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西晋秦州行政区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西晋泰始五年(269年)分雍、凉、梁3州置,州治所在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范围大致相当于今甘肃省黄河以东不包括庆阳市的全部地区。太康三年(282年)废州并入雍、凉2州。元康七年(297年)复分雍、梁2州置秦州,州治所在上邽县(今甘肃省天水市)。[参 1]太兴二年(319年)秦州刺史陈安投降前赵主刘曜,秦州至此沦没。[参 2]

郡级行政区

秦州初置时领略阳、天水、南安、陇西、武都、阴平、金城7郡。后废秦州,略阳、天水、南安、陇西、武都、阴平6郡移属雍州,金城郡移属凉州。后复置时领略阳、天水、南安、陇西(以上4郡原属雍州)、武都、阴平(以上2郡原属梁州)6郡;增置狄道郡(297年左右)、安故郡(308年左右)。西晋末领8郡。

陇西郡
曹魏旧郡,泰始元年(265年)封司马泰为陇西王,改称陇西国,元康六年(296年)左右司马泰改封高密王,陇西国除。[参 3]郡治襄武县(今甘肃省陇西县东),领襄武、首阳、临洮、狄道、河关、枹罕6县。西晋时废枹罕县,元康年间(291-299)狄道、临洮、河关3县移属狄道郡。西晋末领襄武、首阳2县。
南安郡
曹魏旧郡,郡治豲道县(今甘肃省陇西县东南),领豲道、中陶、新兴3县,至西晋末不变。
天水郡
曹魏旧郡,郡治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东),冀、上邽、显亲、成纪、西、阿阳、新阳7县。西晋初省阿阳县,西县改名始昌县。西晋末领冀、上邽、始昌、新阳、显亲、成纪6县。
略阳郡
曹魏名广魏郡,泰始年间(265-274)改名略阳郡。郡治临渭县(今甘肃省天水市东),领临渭、平襄、略阳、陇4县。西晋时增置清水县(西晋初),废陇县。西晋末领临渭、平襄、略阳、清水4县。
武都郡
曹魏旧郡,郡治下辨县(今甘肃省成县西北),领下辨、河池、故道、沮、武都、羌道6县。西晋时废羌道县,增置上禄县(282年置)。西晋末领下辨、河池、沮、武都、故道、上禄6县。
阴平郡
蜀汉旧郡,曹魏平蜀后废郡并入梓潼郡[注 2]泰始年间复置郡。郡治阴平县(今甘肃省文县),领阴平、平武(280年前称广武)2县。至西晋末不变。
狄道郡
西晋元康年间(291-299)分陇西郡3县置,郡治狄道县(今甘肃省临洮县),领狄道、临洮、河关、洮阳、遂平、武街、始兴、第五、真仇9县,[参 4]永嘉二年(308年)左右张轨将临洮、洮阳2县移属安故郡。西晋末,领狄道、河关、遂平、武街、始兴、第五、真仇7县。
安故郡
西晋永嘉二年(308年)左右张轨分狄道郡置,郡治安故县(今甘肃省临洮县东南),领安故(与郡同置)、石门(与郡同置)、桑城(与郡同置)、临洮、洮阳5县,至西晋末不变。[注 3]
秦川郡(存疑)
《元和郡县图志》记载,西晋泰始年间(265-274)置郡,郡治与秦州同治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东)。[参 5]
Remove ads

