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虎尾垄语语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虎尾垄语语法(Favorlang grammar)为基于虎尾垄语之语法。在语法的分类上台湾南岛语言并不同于一般的分析语或其它综合语里的动词、名词、形容词、介词和副词等之基本词类分类。比如台湾南岛语里普遍没有副词,而副词的概念一般以动词方式呈现、可称之为“副动词”,类之于俄语里的副动词。[1][2] 对于数、格(附着)及时态改变时语词的变化方面。虎尾垄语只有代词本身会依格位之不同而进行变格运作。谓语本身不会依人称、数、性之变化而进行变位运作;而是基于已然语气及非已然语气、以主事(AF)及非主事(NAF)的观点结合时体气语词(TAM/TMA/动貌词),再配合谓语的时态、体、式进行焦点变换来运作。基本的语法分类是将虎尾垄语词类之词缀、字词结构及分类法,对比分析语等之词类分类法加以条析判别。[3][4][5][6]
连字号
虎尾垄语为音节化的语言,字词书写以语义字组音节为单位连写。而目前使用连字号在音节之间标示,以之作为链接词缀、叠词、焦点系统、时貌态系统(TAM/TMA)等语词时之分析标示用。比如说/lalu-mu/(我的名字是…)为一附着格式名称词,有组字词音节之结合,所以中间用连字号(-)连结作为教学或研究之分析标示。实际书写需去掉连字号。
撇号
格位标记
虎尾垄语有六个格位标记。
- ja '主格标记'
- ta '人名标记'
- o, no '斜格(所有格及受格,普通名词)'
- i '斜格(人名)'
- de; do '方位格'
- i '方向格'
焦点系统
- 一般式
- -um- ~ -umm- (在以辅音开头的动词语干之后)或 um- ~ umm- (在以元音开头的动词语干之前,除了 i-之外)
- -im-, -em- (制约性的词构)
- m-
- p-
- 过去式(AF)
- -in-umm-, in-umm
- m-in-
- -in-
- 未来式(AF)
- 重复语根第一音节: pa-paga(to have)。
- 祈使式(AF)
- -a
- -en, -in, -n '受事焦点'(PF)
- -an '处所焦点'(LF)
- -in-, in- '过去式(NAF)'
- ino- '未来式(NAF)'
- ipa- ... -a '祈使式(NAF)'
当-in-及-umm-一起出现在一个单词时,-in-通常在-um- ~ -umm-之前,就如菲律宾北部的语言(Ilokano language)、(Bontoc language),以及在沙巴的一些卡达山-杜顺人(Dusunic languages)语系一样(Rungus Dusun)及Kimaragang Dusun)。有时候,在一些虎尾垄语的词构中-umm-在-in-之前,不过不是经常有。
代词
下列虎尾垄语人称代词参考自李壬癸院士在“虎尾垄语英语词典”一书前的导论。所有的人称代词为"自由形式"(free bound)。所有格代词以<-a>作结尾。[8]
Remove ads
数词
数词构词分基数词(非人称及人称)、序数词、倍数词、集合数词、以及其它数词相关类等各式数词项目。
基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2x4) | 9 (10-1) | 10 | 20 or (2×10) | 40 (2×20) | 50 (2×20)+10 | 100 (5×20) | 1000 (5×10×20) |
中文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二十 | 四十 | 五十 | 一百 | 一千 |
虎尾垄语 | natta | narroa | natorroa | naspat | nachab | nataap | na-ito | maa-spat | tannacho | tschiet | eis (naroa tsxiet) | narroa eis | narroa-eis tschiet | nachab-eis | manna-achpil a tschiet-eis |
注释
参考文献
参阅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