,非金属矿22种。主要有煤、铁矿石、铜、铝、汞、锑、黄铜矿、高岭土、耐火粘土、石灰石、石英砂、大理石、硫磺等。其中以煤最丰富。因此享有“江南煤都”之美称,但是,在经过100余年的大规模机械化开采之后,萍乡煤炭资源接近枯竭,据报道,萍乡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只能支撑煤炭生产10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2008年第一批资源枯竭城市中三个中部地区典型资源枯竭城市之一。此外,石灰石、石英砂等不仅品位高,而且储量亦很丰富。
气候
萍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冬季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等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7.2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为1577毫米。地形为北部和东南部高,中部低,似马鞍形。境内有袁水、萍水 、栗水、草水及莲江五条河流。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丘陵面积约占33%,山地约占25%,河谷平原约占20%。森林覆盖率46%。
Remove ads
政治
|
|
|
|
Remove ads
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萍乡市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人口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1,804,805人[18]。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854,515人相比,十年共减少了49,710人,下降2.68%,年平均增长率为-0.27%。其中,男性人口为915,937人,占总人口的50.75%;女性人口为888,868人,占总人口的49.25%。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3.05。0-14岁的人口为362,833人,占总人口的20.1%;15-59岁的人口为1,092,674人,占总人口的60.54%;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49,298人,占总人口的19.35%,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44,699人,占总人口的13.56%。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223,774人,占总人口的67.8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81,031人,占总人口的32.19%。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799,389人,占99.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5,416人,占0.3%。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51,629人,下降2.79%,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11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919人,增长54.88%,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11个百分点。
经济
2004年GDP172亿元,财政总收入18.88亿元。2007年GDP达316.28亿元,财政总收入33.08亿元。2011年,GDP658.1亿元,财政总收入82.3亿元。
为江西省的重要工矿城市。有煤炭、冶金、电力、机构、建材、轻工、化工、陶瓷等30多个产业。其中,以煤炭产业最为发达,可以说,萍乡是“因煤而立”、“因煤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有“北有开平,南有萍乡”的说法[20]。然而,由于资源枯竭,煤矿产业纷纷发展非煤行业的增加值,发展如汽车制造、玻璃、工程管道等产业,使煤炭产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下降,煤炭行业从业人员亦大幅减少,使城市经济进入转型期[21]。
农业发达,杂交水稻和优质常规水稻的研究、推广居中国领先水平,高效特色农业发展水平较高。
交通
萍乡目前有1个长途汽车站,1个一等普速站萍乡站,1个高铁站萍乡北站,交通便利,萍乡站有发往上海、昆明、广州、北京等方向的火车。萍乡北站为沪昆客运专线二等车站。萍乡市中心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约120km,距宜春明月山机场约60km。
境内有 沪昆高速、
泉南高速、昌栗高速、上莲高速、
319国道、
320国道
教育
- 萍师附小
- 萍乡中学
- 湘东中学
- 莲花中学
- 上栗中学
- 芦溪中学
- 安源中学
- 萍乡学院
-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萍乡六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


- 杨岐山
- 武功山
- 义龙洞
- 横龙寺
- 宝积寺
- 孔庙
-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安源区安源镇
- 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莲花县路口镇湖塘村
名人
友好城市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