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轩尼诗道官立小学(铜锣湾)

香港小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
Remove ads

轩尼诗道官立小学(铜锣湾)(英语:Hennessy Road Government Primary School (Causeway Bay)),前称轩尼诗道官立下午小学。是香港一家小学,简称“轩官”、“轩下”或“轩铜”,旧址有三个出入口,外墙为红砖,正门及侧门位于谭臣道,而后门位于轩尼诗道。轩尼诗道官立下午小学已在2015年9月转全日制,并迁往铜锣湾东院道3号,即前圣马利亚堂中学校舍,并命名为“轩尼诗道官立小学(铜锣湾)”。

事实速览 轩尼诗道官立小学(铜锣湾) Hennessy Road Government Primary School (Causeway Bay), 地址 ...
Thumb
轩尼诗道官立下午小学旧址
Thumb
轩尼诗道官立下午小学旧址位于谭臣道的其中一个出入口
Remove ads

历史

轩尼诗道官立小学于1949年9月15日开办,当时只是一座两层高的楼房,有12个课室,一个木工室,一个家政室和一个尚算合标准的礼堂。学生多是电车、电话和英美烟草公司工人的子弟。由于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经济正待复苏,当时的劳工家庭,生活相当清苦,部分学生除上学外,课余更要干粗活,帮助家计,因此学生程度较为参差。

教育署除了将校舍分成上、下午部招收学生外,又拨给罗富国师资学院校友会,筹办夜间小学,专门收录超龄失学青少年入读,这间夜校自1950年至校舍重建才停办。当时课程编排,术科(工艺)所占的课节比重大,木工及家政科每星期有12节,超过总节数百分之30。副校长潘如珍女士忆述:由于当时学生多是劳工子弟,因此课程偏重于技术培养,老师为了配合教学需要,还要进修理发、补鞋、烹饪、裁剪和木工等工艺课程。

1960年代初,收生范围逐渐扩大,学生来自不同阶层,因此校方亦逐步将技术科目节数比重减轻,使与一般小学课程相近。后期由于入读人数日多,校舍不够用,教育部门决定重建校舍。1962年7月至1963年9月期间,全校学生借读于吕祺小学(现吕祺教育中心,已清拆),以方便施工。1963年9月25日新校落成启用,计有课室30间,另设操场及特别室,全部符合标准校舍要求。

该校于1978年引入“活动教学”,之后该校于1993年及1994年相继推行“学校管理新措施”和“学校行政及管理系统”。1995年,该校于一年级采用“目标为本课程”。同年,该校与教育署电脑网络连系成功,处理学校资料更为方便。此外,该校资讯科技小组亦于1998年成立,协助老师利用资讯科技授课。

由于学校位处闹市,屡受噪音困扰,历任校长不断向有关部门反映,校舍两翼课室得以先后装置双重隔声玻璃及冷气机,学习环境得以改善。1998年5月,该校再推行扩建校舍新翼工程,二楼为教员休息室及辅导室,三、四楼为上、下午校教员室,五楼为图书馆,至于旧翼部分课室则改为学生活动室、接见室及电脑室。

2011年9月30日晚上以公平、公正、公开方式,由学校管理委员会主席抽签,终决定下午校迁往铜锣湾东院道校舍,上午校则留在谭臣道原址。

Remove ads

历任校长

  1. 胡兴德 1949年9月 – 1950年8月
  2. 易启锵 1950年9月 – 1956年8月
  3. 潘如珍 1956年9月 – 1962年7月
  4. 王吐珠 1963年9月 – 1966年8月
  5. 邝耀普 1966年9月 – 1968年8月
  6. 梁根基 1968年9月 – 1969年8月
  7. 戴维斯 1969年9月 – 1970年8月
  8. 唐天德 1970年9月 – 1976年8月
  9. 何丽云 1976年9月 – 1979年8月
  10. 周泽雄 1979年9月 – 1990年8月
  11. 陆洪钧 1990年9月 – 1993年8月
  12. 叶少卿 1993年9月 – 1999年8月
  13. 陈玉雅 1999年9月 – 2005年8月
  14. 郑惠玲 2005年9月 – 2020年8月
  15. 劳佩珊 2020年9月 – 现在

