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越绝书
中国最古老的方域史,记录了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兴越灭吴的相关史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越绝书》,又称《越绝》、《越绝记》,成书大约在东汉,记录了春秋末期越王勾践兴越灭吴的相关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方域史[1],也是记载越国历史的文献中内容最为丰富的权威著作[2]。《越绝书》补充了《春秋》、《左传》、《国语》、《史记》皆记述未详的吴越史事,有相当的历史价值。其编著情况模糊不清,书名、年代、作者、卷帙等均存在不少争议问题。
书名
最常见的书名为“越绝书”,此外在藏书目录、注疏征引中也称为“越绝记”、“越绝”。[3]:2,31
书名中“绝”字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书中倒数第二篇《德序外传》称:“于是度兵徐州,致贡周室,元王以之中兴……越专其功,故曰《越绝》是也。”表示“绝”字指的是越王勾践有奇绝经历、卓绝功勋。书中最后一篇《篇叙外传》称:“圣人发一隅,辩士宣其辞,圣文绝于彼,辩士绝于此。故题其文,谓之越绝。”表示“绝”指的是《春秋》这样的著作和子贡这样的辩士[a]在各自之后都已经断绝了。书中首篇《外传本事》则试图综合这两种意见。[3]:48-50[4][5]
郑张尚芳认为,“绝”字记录的不是汉语,而是古越语的发音。古越语与泰语同属侗台语,泰语中有จด(/tɕot˨˩/)一词,意为“书写、记录”,古越语则用对应的词作为越国史书的名称[b]。该词用发音相近的汉字记下来,就是“绝”(上古汉语“绝”字拟音为*dzod)。《德序》和《篇叙》中对“绝”的解释是后代整理越国史书者的附会。[7]:267
Remove ads
篇帙
《越绝书》今存十九篇,分十五卷(或将《外传本事》单独分出一卷)。各篇内容如下:[4][5]
今本《越绝书》的篇目次序、标题、内外之分,与《越绝书》原始面目有较大差异,据考证大约在五代末期、北宋初期有过一次较大变动。[3]:131-132,136,223据《德序》和《篇叙》记载,《越绝书》成书时有主要篇文八篇,依序为:《太伯》、《荆平》、《吴人》(或《吴越》)、《计倪》、《请籴》、《九术》、《兵法》、《陈恒》。[4][5]《太伯》篇即今本《外传记吴地传》,《吴人》篇即今本《吴内传》。这八篇主要篇文为内篇,其余为外篇。[8][9]
《越绝书》成书至北宋,已有五个篇章失传,之后又失传一篇。[9]清代钱培名校勘《越绝书》时,曾辑佚二十八条。[2]当代李步嘉校释《越绝书》,又辑佚十二条。[5]《德序》、《篇叙》所记八篇之一的《兵法》(《文选》李善注引作《越绝书·伍子胥水战兵法内经》)大约在北宋初年失传,现只存数条佚文,内容与水战船舰、阵法有关。[3]:159-162
今本《越绝书》正文最后一篇《春申君》,讲述的内容发生在勾践灭吴两百年之后,可能是原书没有的篇章,五代末到宋初才被人加入书中。[9][3]:137
Remove ads
作者与年代
《隋书·经籍志》称作者为子贡。北宋《崇文总目》称,也有人认为作者是伍子胥。后人多不相信这两种说法,因为书中还有秦汉的地名、年号。[10][11]
《越绝书》末篇《篇叙》末段说:“句践以来,至乎更始之元,五百余年……记陈厥说,略其有人。以去为姓,得衣乃成。厥名有米,覆之以庚。……文属辞定,自于邦贤。邦贤以口为姓,丞之以天。楚相屈原,与之同名。”[4][5]明代杨慎注意到,“去”字得“衣”组成“袁”字,“米”上覆“庚”组成“康”字,承“口”以“天”组成“吴”字,屈原之名即为“平”字,因此判定《越绝书》的作者是袁康和吴平,时代是在东汉。[12]
目前学界多认为,《越绝书》中的原始材料来自战国时期或稍后。在东汉前后,有人对这些原始材料进行编辑,整理、编次、增删、夹注、加工文字,使《越绝书》成书,并先后增补《德序》、《篇叙》、《本事》这三篇极具公羊学色彩[13]的序跋。袁康和吴平(可能是化名)即为其中两次编订工作的主要贡献者。最晚到西晋初年,《越绝书》基本面貌已经定型,开始被其他文章引用。[14][15][2][3]:97,247,302,306
版本
南宋以前,《越绝书》只有手抄本。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丁黼在夔州刻印《越绝书》,是第一个刻本。此后流行于世的各版本之间差别相当微小,均出自丁黼本这同一个源头。现存的最早版本为明初刻本。[16]:9-10[2][3]:222
清代,卢文弨、钱培名先后根据其他著作中的引文来校勘《越绝书》。钱培名校《越绝书》尤其被视为善本,广泛流行。1956年,浙江图书馆馆长张宗祥《越绝书校注》出版,开注释《越绝书》的先河。1996年,俞纪东《越绝书全译》出版,是较好的普及性入门读本。[3]:195,199-201
《越绝书》与《吴越春秋》
《越绝书》与《吴越春秋》大约作于同一时代,两部书都以吴越争霸的史事为主题,有不少重复的内容。《越绝书》持越国立场,《吴越春秋》则持吴国立场。 针对两书的先后和高下,历来有不同看法。陈恺、钱培名、徐益藩、晁岳佩等认为《吴越春秋》借鉴《越绝书》;黄震、乔治忠等认为《越绝书》因袭《吴越春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越绝书》“博丽奥衍”,超过《吴越春秋》;晁岳佩、乔治忠等认为《吴越春秋》严谨清晰,胜于《越绝书》。 [3]:82,140[17][18][19]
评价
《越绝书》是中国记载越国历史的文献中内容最为丰富的权威之作,尤其留下了珍贵的语言学和地名学资料。《越绝书》也被视为兵家之书,不仅谈论具体兵法、术数等战术,还广泛涉及权谋、后勤、外交等战略问题。书中经世致用的农业和经济思想,也为后人所重视。《吴地传》和《地传》详细记载了吴越两国国都及周围的山川地理,是中国地方志之先导。[2]
注解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