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薛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薛辩(379年—422年),字允白河东郡汾阴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人,出自河东薛氏西祖,后秦东晋北魏官员。

生平

薛辩的祖先从川蜀地区迁徙到河东郡汾阴县,因此定居在那里。薛辩的祖父薛陶与族人薛祖薛落等人分别统领部众,所以当时号称三薛。薛辩的父亲薛强又袭位统领部落,而薛祖、薛落的子孙暗劣昏愦,薛强于是总领三营,他善于安抚,百姓归附,历经石虎苻坚的时代,长期据守黄河自保,在姚兴时期担任镇东将军,入朝出任尚书。薛辩自小就英俊豪爽,倜傥有雄才大略,四方英雄豪杰慕名纷纷投奔。薛强去世后,薛辩又袭位统领三营,担任姚兴的尚书郎建威将军河北郡太守。薛辩知道后秦姚氏国运衰落,就放弃官职回家保卫家乡。薛辩逐渐骄傲,颇为失去民心。刘裕北伐平定姚泓后,薛辩举部向刘裕投降,当即获署理相国掾,不久又出任宁朔将军平阳郡太守,得到镇守北道的重任[1]。等到刘裕的军队失守长安,薛辩于泰常四年三月癸丑(419年5月3日)和司马楚之司马顺明司马道恭派遣使者向北魏投降[2],薛辩屡次在黄河边立功,北魏任命薛辩出任河东郡太守以抵御胡夏[3]魏明元帝拓跋嗣任命薛辩出任平西将军雍州刺史,赐予爵位汾阴侯。当年薛辩前往平城朝见,魏明元帝深深的器重他,次年才让薛辩回到驻地。魏明元帝对薛辩说:“我让爱卿到西部,意在关西,爱卿应该能完成好我的谋划,与我一起做长安的主人。”薛辩回去后专心农事训练士兵,常年派数千军队进攻赫连氏的胡夏。魏明元帝对他多有表彰和奖励,任命他担任并州刺史,又授予大羽真泰常七年(422年),薛辩在任内去世,虚岁四十四,魏明元帝因为计划没能实现,深深的悼念痛惜,赠予薛辩并、雍二州刺史[4][5][6]

Remove ads

家庭

曾祖

  • 薛兴,西晋尚书右仆射、冀州刺史、安邑庄公

祖父

  • 薛陶,西晋梁州刺史、安邑忠惠公

父亲

  • 薛强,后秦右光禄大夫、左户尚书、冯翊宣公

儿子

  • 薛谨,北魏内都坐大官、都将、涪陵元公

延伸阅读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魏书·卷42》,出自魏收魏书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北史·卷036》,出自李延寿北史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