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西晋兖州行政区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西晋兖州大体范围在今山东省西部及河南省东部一带。建兴元年(313年)以后兖州郡县除泰山郡外,各地相继被石勒攻陷。[参 1]

郡级行政区

西晋兖州领陈留、东(后改名濮阳)、东平、任城、泰山、济北、山阳(后改名高平)、济阴、济阳、东燕10郡。

陈留国
曹魏旧郡,郡治陈留县(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领陈留、浚仪、封丘、尉氏、雍丘、襄邑、外黄、小黄、济阳、酸枣、长垣、考城、圉、扶沟14县。西晋初郡治移往小黄县(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北),[参 2]废陈留、圉、扶沟、考城4县,后复置扶沟(西晋末复置)、考城(晋惠帝时复置)2县,永宁元年(301年)济阳、考城、外黄等县移属济阳国。西晋末领小黄、浚仪、封丘、酸枣、长垣、雍丘、尉氏、襄邑、扶沟9县。
濮阳郡
曹魏为东郡,郡治濮阳县(今河南省濮阳县东),领濮阳、白马、廪丘、鄄城、燕、东阿、谷城、临邑、范9县。西晋时东阿、谷城、临邑3县移属济北国,范县移属东平国。咸宁三年(277年)晋武帝司马炎封皇子司马允为濮阳王,郡改称濮阳国,太康十年(289年)国废为东郡。[参 3]永宁元年(301年)正月赵王司马伦废皇太孙司马臧为濮阳王,郡改称濮阳国,不久司马臧被杀,国除为郡,郡名未再改回。[参 4]光熙元年(306年)白马、燕2县移属东燕国。西晋末领濮阳、廪丘、鄄城3县。
济阴国[注 1]
曹魏旧郡,郡治定陶县(今山东省定陶县),领定陶、乘氏、句阳、离狐、冤句、己氏、成武、单父、成阳9县。晋愍帝永嘉年间(307-312)封吴王司马晏之子司马衍为济阴王,郡改称济阴国[参 5]
高平国
曹魏为山阳郡,泰始元年(265年)封陈骞为高平郡公,郡改称高平郡[参 6]郡治昌邑县(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北),领昌邑、钜野、方与、金乡、湖陆、高平、南平阳、瑕丘、东缗9县。西晋时瑕丘县并入南平阳县,东缗县并入昌邑县。咸宁元年(275年)左右改为高平国[参 7]西晋末领昌邑、钜野、方与、金乡、湖陆、高平、南平阳7县。
任城国
曹魏旧郡,郡治任城县(今山东省邹城市西南),领任城、亢父、樊3县。咸宁三年(277年)北海王司马陵徙封任城王,郡改为任城国[参 8]
东平郡
曹魏旧郡,泰始元年(265年)封晋宗室司马楙为东平王。郡治寿张县(今山东省东平县南),领寿张、无盐、东平陆、富城、须昌、宁阳、刚7县。西晋初废宁阳县,东郡范县来隶,刚县改名刚平县。永嘉元年(307年)东平王司马楙徙封竟陵王,国废为东平郡。西晋末领寿张、须昌、无盐、富城、东平陆、刚平、范7县。
济北国
曹魏旧郡,泰始元年(265年)封荀勖为济北郡公,[参 9]咸宁元年(275年)左右改为济北国[参 7]郡治卢县(今山东省平阴县西),领卢、蛇丘、肥城3县。西晋初废肥城县,东郡东阿、谷城、临邑3县来隶。西晋末领卢、蛇丘、临邑、东阿、谷城5县。
泰山郡
曹魏旧郡,郡治奉高县(今山东省泰安市东),领奉高、博、矩平、山茌、梁父、嬴、莱芜、南武阳、南城、牟、盖、华、蒙阴、平阳14县。晋初盖、蒙阴2县移属徐州东莞国(约266年),华县移属徐州琅邪国(约266年),平阳县改名新泰县(280年前后)并移属东安郡(297年)。[参 10]西晋末领奉高、博、嬴、南城、梁父、山茌、南武阳、莱芜、牟、矩平10县。
济阳郡
永康元年(300年)分陈留国置济阳国[参 11]作为赵王司马伦之子司马馥的封国。[参 12]郡治济阳县(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领济阳、外黄、考城等县。[注 2]太安元年(302年)国废为郡。
东燕郡[注 3]
西晋光熙元年(306年)九月由濮阳郡析置东燕国,作为东燕王司马腾的封地,永嘉元年(307年)国除为郡。[参 13]郡治白马县滑台(今河南省滑县东),领白马、燕2县。[参 14]
Remove ads

县级行政区

更多信息 郡名 (县数), 郡治 ...
Remove ads

注释

出处

参考资料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