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超级马林“海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超级马林“海峡”(英语:Supermarine Channel)[a]是超级马林公司在空军部飞船的基础上改进而成的一款水上飞机。超级马林公司为开通横跨英吉利海峡的定期航班,从英国空军部购入空军部飞船并对其进行改装以适配民用市场。1919年7月,该机型获得适航认证。马克I型(后更名为超级马林“海峡”I)由一台160匹马力(120千瓦特)的比尔德莫尔160马力发动机提供动力;另一款名为超级马林“海峡”II的衍生型号则配备了一台240匹马力(180千瓦特)的阿姆斯特朗·西德利“美洲狮”发动机。超级马林公司将这款机型设计为可搭载至多四名乘客,同时还生产了一系列可快速更换的内饰,这使得超级马林“海峡”既能作为战斗机使用,也可用于训练目的。
超级马林“海峡”于1919年8月首次投入运营,执飞索伦特海峡至怀特岛的客运航线。1920年,克里斯蒂亚娜的挪威首家航空公司——挪威航空有限公司曾购入三架该型飞机;挪威武装部队也订购了四架,并于同年五月开始服役。一架超级马林“海峡”曾被提供新西兰飞行学校使用,另有数架超级马林“海峡”II型被送往百慕大以推动当地航空业发展,还有一架被运至委内瑞拉,用于奥里诺科河三角洲的石油勘探。1921年,日本帝国海军航空队获得三架超级马林“海峡”II型,这些飞机随英国领导的森普尔使团一同被运抵日本。
Remove ads
设计和开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实施的商业航班禁令于1919年5月解除。为了开通横跨英吉利海峡的短途海上定期航班,超级马林公司购买了10架空军部飞船。空军部飞船由英国游艇设计师林顿·霍普于1915年设计。这些飞机在战时建造完成后一直由军方封存。[2]
超级马林公司购入空军部飞船后,对其进行了适配民用市场的改装,这些飞机随后于1919年7月获得适航认证[3][4]。改装后的机型重新设计为可搭载至多四名乘客,不过若安装了水陆两用起落架,乘客数量则限制为三人[5]。经改装的飞机重新命名为超级马林“海峡”,“海峡”这一名称首次出现于1920年4月2日[6][7]。改装过程中特别注重乘客舒适度,为乘客配备了可封闭也可敞开的舱室(敞开时设有挡风玻璃,以保护乘客免受风和水花侵袭),座椅则设计为不使用时可弹起,从而保持舱内清洁[8]。

1920年10月,航空杂志《飞行》将这款飞机描述为“能让任何航海者心生喜爱,因为它们显然是由了解并熟悉海洋及其特性的人设计制造的产物”[8]。超级马林“海峡”的发动机为160匹马力(120千瓦特)的比尔德莫尔160马力发动机[9],该发动机与机翼结构分离,固定在A型支架顶部,以防止振动传递到机翼。由于发动机的位置特殊,其尾翼组件采用了双片设计[8]。超级马林“海峡”配备了锚和船钩。米切尔的团队还设计了一系列可快速更换的内饰,这使得该机型既能作为战斗机使用,也可用于训练用途[9][10]。
超级马林商用水陆两用机是一款可搭载乘客的水上飞机,也是米切尔设计的首款飞机,其设计以超级马林“海峡”为基础。该机型在南安普顿伍尔斯顿的公司工厂制造,用于参加1920年9月英国空军部举办的一场竞赛。[11]
Remove ads
服役历史
在10架超级马林“海峡”中,5架投入常规使用,其余则作为备用机,这样所有飞机都能有充足时间进行维护保养[4]。

从南安普敦港前往伯恩茅斯和怀特岛的新民用航空服务于1919年8月初开通[12]。这项全新的航空服务有多种不同用途:错过前往怀特岛船只的乘客,可从伯恩茅斯码头搭乘飞机穿越索伦特海峡;前往考斯帆船赛周的观众,也有机会乘坐超级马林“海峡”从空中观赏帆船比赛[13]。1919年英国铁路罢工期间,超级马林“海峡”被用于在南部海岸各地运送报纸。1919年9月28日,超级马林公司开通了首个国际水上飞机航班[14]。当时超级马林“海峡”I曾在短期内搭载付费乘客从伍尔斯顿飞往勒阿弗尔[15],以替代因支持铁路罢工而停运的汽船[16]。冬季,每当出现恶劣天气时,超级马林公司都会暂停往返怀特岛的航班[7]。

