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贝利撒留
东罗马帝国将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贝利撒留(拉丁语发音:[bɛ.lɪˈsaː.ri.ʊs];希腊语:Βελισάριος;约500年[4]–565年3月),有时被称为弗拉维乌斯·贝利撒留(拉丁语:Flavius Belisarius)[5],也译作贝利萨留斯、贝利沙斯[6],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麾下的将军。他在收复前西罗马帝国的地中海大部分领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些领土在不到一个世纪就失守。他被认为是历史上以及东罗马帝国史上最伟大的军事指挥官之一。[7][8][9]
贝利萨留军事生涯的一大显著特征是,尽管资源匮乏,他依然取得了胜利。他经常被誉为“最后的罗马人”之一。在汪达尔战争中,他用九个月的时间征服了北非的汪达尔王国,并在哥特战争中征服了意大利亚平宁半岛东哥特王国大部分地区。他还在十里之役中击败了汪达尔军队,并在特里卡马鲁姆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迫使汪达尔国王盖利默投降。在哥特战争期间,尽管寡不敌众,他还是率军夺回了罗马城,并在罗马围城战中顽强抵抗东哥特人。
在塔努林战役中受挫后,他在达拉战役中击败了萨珊波斯帝国,但在卡利尼库姆战役中战败。在梅兰蒂亚斯战役中,他成功击退了多瑙河以北的匈人的入侵。他也以军事诡计而闻名;他欺骗了波斯指挥官,不战而解了波斯对阿里米努姆的围攻。
Remove ads
早年生涯
贝利撒留出生于500年左右,出生地可能是日耳曼尼亚[10],这是一座设防城镇,至今仍保留着一些考古遗迹,位于今保加利亚西南部萨帕雷瓦巴尼亚的遗址,色雷斯和培奥尼亚边境内。他可能出生于伊利罗-罗马人[11][12][13][14]或色雷斯-罗马人[15][16]家族,但他的血统不详。[17][10]到526年,他已成为皇位继承人查士丁尼(皇帝查士丁一世的侄子和养子)的高级卫兵。[18][19]他是如何成为其中一员的,目前尚无记载。[18]
后来,他得到皇帝的许可,组成了一个布契拉里军团。该军团由精锐重骑兵[20]组成,后来他将其扩充为一支拥有7000人的私人卫队。[21]贝利萨留的卫队构成了他后来统帅的所有军队的核心。他们装备长矛、(可能是匈人式的)复合弓和长剑,全副武装,达到当时重骑兵的标准。这些卫队是一支多用途部队,能够像匈人一样用弓箭远距离射击,也可以充当重装突击骑兵,用长矛和剑向敌人发动冲锋。[22][需要较佳来源]
Remove ads
在其早期职业生涯中,贝利萨留曾多次参与东罗马的溃败。在第一次战役中,他独立指挥(与西塔斯将军一同指挥,很可能是双管齐下),最后惨败。[23]然而,他和西塔斯以成功的劫掠而闻名,在战争爆发前不久对波斯亚美尼亚的第一次入侵中[23],他们掠夺了萨珊波斯帝国领土。[20]在塔努林战役中(尼西比斯以南[24]),贝利萨留再次发挥了领导作用。他的同僚被诱入陷阱后,他率军逃窜。他的军队随后在明杜奥斯被击败,但不久之后他就得到了晋升,这意味着他不太可能对这场失败负责。起初,他很可能是西塔斯等高级指挥官的下级助手,而在塔努林战役中没有总司令。明杜奥斯战役可能是他第一次独自率军作战。[23]
