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萨维特里·黛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萨维特里·黛维·穆克吉(孟加拉语:সাবিত্রী দেবী মুখার্জী;1905年9月30日—1982年10月22日),本名马克西米亚妮·朱利亚·波尔塔(法语:Maximiani Julia Portas),出生于法国的希腊-意大利裔法西斯主义者、纳粹同情者、间谍。她在印度为轴心国从事针对同盟国的间谍活动,是秘传希特勒主义的早期倡导者。[1][2][3]20世纪60年代,她成为新纳粹地下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1][3][4]
萨维特里主张将印度教与纳粹主义融合在一起,宣称阿道夫·希特勒是印度教神祇毗湿奴的一位化身。[5]她将希特勒描绘为人类的牺牲者,认为他的出现将终结最黑暗的世代——争斗时。在她的观念中,这一世界末世时期是由她视为邪恶势力的犹太人所引发的。[3]
她的著作对新纳粹主义和纳粹神秘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6]她拒斥犹太教和基督教,而是信奉一种泛神论的一元论世界观,认为自然界是由神圣的能量-物质构成的统一宇宙。[7]在新纳粹主义内部,她积极推动神秘学和生态学思想,[8]其思想亦对另类右翼产生了一定影响。[9]她还对智利外交官米格尔·塞拉诺产生了影响。1982年,佛朗哥·弗雷达出版了她的著作《炉中之金》的德文译本,并将其年度评论期刊《展望》(Risguardo,创刊于1980年)的第四卷专门献给萨维特里·黛维,称她为“雅利安异教的传教士”。[1]
战后时期,萨维特里与弗朗索瓦丝·迪奥尔[10]、奥托·斯科尔兹内[10]、约翰·冯·莱斯[10]以及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等人有着密切交往。[10]她也是世界民族社会主义者同盟的创始成员之一。[2]
Remove ads
早年生活
萨维特里·黛维于1905年出生于法国里昂,原名马克西米利亚妮·朱利亚·波尔塔。她的父亲马克西姆·波尔塔是具有希腊血统的法国公民,母亲朱利亚·波尔塔(本姓纳什)则是意大利裔英国人。马克西米利亚妮·波尔塔出生时早产了两个半月,体重仅有930克,[1]起初并不被看好能活下来。她从小便形成了自己的政治观点。自幼至终生,她都是动物权利的坚定倡导者。她最早的政治倾向与希腊民族主义有关。[2]
波尔塔主修哲学与化学,并在里昂大学获得了两个硕士学位及一项哲学博士学位。[3]随后,她前往希腊旅行,考察了那里的传奇遗迹。在此期间,她接触到了海因里希·谢里曼在安纳托利亚发现卍字符的相关资料。她据此得出结论,古希腊人起源于雅利安人。她的前两本书即为她的博士论文,分别是《对西奥菲勒斯·凯里斯的批判性论文》(Essai-critique sur Théophile Kaïris, Lyon: Maximine Portaz, 1935)以及《数学的简洁性》(La simplicité mathématique, Lyon: Maximine Portaz, 1935)。[来源请求]
Remove ads
1928年初,波尔塔放弃了法国国籍,取得了希腊国籍。1929年大斋期,她随团前往英属巴勒斯坦托管地朝圣,在此过程中,她下定决心称为一名纳粹分子。[8]
