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西楼角花园
香港拓展署環境美化工程、香港民政事務總署社區重點項目計劃(荃灣區)工程項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西楼角花园(英语:Sai Lau Kok Garden[1])是香港新界荃湾区的一个花园,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占地2748平方米,毗邻港铁荃湾站,每日24小时开放。其上层连接荃湾行人天桥网络,下层则建有多用途活动中心。花园于1987年建成,是当时香港拓展署环境美化工程之一,而其重建工程则是香港民政事务总署社区重点项目计划(荃湾区)的工程项目之一(工程计划编号:461RO),耗资9500万港元,并带来了“大白象”工程、大量伐木和抢跑展开工程、对附近居民构成滋扰等争议。重建工程于2016年11月11日正式动土,而花园于同月7日提早关闭,以便工程进行。工程完成后,花园于2019年9月25日重新开放。
Remove ads
历史

西楼角花园位于荃湾市中心[2],占地2748平方米[3],于1987年建成,是前拓展署环境美化工程之一[2]。西楼角花园本来位于地面,虽然邻近港铁荃湾站[2],但与其出口不存在任何直接连接的通道,使用率(尤其是平日)偏低[4]。花园当时的特色是喷泉与休憩处对称的设计[2],而花园内也种有73棵树[5]。花园也设有凉亭和座椅等设施[5][6]。
适逢香港政府推行社区重点项目计划,荃湾区议会建议把花园重建成平台花园,并辟设多条接驳通道(包括供伤残人士使用的通道),连接荃湾站外既有行人天桥网络,并在花园地面兴建一间多用途活动中心举办中、小规模的社区活动,以改善进出西楼角花园不便的情况及设置各类社区设施,从而更善用花园[4]。荃湾区议会和香港立法会工务小组委员会分别在2013年3月26日和2015年6月30日通过进行该项重建工程[3][7]。花园于2016年11月7日关闭,以便工程进行[8],而工程则于同月11日正式动土开工[9]。工程中采用了多种节能装置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包括装有二氧化碳感应器的清新空气供应监控系统及太阳能照明装置[4]。工程期间,花园出现了设计变更的情况,例如原来的设计是三张帆布,其后变成三块网[10]。
时任荃湾区议会议员罗少杰在2019年7月17日接受香港01采访时称重建工程于当时已经大致完成[11],而花园于2019年9月25日重新开放[12]。重新开放后,花园内曾有播放纪录片《地厚天高》和《消失的档案》的放映会活动[13]。西楼角花园在重建完成后比以往更受欢迎[14]。
Remove ads
花园重建工程的详细范围包括:[4]
- 把近富华中心的一块占花园面积一半的用地加高至行人天桥的水平,以兴建一个平台花园,连接富华中心既有的高架行人通道;
- 在新建的平台花园下方兴建一间多用途活动中心,内设一间多用途活动室及其他所需附属设施;
- 设置花槽及种植花木如小型草地,以提供公众休憩用地;
- 在花园的另一面兴建一个绿化平台,并兴建一条行人吊桥连接青山公路-荃湾段的既有行人天桥及平台花园;以及
- 在新建的绿化平台下方兴建供多用途活动中心及花园使用的辅助设施,例如电力变压房、总电掣房及泵房等。
-
重建中的西楼角花园(2018年7月29日摄)
-
重建中的西楼角花园(2018年12月30日摄)
-
重建中的西楼角花园(2019年2月8日摄)
设计及设施
重建后的西楼角花园由杜立基规划顾问有限公司规划[15]。花园分为上、下两层,以阶梯式设计连接[12]。花园平台及地面的部分地方设置园景,以收环保和美化之效,而机房面向大河道的外墙亦会饰以垂直绿化[4]。除此以外,花园亦设有不少“打卡位”[16]。时任荃湾区议会主席陈耀星于2015年接受立场新闻采访时称,重建后的花园采用开放式设计,方便市民做运动和耍太极[3]。
-
西楼角花园上层全景图
-
西楼角花园下层全景图
-
西楼角花园的阶梯式设计
重建后的西楼角花园设有三条接驳天桥[11],以改善区内及花园的连接[17]。其中一条天桥由富华中心汇丰银行对出接驳至地面,并连接青山公路-荃湾段、花园及会堂内;另外一条有盖天桥则连接富华中心及荃湾站[11];其余一条则为吊桥,连接青山公路-荃湾段的既有行人天桥及平台花园[4],采用吊桥的原因,是因为桥梁下方为渠务设施,不能兴建桩柱[17]。
重建后的西楼角花园的下层设有一个多用途活动中心,为社区会堂[13]。社区会堂占花园约一半空间,内置可容纳200人的多用途活动室及洗手间、育婴室[16]。社区会堂由民政事务署管理,现仅开放予政府部门、公营机构、注册社团、资助福利团体、资助教育机构、慈善团体、立法会议员办事处、区议员办事处与政府认可地方委员会租用[18]。
-
多用途活动中心
-
多用途活动中心入口
-
多用途活动中心外的有盖空间
-
多用途活动室内部
荃湾区内原有不少渔村,因此公园以此为灵感,如扶手围拦采用梯型设计象征鱼鳞;多用途活动中心入口上方的漏斗型设计,在雨天时能将雨水引到地下入口,灵感来自重建前西楼角花园的喷水池。[17]
重建工程争议
西楼角花园的重建工程带来了“大白象”工程[7]、大量伐木和抢跑展开工程[5]、或对附近居民构成滋扰[3]等争议,惟这些争议最终亦无阻重建工程的进行[9]。

