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诏安客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诏安客语(客语白话字:Cheu-ôn Hak-ngî,台湾客家语拼音方案:Zhio^Onˇ Kaˊngi^),或称漳州客家语、闽南客家语,该腔调称为诏安客事(台湾客家语拼音方案:Zhio^Onˇ Kaˊsu,IPA:[t͡ʃi̯o˩˩ ɔn˩˩ kʰa˥˥ su˥˥]),是指福建漳州的诏安客家人所使用的语言。明末清初移民台湾者,主要分布地位于云林县仑背乡、二仑乡、西螺镇,其次是桃园市八德区、大溪区、龙潭区等小型客家村落一带。
Remove ads
背景
在中国大陆地区,诏安客语实际上是福建省漳州市内的客家语的一个腔调统称,泛指分布在漳州市诏安县、南靖县、平和县和云霄县的客家语,有时也被称为漳州客家语。在台湾地区,诏安客家语,也称客家语诏安腔,是指分布在云林县、桃园市部分的客家语,使用这种腔调的客家人都是明末清初从福建省漳州府(今漳州市)地区迁徙到台湾。
分片
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学界对诏安客家语的分类稍有不同。
- 根据1987年版本的《中国语言地图集》,诏安客家语属于未分片的方言岛。[2]2012年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诏安客家语则被归类为客家语汀州片。[3]
- 根据《闽南客家话音韵研究》,漳州的诏安、南靖、平和、云霄和潮州的饶平、揭西地区的客语可以归类为闽南客家片。内分南北两个小片,北片为南靖,与汀州的永定较为接近,南片除了具有本身特色之外,与粤东的饶平也有许多相似之处。[4]
- 根据《台湾饶平客话》,漳州地区的诏安、南靖、平和、云霄,潮州的饶平,梅州的大埔、丰顺可以归类为客家语漳潮片。内有四个小片,分别为:[5]
- 漳北小片:南靖
- 漳南小片:平和、云霄、诏安
- 饶平小片:饶平和诏安太平镇
- 埔顺小片:大埔、丰顺
分布
漳州市的客家语一般分布在诏安、南靖、云霄和平和等四个县的15个乡镇。其中长乐、秀篆、官陂和霞葛纯说客家语,其他乡镇或多或少有一些村庄说客家语,集体分布如下:[6]
- 诏安县的西北部古二都山区,包括秀篆、官陂、霞葛三个镇,太平镇中部太平墟、坑头、孝丰及以北的村庄,红星乡中部的北蔗、进水、坪林及以北的村庄。占全县人口约三分之一。
- 南靖县书洋镇的石桥、曲江、南欧、文峰、塔下、上板寮和下板寮,梅林镇除长塔、科岭说土霞话和官洋、璞山说南靖腔闽南语外,其他地方均说客家语。占全县人口的4%。
- 云霄县西部下河的三星、白石后等山区村落,和平的坪坑、般岭、桥头、通贝、水晶坪等山区村落,常山华侨农场的坪水、楼仔岭、新楼等村落。
- 平和县的少数与毗邻永定、饶平和大埔的地区,如长乐,九峰除,大溪除东部的石寨、宜盆、山布、峰山和后时说闽南语,其他地区都说客家语,国强的白水,崎岭的浮坪、磜头和崎南等村的大部分地区。
Remove ads
- 揭西县和海陆丰地区有被称为“漳州话”的客家语。其中海陆丰地区说漳州话的居民在明代中叶,从漳州府的客语地区迁徙到该地。该地说漳州话的人不足一万,分属张、陈和赖三大族姓。[7]其中:
- 张姓有2300人,定居在河田镇圳口管区的田尾、楼下、仓背三个自然村。
- 陈姓有3500人,主要在河田镇浦上寨村和圳口管区,此外螺溪镇的汤子里、径子弯和南万镇的梅角也有500人属于陈姓的“漳州”的子孙。
- 赖姓有3000人,集中在陆丰县后陂乡的上陂、下陂、后陂、潭肚、寨子和脚坑等6个自然村。
