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中和区

台湾新北市的市辖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和區
Remove ads

24.999397°N 121.49898°E / 24.999397; 121.49898

事实速览 中和区Zhonghe District 旧称:中和庄、中和乡、中和市, 国家 ...
事实速览 中和区, 台湾语言写法及拼音 ...

中和区位于台湾新北市西南部,台北盆地西南方,周边与永和新店土城板桥四区、台北市万华文山两区相邻[3]。全境面积约为20.1440平方公里,人口约有40.6万人,是新北市人口第三大区[1],也是台湾人口第五多的乡镇市区[注 1][2]。中和区的最早前身是1920年设立的“中和庄”,庄名源自中坑、漳和两地[4],之后曾为台北县海山区中和乡、台北县直辖中和乡及中和市,2010年五都改制,改为新北市“中和区”。因与从该区分出的永和区紧密相邻,关系密切,两区生活圈界线模糊而融为一体,常合称为双和地区

早年中和区因被划为防空疏散区,有大量外省人口移入,尤以今日隶属永和区的溪洲地区最甚,后因陆续增设中小企业,工业区的规划,吸引大量中南部的城乡移民迁入[5]。而在人文方面,由于土地多为军事单位拥有,且邻近台北市,眷村群陆续形成,使其成为新北市眷村及眷户数量最多的地区[6]。此外,位于中和区的华新街在台缅甸华侨的最大集居地,随着缅华移民的集居,也逐渐形成缅甸泰国云南等地的特色小吃店以及携入缅甸泼水节的特色文化[7]

Remove ads

历史

中和区有两处史前遗迹,分别是东侧秀山区的尖山及西侧员山区的员山子两处,根据推测前者应是属于圆山前期文化的系统,距今约3000-4200年间;后者文化横跨绳纹陶系统,距今约2000-4200年间。由此两处史前文化遗址可得知,中和远从远古时期即有人在此定居。

文字记载中和区早期为原住民族雷朗族(属平埔族)所居住,分为“摆接”及“秀朗”(绣朗)两社[8][9]。据考证,摆接社即今板桥区一带及本区枋寮的西北地区;秀朗社即今秀朗、秀山两里附近地区。至1642年(崇祯十五年)荷兰人所制的户口名册,始有Chiron(秀朗)之记载,是为中和最早见诸文字的纪录,但如何由圆山文化与绳纹陶文化的人种族群演变到凯达格兰人则因资料不足而难以得知[10]

1661年(南明永历十五年,顺治十八年),郑成功占领台湾后规置郡县,北部台湾皆隶天兴县。1664年升天兴县为州,中和地区亦改隶天兴州。1683年(永历三十七年,清康熙二十二年),郑氏政权灭亡,清廷重新规划郡县,以天兴州旧北界,置诸罗县,所以中和地区又改属诸罗县。在此之后,中和地区仍属荒地,不见有汉人居住的记载;而后随着郡县几次重划,亦分别改隶过淡水厅淡水堡、摆接堡。直到1741年(清乾隆六年)来此开垦的人与日俱多,始有汉人村庄之记载,[11]而枋寮是最早的市街地。

1859年(咸丰九年)九月七日漳泉械斗,当日瓦磘为械斗爆发地,枋寮街大火,造成两地村庄皆被毁。此事件乃因造成此地泉、漳两族群之语言、信仰、习惯不同与利益冲突所造成的不合,械斗之后影响甚久,曾有很长一段时间两族群彼此视为世仇,互不来往、互不通婚、互不为友。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六日,日本马关条约登陆台湾。十一月十六日南势角吕潮栋吕元典两兄弟及乡民约两千余人,联络台北地区各反日军势,约定在观音山举火为暗号,进攻台北城;但在网尾渡(今永和区中正桥下)为日军所截击,吕潮栋被捕后成仁,吕元典亦忧愤而亡死。日本为了报复,将南势角一带村庄悉数焚毁。