1932年,波尔塔前往印度,寻找一个仍存的异教雅利安文化,她认为印度体现了“种族隔离的最佳形式”。[11]她正式皈依印度教,并取名萨维特里·黛维(印地语:सावित्री देवी;梵语意为“阳光女神”)。她在印度教传教会担任志愿者,积极反对犹太教和基督教,并撰写了《给印度教徒的警告》,以支持印度教民族主义和印度独立运动,号召人们抵制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印度的传播。[1]20世纪30年代,她在印度散发支持轴心国的宣传资料,并从事针对英国势力的情报活动。[3]她声称,在二战期间,她曾协助印度国民军领袖、亲轴心国的苏巴斯·钱德拉·鲍斯与大日本帝国的代表建立联系。[12]

二战期间,黛维与轴心国的联系使她与母亲发生冲突——她的母亲在德国占领法国期间曾加入法国抵抗运动。[13]1940年,黛维嫁给了阿西特·克里希纳·穆克吉,一位持纳粹观点的孟加拉婆罗门,他是亲德报纸《新水星》的编辑。1941年,黛维将盟军对希腊提供军事支持、对抗意大利和德国的行动解读为对希腊的“入侵”。她与丈夫居住在加尔各答,继续为轴心国从事情报收集工作。两人通过接待盟军人员的方式,与其交流、套取军事情报,并将所获信息传递给日本情报官员。日军随后利用这些情报,对盟军的空军基地和陆军部队发动了攻击。[12]
战后纳粹主义活动
二战结束后,1945年末,黛维以“萨维特里·黛维·穆克吉”的身份前往欧洲,[10]此时她持有作为一名英属印度臣民之妻的英属印度护照。她短暂停留于英格兰,随后前往法国看望母亲,两人因母亲曾支持法国抵抗运动尔发生激烈争执。[14]之后,黛维前往冰岛,并于1947年4月5日—6日亲眼目睹了海克拉火山的喷发。[15]她短暂返回英格兰,随后又前往瑞典,并在那里会见了著名探险家、地理学家斯文·赫定。[1]
1948年6月15日,黛维登上了北方快车,从丹麦前往德国。[1]在德国,黛维散发了数千份手写传单,号召“德国的男男女女”要“坚守我们光荣的民族社会主义信仰,奋起抵抗!”她将这段经历记录在其著作《炉中之金》中。该书后来经过重新编辑,并以《炉中之金:战后德国见闻》为题再版,以纪念她的一百周年诞辰。[1][10]
因为张贴宣传单,她被逮捕,并于1949年4月5日在杜塞尔多夫接受审判,罪名是在盟国管制理事会统治下的德国领土上宣传纳粹思想。她被判处三年监禁。在韦尔监狱服刑期间,她与其他纳粹和党卫军囚犯建立了友谊,这段经历后来被她记录在著作《反抗》中。1949年8月,她被提前释放并驱逐出德国。随后,她返回法国,暂居于里昂。[1][10]
1953年4月,黛维以婚前姓名申请到了一本希腊护照,以便重新进入德国。在德国期间,她展开了一词她所称的“朝圣之旅”,前往纳粹的“圣地”。她先从雅典飞往罗马,然后乘火车穿越布伦纳山口进入她所谓的“大德意志”,并将其视为“所有具有种族意识的现代雅利安人的精神家园”。在这次旅行中,她探访了多个与阿道夫·希特勒生平及纳粹党历史密切相关的地点,以及一些德国民族主义和异教信仰的纪念地。她在1958年出版的著作《朝圣之旅》中详细记录了这一行程。[1]
萨维特里·黛维与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成为朋友,并于1956年3月在鲁德尔的住所完成了她的手稿《雷霆与太阳》。通过鲁德尔的引荐,她得以结识多位在西班牙和中东活动的纳粹流亡者。1957年,她前往埃及拜访约翰·冯·莱斯,并在返回新德里住所之前横穿中东,途中造访了贝鲁特、大马士革、巴格达、德黑兰和扎黑丹等地。[1]1961年,她曾在马德里与奥托·斯科尔兹内同住。[10]
20世纪60年代,萨维特里·黛维在法国任教,暑假期间常与友人一同前往贝希特斯加登度假。1961年春季,她在伦敦度过复活节假期期间,得知了原英国国家党的存在。该组织是在二战后,由少数前不列颠法西斯联盟成员创立并沿用了这个名称(这一原英国国家党很快并入了联盟运动,与今日的英国国家党并无直接关联)。她会见了该党的主席安德鲁·方丹,并开始与科林·乔丹通信,逐渐成为民族社会主义运动的坚定支持者。[10]
