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袁应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袁应泰(?—1621年),字长卿,又字大来,号位宇,陕西凤翔府凤翔县人。晚明政治人物,东林党人。
生平
袁应泰于万历二十二年中甲午科乡试第六十五名举人,二十三年(1595年)登乙未科会试第二百六十七名,廷试三甲第二百二十九名进士[1],都察院观政,二十五年二月授河临漳知县,任内筑长堤四十余里,捍御漳水,溉田数万顷,使邻近的州县也享其水利,治绩冠绝两河(河南、河北)[2]。二十八年调繁河内县[3],迁工部主事。后又升任兵部武选郎中,任内清理了数百个假冒世职骗取恩赐的人[4]。后来又被下放地方出任淮徐兵备参议[5]。当时山东正值大饥,袁应泰开设粥厂救济流民,并以工代赈,使饥者尽得食。应泰又挪用了额外税收和漕运杂费去赈济灾民,故而被户部弹劾他擅自使用官粮,因而袁应泰放弃升迁的机会以疾辞职回乡[6]。
万历四十六年十月,起用河南右参政[7],明年三月又升为永平兵备按察使[8],任内练兵缮甲,修缮永平城防,又积极支援关外所需的饲料、火药供应,深受时任经略熊廷弼的信赖[9]。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擢升至右佥都御史,代周永春巡抚辽东。一个月后,代熊廷弼经略辽东[10]。袁应泰处理民政号称“精敏强毅”,但为人不知兵事,规划颇疏,刚上任便在辽东扩大边防,收编叛将、蒙古叛卒,来投即纳,大将童仲揆、尤世功等非常反对,但袁应泰不听[11][12]。
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十二日,后金军队进攻沈阳,总兵官贺世贤、尤世功等出城野战,战败而还,沈阳城也因之前投降袁应泰的内应叛将叛卒充当了后金内应而沦陷,而赶往救援的总兵陈策、童仲揆等也在浑河之役中战死[13]。得知消息的袁应泰于是下令集结各处军队于辽阳坚守,又下令打开闸门,把太河水放入护城河,壕沟的内侧排列火炮,严阵以待。三月十九日,努尔哈赤果然以大兵来攻,袁应泰先是和总兵侯世禄、朱万良等出城五里野战,但惨败而回,后金军队又陆续击败诸将兵。袁应泰于是回城与巡按御史张铨等分陴固守,但不少官员开始私下逃跑,人心已散。后来清军再攻城并从成功从小西门涌入,在辽阳城东北镇远楼督战的袁应泰知道大势已去,便向张铨说“公无守城责,宜急去,吾死于此”,说罢随即自缢而亡。他的仆人唐世明也纵火焚楼殉主而死[14][15][16]。朝鲜则误传为自焚而死[17]。所部巡按张铨、按察使张昌国等被俘,不屈而死[18]。
Remove ads
家族
曾祖袁通。祖袁锐,义官。父袁饷,省祭。母傅氏。具庆下。兄袁应春(己卯举人)、袁应秦。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