1920年(大正九年),地方制度再次变革,取坑庄之首字、之次字,合称中和庄,隶属于台北州海山郡,相当于现今的中永和地区。1945年日本战败撤离台湾后,当时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避免接收时期行政可能会有衔接不上的现象,所以暂时依循原制以维持政务。

1946年地方制度改制,废街庄为乡镇,台北县当时本区人口数不及3万人,依制称“中和乡”,隶台北县海山区。1950年8月16日废区,由台北县直辖。自中华民国政府迁台之后,因中和乡邻近中央政府所在地──台北市,又将中和乡划入台北市民防空疏散地区,且此地房地产价格相对较为低廉,以致人口急速增加。其中尤以靠近台北市的龟仑兰溪洲地区人口增加最为快速,于是分乡设镇之议遂起。

1958年4月1日,中和乡分割出龟仑兰溪洲地区的全部六个村及潭墘秀朗地区各一个村,正式设镇。初拟镇名为中兴镇,但因与当时台湾省政府所在地之中兴新村有同名之嫌,所以定名为永和镇。不过由于某些村庄对于要属中和乡还是永和镇的意见一直无法统合,以致于中和与永和之边界直至1960年十月才确定,由县政府派员会同双方乡镇长及民政课长,于沿乡镇分界处竖立水泥梁柱以为界碑;自此中和、永和正式分治。[12]此外,中和乡自清治日治时期已存在之永和地名(街庄大字),今中和区之永和路即由此而来,与永和镇并无关连。

分乡设镇后,中和乡仍辖有枋寮、中原、平河、瓦磘、庙美、牛埔、灰磘、瑞穗、积穗、外南、内南、横路、顶南、力行、安乐、秀山等十六村,总面积为19.71平方公里,共辖176邻、4,619户、23,312人[13]

其后因台湾经济结构改变,农村人口逐渐向都市迁移,中和乡距离台北市较近,人口因而快速增加,遂继永和之后,变成台北市的卫星城市。1976年底,中和乡人口突破15万人,遂于1979年1月1日依“台湾省各县市实施地方自治纲要”改制为县辖市,即中和市。此后人口持续快速成长,至2001年底,人口数已超过40万。2010年因为台北县改制为新北市,而更名中和区

Remove ads

地理

地形

中和区位于台北市的西南方,东北与永和区交界;西北与板桥区接攘;北隔新店溪台北市万华区相望,东南依新店溪及鹿寮山地与新店区为界;西与土城区相邻;面积为20.294平方公里 。

地形轮廓呈南尖北宽之形状。南端地势较高,然高度最高仅海拔二百余米,为丘陵及砾石台地地形。而北部地形则为台北盆地的冲积平原,海拔高度即降于不到十余米。

水文

新店溪为东端与北端界河,也是淡水河水系的最大支流,其上游地区雨量丰沛且季节分配均匀,故终年流量大稳定。虽然名称为“溪”,但实际上具“河”的型态。早年颇富航运之利,往上游可达景尾新店等港口,往下游可达淡水河的艋舺大稻埕等港口。后来因泥沙污积、河川污染及陆运发达等因素之冲击,航运早已终止。

Thumb
南势角溪下游为庙仔尾沟,五月时沟畔台湾鱼木盛开
Thumb
灰磘里的水塘水放干前的美景

南势角溪又名南山沟,为新店溪的支流,也是一条贯穿中和的细长河川,发源于横路里山区,全长约8公里[14]二八张沟是南势角溪西侧支流,在胜利桥附近汇入南势角溪[15]瓦磘沟又名潭墘沟,为南势角溪的主要支流之一,其中、下游及上游一小段为本区与永和区的界河。早年南势角溪、瓦磘沟下游均可通行小舟,现已都被整治成为典型的大排水沟,其中二八张沟下游因水患工程整治为排水路主线,改由中和抽水站直接排入新店溪。

中原沟也是新店溪的支流,流经中原里,现为工业排水沟,由中原抽水站排入新店溪。

中和区没有大型湖泊,在中和国中附近曾有一大型灌溉水塘,名为南势角大陂,今已填平[16]。在灰磘里的军营则尚存一埤塘,湖面面积约0.5公顷,地主亦已将水放干。

Remove ads

气候

中和区气候基本上与台北盆地相似。台北盆地每年平均降雨量为2111毫米,平均温度为摄氏21.7度。但本区位置较偏于山地边缘,所以山地降雨量较盆地之平原中心略高。

人口

更多信息 年份, 人口 ...