学校行政架构

教学人员

校长、副校长、主任、教师、图书馆主任和外藉英语老师 。

非教学人员

言语治疗师、 注校社工、 助理文书主任、办公室助理员、二级工人及文书助理。

班级结构

  • 学校分为30班
    • 小一:一勤(1H)、一俭(1R)、一乐(1G)、一普(1P)、一勇(1S)
    • 小二:二勤(2H)、二俭(2R)、二乐(2G)、二普(2P)、二勇(2S)
    • 小三:三勤(3H)、三俭(3R)、三乐(3G)、三普(3P)、三勇(3S)
    • 小四:四勤(4H)、四俭(4R)、四乐(4G)、四普(4P)、四勇(4S)
    • 小五:五勤(5H)、五俭(5R)、五乐(5G)、五普(5P)、五勇(5S)
    • 小六:六勤(6H)、六俭(6R)、六乐(6G)、六普(6P)、六勇(6S)

每级设有五班:

  • 按学生名次,成绩较佳组别的学生编入H班;
  • 其余学生会按成绩混合编入R班、G班、P班及S班。
  • 一年级以英文名次序分班

六年级将会由上年度的五年级原班升读本年度的六年级,不作任何调动。

官立中学的联系

学校运作

上课时间

  • 全日制上学时间:
  • 一至三年级上午8时15分至下午3时10分
  • 四至六年级上午8时15分至下午3时15分

测考制度

二年级至六年级两测两考。按两学期期考成绩分班。

校车服务

为学生安排9条校车线(A车至I车)和一条保母车线,东至将军澳,南至贝沙湾。校车委员会负责监管校车公司,以确保校车公司提供完善的学童接载服务。

服务团队

领袖生,校车车长及校车服务生,中央图书馆领袖生,资讯校园大使,课外活动大使,环保大使,学科大使,英语大使,中文大使,普通话大使,小小老师,校服检查助理,幼童军,少年警讯,公益少年团。

学艺班

开设乐器班29班,木笛团培训班,普通话班,奥数班,中英文话剧班,舞龙班,西方舞校队训练班,篮球班,游泳校队,乒乓球校队、羽毛球和steam校队。 家长教师会也积极为学生提供有益身心的体育活动,于课余时开设足球班,游泳班,乒乓球班及羽毛球班。

学生支援服务

学生支援

利用“及早识别”、“及早介入”、“全校参与”及“家校合作”支援学生。

言语治疗服务

该校聘有驻校言语治疗师(约一星期四天),支援校内有言语障碍的学生。

校友

  • 黄仁龙:前律政司司长
  • 梅广钊:香港作曲家、香港作曲家联会主席[1]
  • 谭颖伦:粤剧演员。为2013年度艺术新秀奖(戏曲)得主。2023年获聘任为“庆颖新粤剧团”文武生。
  • 姜涛:艺人、演员、歌手。参加由 ViuTV 主办 Good Night Show 全民造星1成为冠军。连续两届成为《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我最喜爱的男歌手”。[注 1]
  • Delta T:香港饶舌歌手、 音乐制作人。曾为张敬轩填词,2021年夺得《新城劲爆流行榜颁奖典礼》最佳合唱歌曲奖。
  • 吴怀世:香港青年指挥家。吴怀世于2014年创立马勒乐团,又于2019年起担任首尔爱乐乐团副指挥。他于2017年获得由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所颁发的嘉许状,并于2018年获得由香港艺术发展局所颁发的2017香港艺术发展奖——艺术新秀奖。[注 2]
  • 李羲桦:导演、摄影师、艺术家。他的作品《绿色的墙》荣获香港人权艺术奖2021 冠军,短片曾于伦敦巴比肯艺术中心放映。
  • 沈旭晖:香港国际关系学者
  • 小克:香港填词人(1986年小六)[2]
  • 黄宜弘:已故前香港立法会功能界别建制派议员[3]
  • 罗永聪:前财政司政治助理[注 3]
  • 邓特希:香港电视剧编剧、导演、监制[注 4]
  • 锺晴:香港填词人
  • 江美仪:香港女演员
  • 吴君祥:艺人吴君如胞弟[注 5]
  • 岑宝儿:前香港女艺人[注 6]
  • 郑诗君:香港男艺人[注 7] (1996年毕业)
  • 徐濠萦:前香港女艺人[4](1986年小六)

注释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