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贺翊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賀翊新
Remove ads

贺翊新(1897年—1994年),字仲弼[1]河北故城县[2]北京大学毕业[3]。曾于1949年至1954年,以及1957年至1967年两度担任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校长,是该校目前任期最久的一位校长。建国中学在其任内成长为全台湾人数最多的中学,并建立了自由的校风。

事实速览 贺翊新, 河北省教育厅厅长 ...

党职

大陆时期,贺翊新曾担任中国国民党河北省党部的数个党职,包括1927年至1929年担任筹备委员、指导委员、执行委员与常务委员,1933年至1935年任监察委员,1938年转往北平市党部担任主委至1940年,1946年至1948年回到河北省党部担任青年运动委员会主委[1]

公职

1930年至1945年间贺翊新两度出任北平私立大同中学校长,随后曾任河北省教育厅厅长[4]、河北省临时参议会议长[3]、河北省社会救济事业协会理事长[5]、天津民国日报社董事等职。

国共内战后只身来台,1949年8月至1954年12月担任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校长[6],贺翊新将北京大学开放的学风带到了建国中学,广受学生欢迎,曾两度出掌建中,在其校史上也是仅见。在红楼的入口处台柱上嵌著一面石牌,上面镌刻了四言的铭文,记载贺校长于1954年第一次卸任离开建中时,接受学生欢送的场景[7][8],全文如下 :

中华民国四十四年元月

赫赫黉宇

髦士三千

熏陶入座

恐后争先

大而化之

贺公是瞻

金石贞固

永记年年

贺公仲弼 主校六载 春风广

作育有方 当离别 群情凄怆

之词 刻石勋勤为垂纪念

建国中学全体学生三七五四人敬勒

——红楼铭
Thumb
建国中学红楼柱上纪录贺翊新校长卸任时受到学生欢送的石板

今“中华民国四十四年元月”字样已难以辨识
1955年,贺翊新转任国立政治大学秘书长[9],又转任国立台湾艺术大学之前身国立艺术学校的首任校长[10],当时艺术大学肇建,缺乏校舍,他借用邻近的台湾省国校教师研习会房舍作为教室使用,并借用国立台湾艺术馆供学生实习。当时艺术学校中兼有高职与专科两种学制,1957年1月,贺翊新呈请教育部解决艺校学制的分歧,将其改制为专科学校,俾使教学发展与法规认定更为顺畅,惜未获教育部同意,他遂以阶段性任务已完成为由请辞校长职务[11]

由于继任的建国中学校长凌孝芬调往教育部任职,贺翊新在各界力邀下重返建国中学[9],于1957年8月至1967年1月再度担任建国中学校长[6],前后担任建国中学校长长达十四年九个月,是该校目前为止任期最久的校长[9]。贺翊新担任校长期间增设了补校10个班与夜间部12个班,曾办理高级工商职业补习班,并于中和开办中和分部,设立初中5个班,为今新北市立中和国民中学的前身[12],他退休时建国中学全校共有128个班,超过6000名学生,为全台湾最大的中学[9]。贺翊新任内亦延揽了许多学者至校教书,提倡科学教育[9],支持社团活动,且因其民主开放的作风,竖立了建国中学自由的学风[7],对建国中学的发展贡献良多[3]

Remove ads

个人生活

贺翊新在中国大陆原有妻子,国共内战后留在中国大陆,贺在得知她逝世后于台北续弦[3]。1967年,贺翊新自建国中学校长任上退休,不久后偕妻子移居美国,他与前妻在中国大陆所生的儿子也到了美国[3]。1994年,贺翊新在美国病逝,享耆寿97岁[11]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