527年8月1日查士丁一世去世后,新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任命贝利撒留东部军队军事统帅,尽管此前屡战屡败。[23]530年6月/7月,在伊比利亚战争期间,他率领罗马军队在达拉战役中大胜萨珊波斯。[20][21][25][26]:47–48这场胜利促使波斯沙阿(君主)喀瓦德一世开启与东罗马的和平谈判。[26]:47–48在这场战役中,贝利萨留挖掘了战壕,以便将机动性更强的波斯军队引导到可以从后方进攻的位置。[20][21]这是两年前在塔努林战役中从波斯人那里学来的方法。[27]
在其他战线上,东罗马军队也取得了胜利。波斯帝国及其阿拉伯盟友拉赫姆王国率领15,000名精干骑兵,再次入侵东罗马领土,这次他们经由幼发拉底河,这是一条他们从未走过的路线。贝利萨留措手不及,不确定这是佯攻还是真攻,所以起初他没有行动。他向与罗马结盟的阿拉伯部落伽珊尼德王国寻求援助,并获得了5,000名士兵。他以成功的战略机动迫使波斯人撤退,但他继续追击溃逃的波斯人,据说是因为他的士兵威胁说,如果不开战,他们就会叛变。他率领20,000名东罗马士兵和5,000名伽珊尼德士兵向波斯人发起进攻,但尽管拥有巨大的数量优势,他还是在卡利尼库姆战役(今拉卡)[26]:p. 48击败,因为对方指挥官阿扎雷特斯是一位不亚于他本人的优秀战术家。[28]贝利撒留可能在战斗结束前很久就逃离了战场。这一挫折使查士丁尼失去了签署早期和平条约的机会,因为波斯沙阿重新对战争努力重拾信心。在达拉和卡利尼库姆战役之后,战火仍在继续,波斯沙阿喀瓦德一世的去世很快就促成了和平条约的签署。新任沙阿霍斯劳一世看到查士丁尼急于签署和平条约,并认为自己可以迅速达成一项对波斯有利的和平协议,即永久和平协议,这对波斯人来说非常有利。贝利撒留被召回首都君士坦丁堡,并被指控无能,并对坦努里斯和卡利尼库姆的失败负有责任,但经过调查,他被洗清了罪名。[21]
Remove ads
暴动爆发时,贝利撒留正在君士坦丁堡。贝利撒留、门杜斯(伊利里库姆管区的军事统帅[29])-以伟大的统帅而闻名-以及纳尔西斯-一位宦官,也是查士丁尼的心腹,后来也被称为伟大的统帅-奉命镇压叛乱。此时,城市的大部分地区已被暴徒焚烧,但蓝党开始平静下来,在纳尔西斯向他们分发礼物后,许多人返回家园[21],而其他人则开始在其他叛乱分子中传播温和的观点。贝利萨留试图通过皇帝的包厢进入暴徒聚集的竞技场,但被宫廷卫队拦住了。贝利撒留感到意外,便告知了查士丁尼,后者命令他从另一个方向进入。他进入君士坦丁堡竞技场,想要逮捕被暴徒拥立为皇帝的希帕提乌斯。希帕提乌斯有卫兵守护,贝利撒留首先需要消灭他们,但如果他进攻,暴徒就会追上他的后方。贝利萨留决定先解决暴徒,率领军队绕过通往希帕提乌斯所在位置的大门,杀进人群。门杜斯听到战斗的声音,也率军冲了过去,而纳尔西斯则封锁了其他出口,以困住暴徒。这场起义最终以大屠杀告终。至少有3万人[30] ,最多有6万人[20]丧生,其中大部分是手无寸铁的平民。
征服汪达尔人

530年,希尔德里克国王的表弟盖利摩发动宫廷政变,自立为王,囚禁了亲拜占庭的汪达尔王希尔德里克。533年,查士丁尼一世皇帝派遣大使来北非,命令恢复希尔德里克的王位,遭到拒绝,于是东罗马帝国向汪达尔宣战。而且,非洲汪达尔迫害国内的天主教徒,并且派出海盗劫掠拜占庭商船,损害了拜占庭在西部的贸易。这些都使查士丁尼皇帝希望控制汪达尔的北非地区以保证拜占庭的地中海通行。
533年6月,贝利撒留率军1万6千人(其中包括包括约1万步兵,5千骑兵,600名赫卢利骑兵,400名匈族弓骑兵)从海路进攻北非的汪达尔-阿兰王国,开启了20年收复西部的序幕。占据意大利的东哥特王国与汪达尔交恶,让贝利撒留中途在哥特人控制的西西里岛上停靠,补充食品和淡水。而且因为汪达尔的属地撒丁岛暴动,汪达尔王盖利摩的弟弟率5千精兵和全部舰队前往撒丁岛。使得贝利撒留可以顺利通过汪达尔控制的海域并在533年夏于大莱普提斯附近登陆。为了防止被切断后勤供应,贝利撒留命令舰队随军沿海岸向汪达尔首都迦太基城进发。
