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谢婉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謝婉雯
Remove ads

谢婉雯MBG(英语:Joanna Tse Yuen-man,1968年3月31日—2003年5月13日)生前是屯门医院胸肺部专科医生。

事实速览 谢婉雯Joanna Tse Yuen-man MBG, 个人资料 ...

生平

谢婉雯是香港沙士之疫情期间,主动要求抢救病人而殉职女医生,逝世后的被誉为“香港的女儿”,遗体安葬于浩园

于1968年3月31日在香港出生,长于草根家庭,在葵涌石荫邨长大,先后在石荫慈幼叶汉小学东华三院伍若瑜夫人纪念中学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就读,于1985年香港中学会考取得八优[1],后于香港中文大学取得优异成绩,于1992年毕业。毕业后在屯门医院服务,1994年被调往内科,而她丈夫陈伟兴亦是医生,因为血癌于2002年5月逝世,两人婚后未有子女,其后她因为在沙士疫情期间自愿加入抢救沙士病人但不幸染病并于2003年5月13日殉职而获得追授英勇勋章中最高荣誉的金英勇勋章(MBG),为对抗沙士疫情而不幸殉职的八位前线医护人员中事后唯一一位获得追授金英勇勋章的医护人员,也是首位获授予金英勇勋章的女性。

对抗疫症

2003年3月,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症在香港爆发屯门医院接收了三名SARS病人,但院内胸肺部专科医生不足,谢婉雯自愿由内科病房转到SARS病房工作。当时情况危急,谢婉雯与另一殉职男护士刘永佳先后亲自为末期SARS病人插喉,沾到飞沫,怀疑因此感染致命病毒[2][3]。她在4月3日留院治疗,4月15日转入深切治疗部,香港中文大学的沈祖尧香港大学袁国勇曾为她联诊[2]

逝世及安葬浩园

5月13日,谢婉雯于深切治疗部继续留医延至凌晨4时因抢救无效而在屯门医院逝世,终年35岁,翌日早上谢婉雯的死讯先从电视及电台传出后,引起很多香港市民的哀悼,传媒纷纷对谢婉雯冠以“香港的女儿”的称号。5月17日,谢婉雯的父亲写下一段说话送予港人:“希望谢婉雯的勇气和牺牲精神,能够鼓励港人永不放弃,并多谢各界对婉雯的关心。”

5月22日,谢婉雯的安息礼拜举行,时任行政长官董建华以及政府官员、政商界人士的多名司局长均有出席,其后谢婉雯医生联同刘大钧郑夏恩张锡宪刘永佳邓香美刘锦蓉王庚娣等八名护士医护人员一并遗体安葬于和合石坟场内的浩园(为安葬因公殉职公务员而设的墓园)。同日董建华公布,早前向香港立法会财务委员会要求拨款2亿元而当中7000万元是为受感染病毒的医护人员提供援助,而当中1亿3000万元用于医护人员进修和培训。而为纪念这位“香港女儿”谢婉雯,时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决定为该项进修培训款项命名为“谢婉雯医生培训基金”[4]

谢婉雯医生的事迹被基督教组织影音使团改编为电视电影《亚洲英雄》及电影《天作之盒》;其学妹黄燕萍写出了《一首传世之歌》以纪念她,经谢霆锋作曲,由容祖儿主唱[5][6]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