惠东县的有被称为“平婆话”的客家语,“平婆”实际上是“平和”的音变,这些居民的祖先在明末清初时从漳州平和县迁徙到当地。说平婆话的居民分布在稔山半岛的一些村落,使用人口约2千人。如铁涌镇石桥和大川管理区的钟屋、楼仔下、高湖、卓五岭就有上千居民说平婆话。他们的祖先于清末民初从揭西河婆一带迁了到惠东。语音特点和揭西县、陆河县内被称为“漳州话”的客家语一致,两者都是从福建省漳州客语区迁入。[8]
平婆话也是少数香港客家人使用的语言,主要分布在香港新界元朗区十八乡水蕉新村、水蕉老围一带。和主流的香港客家语有差别,居民于150年前从闽西迁徙到当地。[9]
- 云林县的仑背、二仑、西螺
- 桃园市的八德、大溪的黄兴,大溪南兴的黄姓、龙潭。
- 台中市的西屯区、北屯区部分地区。
- 新北市的新店区的安坑庄。
- 南投县的中寮乡部分地区。
- 嘉义县的中埔乡境内的诏安厝。
- 台南市的白河区境内的诏安厝。
- 宜兰县的礁溪乡十六结、壮围乡壮六、员山乡蜊仔埤。
近况
台湾云林二仑、仑背及西螺的诏安客家语语言岛,因为长期受到闽南语人口的四面包围,已经流失不少客家语色彩。出于生活的需要,这里的客家人一般都是闽客语双语并行。有的早已经融入当地闽南民系成为福佬客,不会说客家语,有的仍在家说客家语,在外说闽南语。还有一种是平时没有多少说客家语的机会,但是仍然存有客家语的深刻记忆。[10]
音系
以下是诏安县九峰镇上坪村的客家语音系,并与台湾云林县仑背乡一带的音系比较。
九峰客家语有21个声母(包括零声母)。
p 把榜 | pʰ 爬旁 | m 麻忙 | f 花房 | v 话黄 |
t 打当 | tʰ 汤听 | n 拿钮 | l 拉郎 | |
ts 渣庄 | tsʰ 岔仓 | s 沙霜 | dz 爷映任 | |
tʃ 遮章张 | tʃʰ 车昌长 | ʃ 蛇伤常 | ||
k 加缸 | kʰ 客康 | ŋ 牙娘肉 | h 霞荒 | ø 鸦王 |
与其相比,仑背方言把[dz]念为[ʒ],[v]除了耆老外均一律念[b]。[11]
九峰客家语有70个韵母(包括单独成韵的音节化/m/)。
台湾的部分,根据台湾的教育部《客家语拼音学习手册 诏安腔》,单母音有[a] [ɛ] [e] [i] [ɔ] [o] [u]七个(不计音节化鼻音)。[12]
福建方言的[y]元音在云林方言已转变成[i]、[u]、[ui]三种韵,而[ɿ]则转变成[u]与[i]元音。[11]
九峰[13]客家语有八个声调,一般来说平上去入都分阴阳,不过阴上和阴去合并(为阴仄),阳上和阳去合并(为阳仄),入声分阴阳,部分入声字韵尾脱落后不与其他舒声调相混。
云林仑背方言的本调有6个声调如下:
另有变调现象,前字随后字变调,前字变调后可能产生的,变调专用的调值,有中平33、中短3、高短5三种。变调规则如下:
- 阴平字后接任何字,均不变调。
- 上声字后接的字,如为上声,前字改念成阳去55;其余情况,前字改念阴平11。
- 阴入字后接的字,若有入声子音韵尾,前字变调为高短5;其余情况,前字改念阳去55。
- 阳平或阳去字后接任何字,前字改念中平33。
- 阳入字后接任何字,前字改念中短3。
语音特点
- 和多数客家语共同的特点,如:古全浊塞音、塞擦音声母今全读送气清音;有f、v声母,古泥母来母不混,分别读作n和l。
- 古精知二庄和古知三章有别,分别读作ts tsʰ s 和 tʃ tʃʰ ʃ。
- 古见组声母不腭化,仍读k kʰ h。
- 部分古日母、以母、影母字今读dz(齐齿韵前变作z)。
- 古船书母部分字读f。
- 鼻音韵尾-m -n -ŋ齐全。
- 有三个塞音韵尾,为-p -t -ʔ。
- 有撮口韵母。
- m可自成音节。
- 古清声母上声和去声合流,归阴仄。
- 浊音声母上声字和浊音声母去声字除部分混入阴平外,其余合流归阳仄。
- 次浊、全浊上声部分字读阴平。
- 入声有四个声调,阴入和阳入各分别分上下两个声调。
词汇
参见
注释
参考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