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楼
一種建築類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街角楼(英语:Corner Houses),是一种楼宇种类。顾名思义,它们的位置都是在两条,或甚三条街道的交叉点。

香港
“街角楼”意思上是可以指任何地理位置在街道交界之间的建筑物,不过在香港则泛指某种特定年份建成的建筑类型,而且常见于港岛和九龙半岛。
香港的街角楼是1950年代至1960年代非常盛行的综合用途建筑物的衍生物,大多是二战后建成的第四代唐楼[1],以圆角设计为特色,并以简洁线条作建筑物的主调。
巴士度(A. H. Basto)和李杨安是香港其中设计最多街角楼的建筑师[2]。


- 阔大的立面通常会挂上招牌
- 位于圆角的单位俗称“大单边”[3]
- 部分参考美国早期的现代主义风格设计
- 部分住宅或商户能拥有两面街道之景观[4]

-
90°转角(弼街 43-49 号)
-
少于90°转角(长宁大厦)
-
多边转角(湾仔大楼)
-
波浪型转角(富贵大厦)
-
180°圆角(中汇大楼)
-
少于180°圆角(拆卸中的柯士甸道148号)
其他例子

- 熨斗大厦(纽约)
- 街角楼(诺定咸)
- 街角楼(曼彻斯特)
书籍
- Michael Wolf 吴尔夫《Hong Kong Corner Houses 街头街尾》(2010)
参见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