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昭忠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昭忠廟map
Remove ads

24.311017°N 120.834425°E / 24.311017; 120.834425

事实速览 昭忠庙, 基本信息 ...

昭忠庙,旧名军民庙,是位于台湾苗栗县卓兰镇老庄里的忠烈祠,祭祀与泰雅族作战而死亡的湘军

背景

卓兰传说往昔峨仑庙不敢敲钟,其一是惧怕大安溪上游的原住民[1]。光绪年间,卓兰的汉族和泰雅族北势群各社发生原汉冲突[2]。光绪十一年(1885年)四月,林朝栋、柳泰和率军驻卓兰,以抵抗原住民[3]。当时参加台湾巡抚都督军旅的卓兰汉人詹其祝,借由台北中路军统领林朝栋奏请台湾巡抚刘铭传调派湘军清剿[4]。原住民也联合坪林、武荣等十三社为基地对抗,展开激战[5]。此战争,前后共一万三千余员的湘军,进驻大缺山(大克山)下,历时2年6个月战事终敉平,光绪十三年(1887年)十月撤兵,正三品武官刘少斌等官兵战殁,有说是伤亡3000余人[3]。湘军在班师回朝前夕,于归安桥立碑纪念,并将桥名取为“归安”,以示招魂之意[6]

湘军官兵合葬在当地山丘上,卓兰人称该山叫“湖南营”[2]。除官阶高的、及有后人前来寻骨有立墓碑外,其余草葬于山坡,仅以三颗石头叠成人形代表墓区[7]。二战期间,粮食缺乏,日本人要求师生去该墓地种植地瓜,尸骨再陆续被挖出[8]。1957年卓兰高中开辟运动场,湖南营湘军墓群再度引起重视[2]

Remove ads

沿革

随着卓兰镇的开发,农民们常在掘土中挖到尸骨和兵器,遂产生不少传言流传,所以1959年卓兰镇人士建立此庙,以慰亡灵[7],庙址位于老庄里湖南山的东侧[4]。因庙身只有10坪,阵亡的湘军骨骸只好用肥料袋堆在庙内[7]。湘军阵亡官兵墓碑[a]依官职高低安置庙后方[8],共收集41座[10][11][12]

1980年代初,台北市湖南同乡会经由传播知道此庙,除决定将军民庙改名为“昭忠庙”外,并由袁朴和湖南同乡会副总干事刘达之数度到卓兰人士徐涌和、徐永富等交换意见,计划予以扩建[7]。以草纹、花鸟、虎跃、勋牌等剪黏作庙体装饰[13]。1985年9月13日秋祭,正式改名,并获得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黄杰赠“昭忠庙”横匾[7]

在1992年报导时,当地老庄里长詹益海计划将此庙改建为规模宏大的庙宇,以吸引观光客[4]。后来热心人士募款,在旧庙后方购地扩建[5]

新庙于1994年计划整建,动工后因地目问题一度停滞,2010年8月4日湖南省委副书记梅克保参观时,还致赠5万元人民币作改建经费[10][12]。获赠后,昭忠庙管理委员会主委徐文治表示,后续工程经费仍需新台币2400万元,仍无着落,希社会各界相助,让昭忠庙早日落成[12]

2018年12月25日,一名林姓驾驶小货车路经旧庙右侧上坡路段,因变速箱故障无法变换低档,车身后滑撞上庙身翻覆,造成神蛾毁损、龙边柱子断裂、正面门额挑檐桁及屋顶瓦片掉落[14]。2022年9月20日以客委会补助504万元展开修复[15],于2023年4月间完工[13]

Remove ads

祭祀

农历七月廿九日举办普渡法会[10],该日马鹤凌会到此庙祭拜[11]。1985年4月7日,卓兰镇举办湘军进驻卓兰剿抚一百周年纪念活动[4]。同年,《民生报》的社论指责电影公司若说敬重忠义英烈,为十八王公拍摄虚假的故事,大可拍更有戏剧效果的湖南忠义公,并还提及类似的庙宇有树林十三公嘉义忠义十九公、彰化的恩烈祠[16]

次年3月28日上午,新闻局长张京育主持由北市湖南同乡会[b]及卓兰镇民众联合举行的“湘军殉难一百周年纪念大会”兼扩建昭忠庙破土典礼[18],当地作家詹冰为此写纪念文章[19]

Thumb
神蛾像
Thumb
庙记表示当地人将蛾视为刘少斌化身。

以刘少斌为主神,称为“武显将军”[19]。1986年一百周年纪念活动后,有只彩蝶飞入庙内,久未离去,地方人士认为是刘将军显灵[5][8]。生物学者陈森能指出,军民庙的神蛾是台湾长尾水青蛾,因有趋光性,所看到军民庙有火光,即会飞来栖息[8]

因捐款不足,春秋两祭盛大场面不再。在2000年时,因经费短缺,没有湖南人参与该庙的中元祭,场面冷清。[20]

注释

参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