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蔡秉德
大日本帝国陆军少佐、大韩民国陆军中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蔡秉德(韩语:채병덕,1915年4月17日—1950年7月26日[1]),韩国军人,朝鲜日治时期由于实施创氏改名而改用大岛秉徳为姓名,一生中最高军衔为大日本帝国陆军少佐、大韩民国陆军中将。岳父是曾任大韩民国国军准将的白洪锡。
Remove ads
生平
蔡秉德出生于平壤,本贯平康蔡氏(평강 채씨),父亲是蔡观洙(채관수),排行次男。
自平壤中学毕业后,蔡秉德成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49期生,要塞重炮兵科毕业后加入日本陆军服役。1937年成为炮兵少尉,1938年升中尉并与白庆和结婚,1941年升大尉(相当于上尉),1943年升少佐(相当于少校)。二战结束时是仁川的富平陆军造兵厂第一工场长,在日本陆军服役期间尚未有实战经验。
二战结束后,蔡秉德在1946年1月加入了美军政厅之下成立的南朝鲜国防警备队(韩国陆军前身),并从“军事英语学校”(后改为韩国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担任上尉,担任第1团团长[2]。1948年8月随着韩国国军的成立,于1949年5月9日担任第二任陆军参谋总长。
后来,蔡秉德因为“南北贸易”的事件受到波及,当时在三八线新任韩陆军第1师师长的金锡源,直指蔡秉德涉及国军前线部队与朝鲜人民军之间的不当物资交易,有损国家利益,蔡秉德则指责金锡源越权。两人的冲突激怒了韩国总统李承晚,金锡源被解除师长的职务,蔡秉德则提出辞职,两人被编入预备役,蔡秉德而后在1950年4月10日重新复职为陆军参谋总长,而金锡源直到朝鲜战争爆发后才回国领导部队。
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突破三八线附近的开城、东豆川等地并挥兵南下之后,蔡秉德下令韩国陆军第7师师长刘载兴率领全师在议政府进行反攻,迎战朝鲜陆军来袭的第3师和第4师[3],以防止其继续攻进议政府西南方不远的汉城,同时命令第2师及其他部队前往增援,结果失守,连带使得汉城陷落。李承晚在6月29日解除蔡秉德的陆军参谋总长职务,降级为临时编成军司令官。原先担任副参谋长的丁一权,紧急从美国飞回韩国,在6月30日起接替蔡秉德成为陆军参谋总长。
7月26日,蔡秉德跟随美国陆军第29步兵团第3营、及营长哈洛德·莫特中校(LTC Harold W. Mott)行经河东岭关口时,遭到朝鲜人民军埋伏部队袭击,莫特及三名参谋受伤,蔡秉德则头部中弹,立刻身亡[4],遗体经晋州转至釜山的陆军医院,后火化。死后被追赠为中将。
评价
2005年8月29日,韩国民族问题研究所和亲日人名辞典编纂委员会首次发表了亲日人名辞典名簿,蔡秉德被列入3,090位亲日派人士当中。
其他
注释及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