1920年5月,挪威首家航空公司——位于克里斯蒂安尼亚(现奥斯陆)的挪威航空公司购买了三架超级马林“海峡”[7][17]。1920年8月,卑尔根-海于格松-斯塔万格航线开通,该航线搭载邮件与乘客。后来这家航空公司购入了三架腓特烈港浮筒式飞机,这类飞机发动机功率更强,使得超级马林“海峡”难以与之竞争。截至1920年12月,该航线共完成200多次飞行,之后因乘客数量不足以及航空邮运成本过高,这条航线被停飞[17]。
1919年6月,挪威政府发布了采购8架海军水上飞机的技术规格要求,在接受超级马林公司关于超级马林“海峡”的投标后,为挪威武装部队订购了4架该机型,这些飞机从1920年5月开始投入使用[18][19]。在其使用过程中,其中两架飞机(编号F-40和F-44)换装了功率更强的阿姆斯特朗·西德利“美洲狮”发动机。观察到挪威方面飞机的性能因此得到提升后,超级马林公司也为自家的超级马林“海峡”更换了同款发动机,后来将这些换装发动机的机型命名为超级马林“海峡”II[20]。
Remove ads
1921年,一架超级马林“海峡”I交付给新西兰沃尔什兄弟公司(Walsh Brothers),供新西兰飞行学校使用。1921年10月4日,这架当时注册号为G-NZAI的飞机完成了从奥克兰到惠灵顿的首次飞行。1921年7月,这架超级马林“海峡”完成了飞往斐济群岛的首次飞行,期间对斐济进行了勘察。1924年,新西兰飞行学校被迫关闭,新西兰政府接管了该校资产,注册号为G-NZAI的这架飞机随后被拆解。[21]

1920年,超级马林“海峡”在百慕大投入使用,当时有三架该机型被用于当地一项推广航空事业的商业项目[20]。英国皇家飞行队的哈尔·基奇纳(Hal Kitchener)回到百慕大后,于当年春天与一位合作伙伴成立了存续时间不长的百慕大与西大西洋航空公司,目的是将百慕大打造成空中勘察基地。有多架飞机交付给了这家公司,其中包括三架阿芙罗504飞机[b]和三架超级马林“海峡”I;此外还在欣森岛修建了飞机库和滑道。[23][24][25]
1921年,英国控股油田公司与百慕大及西大西洋航空公司签订合同,委托后者对奥里诺科河三角洲地区进行空中勘察。两架超级马林“海峡”II在英国完成改装以配备专业摄影设备并经过测试后,由船只跨大西洋运送至目的地,用于开展此次勘察工作[26][27]。这支由科克伦·帕特里克(Cochran Patrick)率领的勘察队包含两名飞行员、三名机械师和四名摄影师,他们对众多未绘制地图的小溪流和红树林沼泽进行了勘察——当时人们认为,若不借助飞机,这项任务几乎无法完成[28]。
1921年3月14日,超级马林“海峡”被展示给了一个日本海军代表团,该代表团成员中就有日本帝国海军航空队司令。展示过程中,飞机载着这位司令在烈风天气下环绕怀特岛和索伦特海峡飞行[29]。该机型的性能给代表团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日本方面采购了三架超级马林“海峡”II,这些飞机随英国主导的森皮尔使团一同运往日本[19][30]。
Remove ads

- 智利空军——购买了一架飞机。 [9]
- 智利海军于1922年购入一架超级马林“海峡”,该飞机的机身经过改装(与超级马林“海豹”II[c]类似)。[9]
- 挪威皇家海军航空兵于1920年采购了四架配备比尔德莫尔发动机的超级马林“海峡”,之后又购入了一架曾用于民用的该型飞机。其中一架一直服役到1928年。[32]
技术参数(超级马林“海峡”I)
参考资料:《Supermarine Aircraft since 1914》[9]
基本信息
- 机组:5座,1名飞行员和4名乘客
- 长度:30英尺(9.1米)
- 上翼翼展:50英尺5英寸(15.37米)
- 下翼翼展:39英尺7英寸(12.07米)
- 高度:13英尺(4.0米)
- 机翼面积:453平方英尺(42.1平方米)
- 空重:2,356磅(1,069千克)
- 总重:3,400磅(1,542千克)
- 发动机:1台比尔德莫尔往复式航空发动机,160匹马力(120千瓦特)
性能
- 最大速度:80英里每小时(129千米每小时;70节)在2,000英尺(610米)高空
- 巡航速度:53英里每小时(85千米每小时;46节)
- 续航时间:3小时
- 升限:3,000英尺(910米)
- 爬升率:200英尺每分钟(1.0米每秒)
- 爬升至高度时间:30分钟至10,000英尺(3,050米)
脚注
书籍来源
期刊来源
网页来源
扩展阅读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