根据新北市政府民政局及内政部户政司统计,2024年底中和区户数约17.7万户,人口约40.6万人,是新北市人口第三大区[1],也是全国人口第五多的乡镇市区[2]。区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里分别是中原里与横路里,2024年底两里人口分别为10,124人与313人[1]

二战后初期,1946年中和乡人口为20,196人,随着居民生活步入常轨,加上1949年起大量外省人口的移入,使得该乡人口逐渐成长[17]:595、613。1956年,中和乡人口上升至44,325人[17]:595。1958年与永和镇分治后,中和乡人口一度降至24,542人[17]:599,唯其后中和乡人口仍因经济发展的影响,大量外来城乡人口迁入而持续成长,在1967年该乡人口已突破5万人[17]:599-601、613。1973年与1978年,中和乡人口分别已突破10万人与20万人[17]:600。1986年与2001年,中和市人口分别已突破30万人与40万人[17]:604。此后该市社会增加率开始出现负值,人口成长开始趋缓[17]:604。2012年11月,中和区人口达到416,553人的巅峰值,此后便开始减少[2]

Remove ads

政治

历任首长

  • 1945年:游火金(政府任命)
间接选举乡长
  • 1946年:游火金(第一届)
  • 1948年:游建池(第二届)
  • 1949年:游建池(第三届)
直接民选乡长
  • 1950年:萧昌铜(第一届)
  • 1953年:萧昌铜(第二届)
  • 1956年:萧昌铜(第三届)
  • 1959年:第四届选举原由张巩当选,但因当选票数受质疑,就任后被台北地方法院判决当选无效[19]
  • 1960年:江贵元(第四届重选)
  • 1964年:江贵元(第五届)
  • 1968年:林德喜(第六届)
  • 1973年:林德喜(第七届)
  • 1977年:吕芳海(第八届)
直接民选市长
  • 1979年:吕芳海(改制为市,直接改任第一届市长)
  • 1985年:江上清(第二届)
  • 1986年:江上清(第三届)
  • 1990年:童永雄(第四届)
  • 1994年:童永雄(第五届)
  • 1998年:吕芳烟(第六届)
  • 2002年:吕芳烟(第七届)
  • 2006年:邱垂益(第八届)
新北市派任区长
  • 2010年:邱垂益(改为市辖区,改任第一届区长)
  • 2014年:谌锡辉(第二届区长)
  • 2016年:柯庆忠(第三届区长)
  • 2019年:赖俊达(第四届区长)
  • 2023年:杨薏霖(第五届区长)
Remove ads

区域立法委员

中和区由于人口众多,故被拆成两个选区。其中东端秀安地区十七里与永和区合并成新北市第九选区,其余各地为新北市第八选区。

区政组织

Thumb
中和区公所

中和区公所新北市政府在中和区的派出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市政府综理区政的执行机关,上级业务监督机关为新北市政府。区长市长任命,其任期为无任期保障。在区长、副区长及主任秘书之下,设有6课4室等10个内部单位[20]。经过2021年9月21日调整市议员选区后,中和区为新北市议会第六选区,在市议会的66席市议员中,中和区共选出6席区域市议员(不含平地原住民与山地原住民议员)[21]

行政区

现今中和区行政范围的确立,来自于1958年,将原属中和乡的顶溪村等8个村划出永和镇。1979年,中和乡改制为“中和市”[4]。2010年12月25日,台北县改制为直辖市,中和市改制为市辖区“中和区”,隶属新北市[22]

中和区共辖93里,其行政区域分布情形为[23]

