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观无量寿佛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观无量寿佛经》,也称为《观无量寿经》、《十六观经》,总共有一卷,由刘宋禅师畺良耶舍翻译[1]。为净土三经中之一经。《出三藏记集》收入“新集续撰失译杂经录”,《高僧传》载畺良耶舍译。本经只有古汉语译本,以及从古汉语本再翻译的版本,没有发现梵语原本。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1年4月22日) |

现代学者认为从《观无量寿经》所使用的词汇来看,例如同一人使用不同的译名,以及叙事情节有转移和断裂,认为此经不是从印度译出,而是使用来源不同的资料编辑在一起。至于是在丝绸之路上的绿洲王国还是中国编撰则无明确定论。[2][3][4]水野弘元认为本经虽不是从印度来,但是符合佛教的基本精神。[5]
题解
据《高僧传》记载,沙门僧含请禅师畺良耶舍译出《药王药上观》及《无量寿观》,僧含笔录。僧含以此二经是转障之秘术,净土之洪因,故常受持奉诵。[6]
内容
《观无量寿经》以阿阇世王将其父母频婆娑罗王和韦提希夫人双双幽禁作故事引子,带出韦提希夫人愿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请求佛陀“教我思惟,教我正受”的要旨。佛陀在说明如何思惟观察极乐世界前,提出先修三福净业,累积善因资粮,接着教导思惟观察极乐世界的方法,即以下十六观,并在最后三观交带了九品众生的往生情况,叙述了上品、中品众生以其所造功德,愿生极乐世界,便蒙佛接引,往生极乐,功德大者,更能速成道业,又提出下品恶人临终将受恶报,为苦痛所逼时,由称诵阿弥陀佛之名,仍能仰仗佛力,除却罪业,往生极乐。
历代注疏
- 《观无量寿佛经疏》一卷,隋智者说。据日本学者望月信亨考证,此疏为唐代人伪作,不是智𫖮大师手笔。
- 《观无量寿经义疏》二卷,隋慧远撰。
- 《观无量寿经义疏》一卷,隋吉藏撰。
- 《观无量寿佛经疏》四卷,唐善导集记。
- 《释观无量寿佛经记》一卷,唐法聪撰。
-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六卷,宋知礼述。
- 《观无量寿佛经融心解》一卷,宋知礼撰。
- 《观无量寿佛经义疏》三卷,宋元照述。
- 《观经扶新论》一卷,宋戒度述。
- 《灵芝观经义疏正观记》三卷,宋戒度述。
- 《观无量寿经疏妙宗钞科》一卷,宋知礼排定,明真觉重排。
-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会本》五卷,明真觉分会,日本实观改修。
- 《观无量寿佛经图颂》一卷,明传灯述。
- 《观无量寿经直指疏》二卷,续法集。
- 《观无量寿佛经约论》一卷,彭际清述。
- 《观无量寿经笺注》,丁福保注。
现存最早的活字印刷品
1965年,在温州白象塔二层发掘出《观无量寿经》残页。此经残宽13cm,残高8.5至10.5cm,对照同处发现的崇宁二年(1103)墨书《写经缘起》残页,认定此经本是同年或相近年代刊印,字迹特征是:字体较小,长短大小不一,排列不规则,有漏字并在纸面可见到字迹有轻微凹陷,其活字印刷的特征十分明显,经鉴定为北宋活字印刷本。此现在最早的《观无量寿经》。
禅修洞
注释
参见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