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萧如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蕭如松
Remove ads

萧如松(1922年9月20日—1992年4月14日),新竹县竹东镇人,台湾客家籍当代水彩画家,皇民化运动时期曾改姓名为并河武松[注 1]。于1950年起,画风大致以印象立体野兽派等艺术作品,并融合传统东方书法的线条与笔触,创出独树一格的绘画风格。先后多次参加省展台阳展、青云展、全省教职员美展均获奖,并得到省展免审查的认定[2]

事实速览 萧如松, 罗马拼音 ...

生平

1922年出生于台北市艋舺(今台北市万华区),本籍为新竹县北埔乡,原从小讲日语,后因政权迭替下,才开始自修华语以谋职为生。返乡后,就读于新竹师范学校(今国立清华大学南大校区)演习科,便长居于新竹县竹东镇,近半个世纪以来不曾离开过[3]。年幼时因接受日式教育,影响其日后一丝不苟的“萧氏美术课”作风,凡是上美术课前必须先打扫教室,使受教学子深刻印象;在生活态度中,早上五点起床,七点准时到校的规律生活,亦获得“叫太阳起床的人”之称号[4]。同时热爱乡土,深耕台湾,后成为“新竹县之美诠释者”;更成为台湾美术史上有影响力的水彩画家。[5]

作品风格

萧如松先生之画风大致以印象立体野兽派等艺术作品,其风景画以“画我家乡”、“胶彩水墨画”独树一格,并与其他风格交错并行;绘画风格可分青年、中年、晚年之三个年龄时期[6][7]

青年时期

  • 早期与野兽派风格:《野草》、《柠檬》、《凌晨瓦窑场》、《崖》、《洋兰》等作品。

中年时期

  • 抽象几何风格:《室内》、《静物》、《窗边》等作品。
  • 玻璃与窗的对话风格:《风景》、《丝瓜》、《画室》、《静物》、《绿荫》等作品。
  • 蓝青色时期:《燕麦》、《草莓》等作品。
  • 椭圆形时期:《面盆寮所见》、《雨季》、《哈密瓜》、《夜市》等作品。
  • 人物群像时期:《春》、《人物》等作品。
  • 焦彩水墨画:《信》、《仕女逛画廊》等作品。
  • 画我家乡:《山》、《头前溪》等作品。

晚年时期

  • 简素化变形时期:《少女》、《窗》、《喷水池》等作品。

年表

以下为萧如松先生之年表,期间参与无数次美术展(未纳入此年表)、活动,以下表所示该年事件[8]:

更多信息 年份, 事件 ...
Remove ads

名言

萧如松先生参加过44次省展、46次 台阳展、32次青云美展、教职员美展、青文美展,以及国际性美术展览等;作品高达四百九十七件,是一位卓越之实践美术画家[9]。以下,为萧如松先生于1980年11月30日对自己承诺所言:

家族

萧如松的家族是南埔[注 2]萧家,开台祖是九世祖萧特杨[1]:114。萧如松祖父萧维翰是第十三世,父亲萧祥安是第十四世[1]:114

萧如松之父萧祥安是律师,母亲是罗甜妹[1]:132。萧如松为两人的四子[1]:132

萧如松之妻陈翠霞是竹东石壁潭地绅陈东藏的长女,毕业于台北第二女子中学[1]:134。双方在1949年结婚后育有一子萧正竹(1953年出生),于日本任职牙医[1]:134


相关条目

注释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