533年9月13日十里之役,离迦太基城东10里,盖利摩和贝利撒留进行决战。 盖利摩派王弟阿马塔斯(Ammatas)率兵2千出城向东,正面迎击贝利撒留,南侧翼侄子吉巴蒙德(Gibamund)率兵2千从侧面迂回,盖利摩本人率主力5千多骑兵进行深远迂回,绕到罗马军背后攻击。贝利撒留先后击溃汪达尔的正面和南侧翼,阿马塔斯也死于战斗之中,但贝利撒留自身阵型也被打乱。迂回的盖利摩在击溃罗马军队一部后,发现阿马塔斯的尸体。盖利摩于是陷入悲痛之中。贝利撒留趁机重整阵型,并一举击败盖利摩并夺取首都迦太基。
不久盖利摩就集结了非洲腹地的汪达尔军队,并汇合了他弟弟查宗(Tzazon)所率领远征撒丁岛平叛的军队,反攻迦太基。但12月6日,贝利撒留率大约1万3千罗马军在特里卡麦伦战役之中再次大胜盖利摩,并使查宗阵亡。此役歼灭了汪达尔主要的有生力量,盖利摩也被迫逃入帕布亚(Pappua)山中。534年3月,盖利摩出山投降,北非的汪达尔王国正式灭亡,罗马重新征服了北非。
同年,贝利撒留带着盖利摩和缴获的汪达尔国库,回君士坦丁堡献俘。君士坦丁堡为贝利撒留举行了古代罗马的凯旋式,这是君士坦丁堡成为帝国首都以来的第一次,在罗马帝国最近几百年来也是首次。贝利撒留被选为下一年的唯一执政官。
Remove ads
征服东哥特人


535年,查士丁尼以干涉东哥特统治集团内部斗争为借口,命贝利撒留进军意大利。12月,贝利撒留以8000人登陆西西里,翌年6月攻入南意大利。536年12月,拜占庭军队收复失陷蛮族长达60年的罗马城,并废黜了教宗维理。537年东哥特军队发动反攻,一度围攻罗马,后因瘟疫而撤离。540年贝利撒留攻占东哥特首都拉文那。但由于拜占庭军队大肆掠夺,引起了当地人民的不满,纷纷反叛,重建东哥特王国。东哥特王托提拉趁机反攻,人民也纷纷响应,屡败拜占庭军队。546年东哥特军攻占罗马,几乎将拜占庭军队逐出意大利。551年查士丁尼召回贝利撒留。552年,纳尔塞斯将军带领的拜占庭军在塔地那战役击溃了东哥特军,杀死国王托提拉,东哥特势力遂衰。554年,消灭其残部,王国彻底灭亡。
后期征战

贝利撒留的军事生涯结束于公元559年,当年一支在扎伯干统率下的斯拉夫和保加尔军队,第一次越过多瑙河入侵拜占庭帝国,兵临君士坦丁堡。为了抵御保加尔人的入侵,查士丁尼因此而重召贝利撒留指挥拜占庭军队。这是他最后的一场战役,最后贝利撒留以极少的兵力击溃了保加尔人,并一直将他们赶回多瑙河彼岸。
在《秘史》前五章中,普罗科匹厄斯把贝利撒留描述成了一个妻子与外人通奸的丈夫,因为在感情方面,贝利撒留始终对他放荡的妻子安东尼娜忠贞不渝。根据历史,安东尼娜隐瞒着贝利撒留,与他的养子塞奥多西发生关系。普罗科匹厄斯指出,这件事在宫廷早已为人皆知,将军的所作所为也被认为是无能与荒谬的。然而这种观点明显带有普罗科匹厄斯的主观倾向,因为他长时间厌恶贝利撒留和安东尼娜之间的这种关系。据说当贝利撒留最后尝试指控他的妻子时候,皇后狄奥多拉出手了,并最终挽救了她。
公元562年,贝利撒留在君士坦丁堡被起诉犯有贪污罪,法庭判处罪名成立,但这些指控明显是捏造的。而现代研究学者暗示,这场案件的审判官,正是他来自凯撒利亚的前任秘书—普罗科匹厄斯(也有学者认为是另一位同名的官员)。审判中,贝利撒留被控有罪,并被关押了起来。在入狱后不久,查士丁尼就给予宽恕,把他释放出来了,并重新在宫廷上接待了他。
长期以来,贝利撒留和查士丁尼之间紧密的合作关系,令帝国足足增长了45%的版图。但查士丁尼其实一直嫉妒贝利撒留,公元563年,诬指贝利撒留意图谋反,判处监禁和没收全部财产,因查不到任何证据,8个月后释放。[31]
公元565年3月至11月,贝利撒留和皇帝相继病逝。其实贝利撒留在君士坦丁堡近郊的亚洲部分拥有大量的地产。或许他最终是在此处逝世,并被埋葬于当地的两座教堂(圣彼得教堂和圣保罗教堂)其一之中。
Remove ads
大众文化
参看
注释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