部分地区人士认为西楼角花园的重建工程属将货就价,为“大白象”工程。工党赵恩来称,荃湾区议会决议进行该项重建工程时,距离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提出为各区预留一亿元推社行区重点项目计划仅两个月,批评重建花园的决策过程仓促,漠视居民意见[7]。有政党表示,其于一星期内于区内进行问卷调查显示,212名受访居民中有58%反对重建计划[19]。公民党陈琬琛亦称,他曾提出于该处兴建交通枢纽,但不获接纳。就此,属于建制派的民主建港协进联盟陈恒镔称,他亦一直希望于该处兴建交通枢纽,但遭附近居民以影响景观为由反对[7]。
香港立法会多名时任民主派议员也质疑重建西楼角花园并不符合成本效益。工党李卓人指,重建花园后仅增设一个约2000平方英尺的多用途活动室,即花费约一亿元。陈恒镔则称,荃湾的天桥经常挤满人,有关工程有助缓冲及分流,而且整个荃湾的社区会堂使用率极高,加上人口增长的因数,既有的社区会堂使用率高达80%至100%;至于活动室面积仅有2000平方英尺,则是因地下有渠,涉大量工程,一亿元未必能够处理[3][7]。2015年8月16日中午,多个民主派组织到花园外请愿,要求政府搁置工程。他们指,以一亿元建造一间只有2000平方英尺的活动室,英尺价达5万元,比山顶豪宅更昂贵[6]。
时任荃湾区区议员黄伟杰在2019年接受香港01采访时表示,从当时政府的基建项目拨款情况看,耗资一亿元的基建并不算昂贵。他认为西楼角花园虽位处荃湾市中心的黄金地段,但之前使用率一直偏低,并相信新花园启用后,使用率会有所提升[16]。同年,工党赵恩来在西楼角花园重建工程完成并重新启用后接受香港01采访时表示,花园启用后,平日有居民于该处休息、跳舞,惟使用率并不算高,并谓最多人使用花园的时候就是播放梁天琦的纪录片(《地厚天高》)和《消失的档案》当时。他指,用如此钜资把花园拆了再重建很无谓[13]。
Remove ads

建筑署委托的工人于2015年8月14日移除西楼角花园的4棵树[5],其时花园重建工程只获得立法会工务小组同意,仍未获得立法会财务委员会拨款通过[6]。16日中午,多个民主派组织到花园外请愿,谴责政府抢跑进行工程及斩树[6]。新民主同盟绿杨区社区主任王珮芝指,政府部门于4月开始,已围封地盘、拆凉亭。他们要求政府搁置有关“抢跑”工程。由于花园重建后将有一层上盖,花园内的73棵树在重建后只会有24棵留下,因此他们亦认为兴建一个面积2000平方英尺的活动室属得不偿失[5]。
2015年,时任香港立法会议员、属人民力量的陈伟业称,当时三栋屋公园、赛马会德华公园等地早上的“大妈舞”活动已引来很多居民投诉,而花园重建后或会有更多“大妈”在广场跳舞,使该平台花园有机会成为“大妈广场”、“大妈舞中心”,对附近居民构成滋扰[3]。2019年,时任荃湾区区议员黄伟杰接受香港01采访时,也表示有议员及市民担心西楼角花园启用后会变成“大妈舞广场”,惟由于西楼角花园的公园部分属于公众空间,每日24小时开放,因此所有人都有权使用;至于日后若有出现因使用而构成滋扰的情况,他称会视乎情况处理[16]。
“七彩棱珑”艺术装置
2023年夏天,旅游事务署主办“艺游未尽·荃湾”,其中西楼角花园设置了由国际知名的设计二人组合Craig & Karl设计的艺术品“七彩棱珑”[20][21]。Craig & Karl组合从荃湾的各项元素中撷取灵感,配合西楼角花园的地貌创作出该艺术品[21],其中五颜六色的长方体像积木般堆叠,连地下也髹上彩色[20]。作品不只为荃湾的多元特色并存而讴歌,亦把朝气和活力注入西楼角花园,为本来简约的西楼角花园营造耳目一新的氛围[21]。组合中来自美国的Craig希望大家与该艺术品互动时可亲历其境[20][22]。
然而,有市民称坐于艺术装置后遭保安“大喝”并驱赶,保安更声称“坐烂(艺术品)要赔钱”[22]。设计者、主办方与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回应并重申该公共艺术品并不脆弱,故容许并欢迎大家接触和随意使用,而只需注意公共环境安全[20][22]。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