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加匏朗仙姑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加匏朗仙姑廟map
Remove ads

22.575083°N 120.611605°E / 22.575083; 120.611605

事实速览 加匏朗仙姑庙, 基本信息 ...
事实速览 屏东县万峦乡加匏朗夜祭趒戏, 位置 ...

加匏朗仙姑庙台湾话Ka-pû-lóng Sian-koo-biō),是位于台湾屏东县万峦乡新厝村加匏朗的庙宇,为当地平埔原住民马卡道族的信仰中心,在农历正月十五日会举办祭祀仙姑祖[a]的夜祭。

沿革

仙姑庙原址邻近东港溪右岸,为当地祭拜仙姑祖、举办夜祭的中心。因屡遭大水冲垮,2003年经掷筊结果,搬移对岸的现址重新建庙。族人一直盼望能迎仙姑祖重返原居地,获得县长潘孟安支持,指示文化处协助办理。2015年左右,族人以古法搭设竹桥跨越东港溪,并在庙原址搭建茅草公廨。2016年将象征仙姑祖的石头送回原居地安座,并在原址种下代表平埔族群的刺桐树苗。 [2][3][4][5][6]

Thumb
加匏朗公廨
Thumb
加匏朗竹桥

祭祀

此庙祭拜仙姑祖,为当地传说一位不会被雨淋湿的少女名为牟妮。在婴儿时被仙人迦如来在一枚大颗的“仙蛋”所发现,于十六岁时回到天上,走前向仙人说她是因为有罪而下凡的仙女,随即摘下她头发的龙头针作为赠别。族人视她为祖灵,遂盖仙姑庙祭拜,成为村人祈雨的神明。村人并在元宵节时举办夜祭,将饭团作成蛋状以象征仙蛋,供众人食用。[2][3][5][6][7][8][9]

戏说台湾》曾拍为单元剧《仙姑蛋》。

学者简炯仁指出原居于东港溪下游的马卡道力力社台湾清治时期迁移到属排湾族领土的加匏朗后,文化受到影响。仙蛋传说与排湾族的“太阳赐蛋”类似;仙女因罪而下凡则传承自汉族[9]

举行仙姑祖夜祭的牵曲活动称为“跳呵唠”,又称“趒戏(台湾话tiô-hì)”。参与者牵手围圈,由尪姨领唱趒戏。台湾日治时期学者调查,当年东港溪以南的平埔聚落在农历过年期会轮流举办趒戏。后因汉化使祭仪一度中断,随着台湾本土化运动,加匏朗才继续在仙姑庙生日祭典中趒戏,在2011年被屏东县政府登录为文化资产。[8][10]

Thumb
加匏朗先帝庙

但是趒戏吟唱的部分没有被完整传承,在2006年时[5],加匏朗的尪姨已往生十多年,后继无人,就改由女乩童及村庙先帝庙主神乩童主持[2][10]

祭典前居民先准备两根巨竹、采樟树枝及海金沙以制作祭典的头环;晚上则聚在仙姑庙前,听着尪姨遗留的录音带,练习唱趒戏[10]

祭仪一开始,由少女扮成仙女,先来到先帝庙[b]迎神,由尪姨领唱牵曲趒戏[2][3]

夜祭时会有宫庙前来表演阵头,结束后夜祭趒戏正式开始。族人头戴樟树枝环,牵手围圈吟唱趒戏,进行祈福。两位扮仙女的白衣少女手持连杯敬酒,场内还有人以杓舀酒给与会者喝。祈福仪式结束,再将糯米加糖混匀后的仙蛋分送给在场民众。趒戏结束,两根巨竹便移至场内,竹间铺姑婆芋叶,再摆上佳肴,让坐在竹子上的众人以手抓食。等餐饮完毕,祭典遂告一段落。[10]

Thumb
纪念加匏朗的仙蛋。
Thumb
象征仙姑祖的石头。

2016年,该族首次举办“敬祖灵过竹桥”仪式,让祖灵可以回原居地[2][3][4]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资料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