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资政院

大清帝國立憲運動時成立的議會準備機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资政院
Remove ads

资政院中国首个国家议会机关,于清朝晚期立宪运动时成立,并做为未来召开正式国会做准备。资政院成立于1910年10月3日(宣统二年九月初一),终止于1912年(民国元年)2月,由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替代。

事实速览 资政院, 种类 ...

院址北京象来街民国时期曾改名为国会街,1949年后又改为象来街,今为宣武门西大街之一部分,属北京市西城区),原为京师法律学堂。建筑已不存,旧址现为新华社印刷厂院。

Remove ads

过程

Thumb
资政院于1910年10月3日第一次举行开院礼时全体议员合影
  • 拳乱结束,天子、太后返回燕都之后,朝廷锐意求治,派大臣赴各国考察政治,设考察政治馆。命甄择各国政法,斟酌损益,候旨裁定。
  • 1906年7月,诏曰:“考察政治大臣载泽等回国陈奏,国势不振,由于上下相暌,内外隔阂;而各国所以富强,在实行宪法,取决公论。今日惟有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廓清积弊,明定责成,以豫备立宪基础。俟规模初具,妥议立宪实行期限。”
  • 9月,庆亲王奕劻等遵旨核议釐定官制,以“立宪国官制,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并峙,各有专属,相辅而行。立法当属议院,今日尚难实行。请暂设资政院,以为豫备”。
  • 1907年,改考察政治馆为宪政编查馆。八月,谕曰:“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中国上、下议院未能成立,亟宜设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派溥伦孙家鼐为资政院总裁,妥拟院章,请旨施行。”并促各省速设谘议局,慎选公正明达官绅,由各属合格绅民,公举贤能为议员。张謇、汤寿潜等人在上海成立预备立宪公会,之后各地立宪公会纷纷建立
  • 1908年6月,资政院奏言:“立宪国之有议院,所以代表民情,议员多由人民公举。凡立法及豫算、决算,必经议院协赞,方足启国人信服之心。”
  • 1909年9月各督、抚次第奏报举行各省咨议局选举
  • 1910年9月1日,资政院举行第一次开院礼。议员二百名,钦选、民选各一半。监国摄政王载沣代行莅选,颁谕嘉勉议员。
  • 1911年9月,遵章第二次召集开会,总裁李家驹
Remove ads

议员

Thumb
资政院大楼
正门上方题有“资政院”三字,位于象来街(今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西大街之一部分)

议员人数起初订为二百名,钦选、民选各一半。钦选一百名由皇帝指派,民选一百名由各省谘议局选出。由于新疆省未开谘议局,故应选的2名议员阙如,实际应民选的议员只有98名,清廷也相应减少钦选议员至98名,故总共应选议员196名。这196名应选议员以外,还有资政院总裁、副总裁、秘书长各1人皆为钦选,且皆享有表决权。议员名额分配情况如下[1]

更多信息 民选, 钦选 ...

民选议员的选举办法是由各省谘议局议员互选二倍于定额之数者,然后由督抚圈定其中一半人为当选者。[1]钦选议员则分为七类,由于合资格人数较多,故其中也包含一定选举的成分。[2]

Remove ads

议员名录

民选议员共计98名。[3]

钦选议员共计98名。另总裁、副总裁、秘书长共3人,合计101人。[3]1907年资政院成立时,设总裁2人,分别为溥伦孙家鼐。1909年孙家鼐去世后,1910年任命沈家本为副总裁,此后常设总裁1名,副总裁1名。

议员增补

其他人员

注释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参见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