1962年,萨维特里·黛维参加了在格洛斯特郡举行的国际纳粹大会,并作为发起签署人之一,参与制定了《科茨沃尔德协议》。该协议标志着世界民族社会主义者同盟的成立。在此次会议上,她结识了乔治·林肯·洛克威尔,并对他印象深刻。洛克威尔成为世界民族社会主义者联盟的领袖后,任命威廉·皮尔斯为其新创刊物《民族社会主义世界》(1966—1968年)的主编。该杂志收起除了刊载乔丹与洛克威尔的文章外,皮尔斯还专门节选的萨维特里的著作《雷霆与太阳》的精简版本,占据了近八十页内容。由于反响热烈,皮尔斯又在后续刊物中连载了《炉中之金》与《反抗》的章节。[10]
1970年退休后,萨维特里·黛维在其密友弗朗索瓦丝·迪奥尔位于诺曼底的家中居住了九个月,期间她致力于撰写自己的回忆录。尽管起初她受到热情欢迎,但她一些恼人的个人习惯逐渐扰乱了牧师住宅的日常生活——例如在整个逗留期间从不洗澡,以及不断咀嚼大蒜等习惯。最终,她认为自己的养老金在印度可以过得更宽裕。在弗朗索瓦丝·迪奥尔的鼓励下,她于1971年6月23日从巴黎飞往孟买。8月,她搬至新德里定居,独自生活,家中养了多只猫,以及至少一条眼镜蛇。[10]
萨维特里·黛维持续与欧洲和美洲的纳粹崇拜者保持通信,尤其是与科林·乔丹、约翰·丁达尔、马赛厄斯·凯尔、米格尔·塞拉诺、埃纳尔·奥贝里和恩斯特·曾德尔等人来往密切。他是第一个向曾德尔宣称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并未发生的人。1978年11月,曾德尔为此安排了一系列录音访谈,并于1979年出版了她的著作《雷霆与太阳》的插图新版。[10]
Remove ads
动物权利活动
黛维还是一位动物权利活动家,从小就是素食主义者,并在其著作中表达了环境保护主义观点。1959年,她在印度撰写了《人类的控罪》一书,[3]系统阐述了自己对动物权利与自然的看法。在她看来,人类并不高于动物。在她的生态观中,人类只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因此应当尊重所有生命,包括动物以及整个自然界。
黛维在素食主义方面始终持有激进立场,[3]她认为凡是“不尊重自然或动物”的人应当被处以死刑。她还坚信,活体解剖、马戏团、屠宰以及皮草产业等行为,不应存在于一个文明社会中。[来源请求]
去世
到20世纪70年代末,黛维患上白内障,视力迅速恶化。此后,一位名叫米利亚姆·伊尔恩(Myriam Hirn)的法国驻印大使馆职员开始照料她,定期前往她家探望。黛维最终决定离开印度,于1981年返回德国,居住在巴伐利亚。1982年,她再次搬回法国。[1]
1982年,萨维特里·黛维在英格兰埃塞克斯郡Sible Hedingham村的一位朋友家中去世,死因被记录为心肌梗死及冠状动脉血栓。当时她正准备应马赛厄斯·凯尔之邀前往美国进行演讲。她的遗体在埃塞克斯的科尔切斯特举行了简朴的火化仪式,参加者包括托尼·威廉姆斯以及两名年轻的英国纳粹分子。她的骨灰被装入刻有铭文的骨灰坛,运往位于美国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的美国纳粹党总部,随后据称由马赛厄斯·凯尔亲自安放在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一个“纳粹荣誉殿堂”内,置于乔治·林肯·洛克威尔的骨灰旁边。[10]
Remove ads
著作
Remove ads
另见
注释与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