县级行政区

更多信息 郡名 (县数), 郡治 ...
Remove ads

注释

  1. 据《晋书·高密文献王泰传》记载“玮既诛,乃以泰录尚书事,迁太尉,守尚书令,改封高密王,邑万户”,守尚书令与改封高密王均在同时,据《晋书·惠帝纪》,司马泰守尚书令时间在元康六年(296年)正月。
  2. 据《华阳国志·巴志》“至魏咸熙元年平蜀,始分益之巴、汉七郡置梁州。治汉中”及《晋书·地理志上》“阴平郡泰始中置”、“及泰始五年,又以雍州陇右五郡及凉州之金城、梁州之阴平,合七郡置秦州”可知,咸熙元年(264年)时已废阴平郡,又据《晋书·地理志上》“梁州之阴平”之文可知废郡后当并入梓潼郡。
  3. 郑炳林《前凉行政地理区划初探(沙州河州)》,敦煌学辑刊,1993年。
  4. 《元和郡县图志》原文疑有误,“秦川”应作“秦州”,“郡”字当断为后句,全文应作“魏分陇右为秦州,因秦邑以为名,后省入雍州。晋复改汉阳为天水郡,武帝泰始中又立秦州,郡与州同理”。
  5. 孔祥军《晋书地理志校注》第106页。
  6. 孔祥军《三国政区地理研究》列为曹魏无考县份。
  7. 《晋书地理志》作“显新县”。
  8. 《晋书地理志》作“下辩县”。
  9. 《晋书·地理志》无此县,孔祥军等编《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列为武都郡废县。《宋书·州郡志》“上禄令,汉旧县,后省,晋武帝太康三年又立”,则《晋书·地理志》缺漏此县。
  10. 《晋书地理志》遗漏此县。

出处

  1. 《晋书》卷14〈地理志上〉:“及泰始五年,又以雍州陇右五郡及凉州之金城、梁州之阴平,合七郡置秦州,镇冀城。太康三年,罢秦州,并雍州。〔元康〕七年,复立,镇上邽。”
  2. 《晋书》卷6〈元帝纪〉:“〔太兴二年四月〕,秦州刺史陈安叛,降于刘曜。”
  3. 《晋书》卷3〈武帝纪〉:“〔泰始元年封皇从叔父司马〕泰为陇西王。”;卷4〈惠帝纪〉:“〔元康〕六年春正月,大赦。太尉、陇西王泰为尚书令。”;卷37〈宗室列传〉:“玮既诛,乃以泰录尚书事,迁太尉,守尚书令,改封高密王,邑万户。”[注 1]
  4. 《晋书》卷14〈地理志上〉:“惠帝分陇西之狄道、临洮、河关,又立洮阳、遂平、武街、始兴、第五、真仇六县,合九县置狄道郡,属秦州。”
  5. 《元和郡县图志》卷39〈陇右道上〉:“魏分陇右为秦州,因秦邑以为名,后省入雍州。晋复改汉阳为天水郡,武帝泰始中又立秦川郡,与州同理。”[注 4]
  6. 《水经注》卷20:“《晋书地道志》:天水始昌县,故城西也。”
  7. 《魏书》卷106下〈地形志下〉:“阿阳,前汉属天水,后属汉阳,晋罢。”
  8. 《宋书》卷37〈州郡志三〉:“清水令,前汉属天水,后汉为天水汉阳,无此县。《晋太康地志》属略阳。”;《魏书》卷106下〈地形志下〉:“清水,前汉属天水,后汉罢,晋复属。”;《舆地广记》卷15〈陕西秦凤路〉:“汉属天水郡,东汉省之。晋复置。”
  9. 《魏书》卷106下〈地形志下〉:“陇城,前汉属天水,后汉属汉阳,晋罢。”
  10. 《宋书》卷37〈州郡志三〉:“上禄令,汉旧县,后省,晋武帝太康三年又立。”
  11. 《宋书》卷38〈州郡志三·北阴平太守〉:“平武令,蜀立曰广武,晋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书籍

  • 吴增仅,《三国郡县表》,上海:开明书局,1937
  • 李锡甫,《汉晋城阳郡沿革考》,国立编译馆馆刊第6卷第一期,1977
  • 刘琳,《华阳国志校注》,成都:巴蜀书社,1984
  • 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 胡阿祥,《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增订本),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 钱仪吉杨晨,《三国会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 陈健梅,《孙吴政区地理研究》,长沙:岳麓书社,2007
  • 孔祥军,《三国政区地理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历史系,2007
  • 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 孔祥军,《晋书地理志校注》,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
  • 胡阿祥孔祥军徐成合著,《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 范晔,《后汉书》,维基文库
  • 房玄龄,《晋书》,维基文库
  • 沈约,《宋书》,维基文库
  • 魏收,《魏书》,维基文库
  •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维基文库
  • 乐史,《太平寰宇记》,维基文库
  • 欧阳忞,《舆地广记》,维基文库
  • 郦道元,《水经注》,维基文库
Remove ads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