更多信息 次分区, 里名 ...
Remove ads

警政治安

  •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刑警大队
  •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勤务大楼:
    •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保安大队
    •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交通大队
    •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妇幼队
  • 新北市政府警察局中和分局
  • 中和分局交通分队
  • 中和派出所
  • 安平派出所
  • 秀山派出所
  • 南势派出所
  • 景安派出所
  • 员山派出所
  • 国光派出所
  • 锦和派出所
  • 积穗派出所
  • 中原派出所

经济

中和区早期以农业矿业为主。1961年左右,开始发展工商业,以纺织印刷为主。近期由于一些科技园区的陆续兴建,再次转型为发展高科技产业,主要以国道三号中和交流道附近为主要聚集地。著名的高科技公司如电脑主板制造商微星科技显卡制造商丽台科技等均在此地设厂,记忆体制造商威刚科技与软件业如大宇资讯游戏橘子宇峻奥汀等企业亦在此设立总部。附近也因工商企业聚集而有31家银行(共61家分行)及其他多家金融业在此设立分行据点。(大宇资讯总部转移至台北市信义区、游戏橘子总部转移至台北市内湖区)

交通

捷运

Thumb
台北捷运南势角站
台北捷运
新北捷运

公共自行车

国道及公路

Thumb
景平路(上为省道台64线高架桥)

高速公路与快速道路

市道

  • 市道106号:中山路三段→景平路→秀朗桥(26.7K~33.4K)
  • 市道111号:中和路→景安路 →景新街(4.2K~6.8K)

乡道

主要道路

联外桥梁

趣谈

由于双和地区路名错综复杂,常让不熟悉双和地区的人迷路,故天下杂志在2001年的“319乡向前行”特刊中,称中和为“迷宫城市”;网络也流传一首打油诗,说明双和地区路名复杂的程度:

公车

捷运接驳公车

国道客运

公路客运

联营公车

新北市区公车

捷运先导公车

快速公车

内湖科学园区通勤专车

南港软件园区通勤交通车

跳蛙公车

  • 中和-板桥公车站(由华安街口发车,为纾解早上通勤族和学生对667路公车的压力而辟驶,目前为单向路线)

新北市新巴士(免费社区巴士)

  • 577 (原F511)

(109年7月1日转换为收费公车)

自強國中 - 捷運府中站(現為:板橋後站-府中)

未来

捷运

台北捷运
  •   万大线(兴建中):中和站双和医院站中和高中站莒光站
  • 2010年2月12日,行政院核定台北捷运万大-中和-树林线规划报告书暨周边土地发展计划案。全案分为2期兴建:第1期兴建路段为中正纪念堂站至金城机厂,长约8.4公里,设置8座车站;预计公元2025年2月完成;第2期兴建路段为金城机厂至回龙站,长约13.3公里,拟设置11座车站,预计2028年底完成。

轻轨

新北捷运 [注 2]
  • 泰山板桥轻轨(规划中):莒光站

教育

大专院校

高级中等学校

国民中学

国民小学

公立托儿所与公共托育中心

  • 安乐
  • 秀山
  • 复兴
  • 碧湖
  • 安民
  • 慈光
  • 日新
  • 嘉惠
  • 飞驼
  • 中和南势角公共托育中心
  • 中和连城公共托育中心(中和国小内)

图书馆

Thumb
国立台湾图书馆

进修学校

  • 新中和社区大学
  • 新北市松年大学
  • 乐龄大学(华夏技术学院)

观光

昔日中和庄八景

日治后期台北州海山郡中和庄的管辖范围包括今之中和区、永和区,当时中和庄文人雅士曾提出“中和庄八景”如下:[24]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壁湖怪石:石刻佛像、石狮、佛字摩崖、一线天

中和新八景

Thumb
圆通禅寺

鉴于昔日八景至今, 已有不短的时间,许多景点已经消失或因行政区改变(永和区从中和分出独立),故中和区公所于2016年举办中和新八景票选活动,选出新八景如下:

名胜

Thumb
中和慈云寺
Thumb
中和海山宫
  • 中和圆通寺:位于新北市中和区锦昌里山区的摆接山,海拔180米 建筑风格为融合日本、西洋及台湾特色之庙宇建筑,为北台湾著名之尼寺。
  • 中和慈云寺:供奉观世音菩萨,位于新北市中和区圆通路369巷66号,在圆通寺附近,是旅游胜地。
  • 中和福和宫:创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主祀神农大帝,起初称为“五谷庙”。每年农历四月廿六日神农大帝圣诞是地方一大盛事。
  • 中和广济宫:创建于清乾隆廿二年(1757年),主祀开漳圣王。每年农历二月十六日开漳圣王寿诞时,陈、林、吕、范、张、游、江等中和地方大姓会纳献歌仔戏或电影酬神,称为“字姓戏”。
  • 烘炉地南山福德宫:又称“烘炉地土地公庙”,位于新北市中和区内南里、烘炉塞山的土地祠,本为茶农所祭祀的小庙,后扩展成香火兴盛的大庙,有一尊土地公巨像为地标。是吕家大姓长期兴建,维持的信仰胜地。
  • 中和竟南宫:创立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俗称烘炉地仙公庙,主祀纯阳真人,位于新北市中和区兴南路二段399巷136号,在“烘炉地土地公庙”旁。
  • 霹雳宫:位于新北市中和区中原里、少见以五雷元帅为主祀的庙宇。霹雳宫广受周边(国际MIT科学园区)的电子新贵信奉,让该庙宇香火鼎盛。霹雳宫也祭祀文昌帝君,并且放了一支特大号的“文昌笔”供考生膜拜与加持考运。
  • 中和海山宫:创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主祀天上圣母,分灵自漳州府凤山寺,从祀保安尊王中坛元帅关圣帝君诸神,该庙目前土地由当地林氏家族持有,占地约百余坪,曾历经多次改建。
  • 中和四面佛
  • 中和力行福德宫:新闻曾报导,2023年3月获得某通讯公司董座赠送的“神明护法”,即三尊知名电影《变形金刚》的“大黄蜂”,摆在宫庙正殿外头,吸引不少香客关注,除了来参拜之外,还停下拍照打卡的宫庙。新北市政府民政局出版-保庇新北市双月刊-推荐的新北月老庙之一。

古迹

市集

Thumb
中和华新街商圈因早期许多缅甸华侨迁居来此地定居,以南洋风味美食为名,店家的招牌多使用中、缅对照

展览场所

  • 新北市美丽永安艺文中心(位于捷运永安市场站二楼)
  • 双和艺廊(台湾图书馆四楼)
  • 新北市学生美术馆(秀山国小内)
  • 中和农会文物馆(展示农家器物与民俗文物)
  • 南山艺廊(南山中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于广福路侧)

特殊节日

大型公园

社区公园

百货公司与大型商场

公有市场与生鲜量贩店

  • 枋寮公有零售市场
  • 员山公有零售市场
  • 民享公有零售市场
  • 好市多中和店
  • 家乐福中和店
  • 家乐福景安店
  • 大润发中和店
  • 大润发景平店
  • 全联秀朗店
  • 全联中安店
  • 全联南华店
  • 全联景新店
  • 全联民乐店
  • 全联光华店
  • 全联中山店
  • 全联景平店
  • 全联大勇店
  • 全联福祥店
  • 全联民德店
  • 全联中正店
  • 全联宜安店
  • 全联南山店
  • 全联新生店
  • 全联南势角店
  • 全联景德店
  • 全联华夏店
  • 全联安邦店
  • 全联华新店

医疗

政府机关

社福

  • 双和社会福利服务中心
  • 中和就业服务站
  • 快乐小铺(身心障碍者庇护工场;位于捷运南势角站内)
  • 大同育幼院
  • 中和区动物之家
  • 财团法人流浪动物之家基金会
  • 财团法人新北市私立明新儿童发展中心
  • 财团法人第一社会福利基金会附设中和儿童发展中心
  • 新北市喜憨儿庇护工场
  • 中和庙子尾鹤龄交谊中心

殡葬

  • 中和区纳骨堂

媒体

友好城市

注释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