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许氏棕榈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許氏棕櫚蝮
Remove ads

许氏棕榈蝮(学名:Bothriechis schlegelii)是一种蝮亚科毒蛇。它们分布于墨西哥南部到委内瑞拉北部的巴拿马雨林地带。此物种以在眼上方的眉棱鳞片为特色。许氏棕榈蝮体长不到 3 英尺,体色多变,从金黄、红底橙斑到绿底红斑的色彩都有,是最常见的绿棕榈蝮属(genus Bothriechis)动物,因而常见于动物展览中。其种加词赫尔曼·施莱格尔,是一位德国鸟类学爬虫两栖类学学家。目前该物种暂无被认可的亚种。它们隐藏于果树花丛中,鲜艳的色彩可使它们完全融入背景。许氏棕榈蝮潜藏在树冠层中狩猎,它们攻击速度高达 13 英尺,在咬住猎物后会紧咬不放,防止猎物掉落。许氏棕榈蝮经常会潜藏在果园中,果农有时会不经意的侵犯到它们而激起许氏棕榈蝮的防御性。许氏棕榈蝮的毒液会破坏伤口周围的血液组织,并顺着血液直达心脏,破坏控制心脏的横膈膜,最后导致心跳停止。

事实速览 许氏棕榈蝮, 科学分类 ...
Remove ads

描述

Thumb
B. schlegelii
Thumb
Manuel Antonio National Park, Costa Rica
Thumb
B. schlegelii at Melbourne Zoo

许氏棕榈蝮蛇是蝮蛇属中是较小的种。其成年体长可达 55–82 厘米(22–32 英尺),其中雌性体长更长,体长更多变。雌性体长可达 69 厘米(27 英尺)长。许氏棕榈蝮蛇有着宽且三角形的头部,垂直方向瞳孔的眼睛。如同其他蝮蛇,其属于管牙类毒蛇,在上颚有着皮下注射器般的獠牙,处于非使用状态时獠牙折叠在后部。许氏棕榈蝮蛇有感知热量的器官(或称“颊窝”),在鼻孔与眼睛之间,分布于头部两侧。

许氏棕榈蝮蛇最具特点的是其眼睛上方酷似睫毛的变性鳞片,由此而来其英文俗名(eyelash viper)。一般认为这些“眼睫毛”在伪装中会起到作用,在其藏身的多树叶环境中可以迷惑其外形。许氏棕榈蝮蛇在颜色上有许多变化,其颜色涵盖了红色、黄色、棕色、绿色、甚至有粉色,并且也包括这些颜色的混合。许氏棕榈蝮蛇通常在其底色上黑色和棕色的斑点。对于性别,仅通过外部特征是无法分辨的。

Remove ads

地理分布

许氏棕榈蝮蛇的地理分布从南墨西哥(即北 恰帕斯州), 向东南延伸至大西洋平原低地直到中美洲南美洲北部的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分布。 在 Pacific versant 和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的部分低地也有分布。除上述之外,也有分布在海拔从几乎海平面到 2,640米(8,660英尺) 高度的Mesic habitat英语Mesic habitat中。此物种被发现的地点是"波帕扬"(波帕扬,哥伦比亚)。

习性

许氏棕榈蝮蛇喜好有大量树叶的低海拔、潮湿的热带地区,通常距离不会枯竭的水源不远。[1]

一项研究发现许氏棕榈蝮蛇喜好深且阴暗的沟壑.[2]

行为

Thumb
许氏棕榈蝮蛇,摄于费城动物园

就像其他棕榈蝮属的成员,许氏棕榈蝮蛇是树栖运动的,有强壮的卷缠尾。许氏棕榈蝮蛇大部分是夜行性的,以小型啮齿目无尾目, 蜥蜴和小型为食。[3] 许氏棕榈蝮蛇通常不具攻击性,但其在被骚扰时会不假思索地进行攻击。

许氏棕榈蝮蛇是典型的伏击型掠食者。它会耐心地等待没有戒备心的猎物走过。有时许氏棕榈蝮蛇选择一个特定的埋伏点,并且每年都及时赶回以为春天的鸟类迁徙做准备。研究表明,随着时间推移,许氏棕榈蝮蛇 学习提高攻击的准确度。[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有时许氏棕榈蝮蛇(特别是青年时期)会采用“尾巴做诱饵”,模仿蠕虫的动作摇摆尾巴以引诱潜在的猎物走进攻击距离。

民间传说讲到:在南美洲的一些小型区域,许氏棕榈蝮蛇会向其受害者眨并闪烁它的"睫毛",接下来便是有毒的攻击。蛇在生理上是不能这样做的。因为它们没有眼皮并且无法闭眼。[4]

繁殖

许氏棕榈蝮蛇在大约两年后即性成熟,并且卵胎生的物种在一年中温暖的环境下生产。[3] 雌性会在为期六个月的时间里携带着卵,直到孵化。在卵中,新一代完成生长。[3] 怀孕的雌性有着扩大的下腹部,并在孕期后阶段可能会停止进食。[3] 雌性在特定的窝中,孵化出 2–20 只后代,这些后代身长 15—20 cm(5.9—7.9英寸) 并且在身体形态上与成年相仿。[3]

雄性有时会参加被称作“dance of the adders”,时常达数小时的求爱仪式,其中两只雄性摆姿势并以直立模仿对方,保持"如同眼镜蛇"一般的姿势直到一方被推走或摔在地面上。[3] 许氏棕榈蝮蛇是一夫多妻制的,通常在夜晚交配。[3]

生产

尽管许氏棕榈蝮蛇有毒,在有毒动物交易中它很常见。除此之外,许氏棕榈蝮蛇在全世界的动物园中也有很多展出。为了颜色与图案,许氏棕榈蝮蛇经常被圈养。从野外引进许氏棕榈蝮蛇不像往常那样常见了,但不是没有此类现象存在。大体上捕捉许氏棕榈蝮蛇非常便利,用老鼠也很容易饲养。

分类

一些权威机构[谁?]辨认出山地生态学的亚种(B. s. supraciliaris)或是一个物种 (B. supraciliaris)。[5] 在位于哥斯达黎加圣何塞省_(哥斯达黎加)[6] 有些时候它被认作 eyelash mountain viper[5] 而最近的出版物指定其为大斑点 palm-pitviper。[7][8]

保护

许氏棕榈蝮蛇目前尚未经IUCN Red List评估,并且在2002年从CITES Appendix III中移除。[3] 虽然没有被列为“受威胁”,它们仍然处于由于木材需求、农业、与城市化引起的栖息地丧失危机中。[3]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