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农业部农田水利署台东管理处
管理臺東縣農田水利的行政機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农业部农田水利署台东管理处,为隶属于农业部农田水利署旗下并负责管理台湾台东县境内之灌溉水利设施的行政单位,主要进行台东县各大农业灌溉水利设施之管理、营运、维护、修缮等相关业务[1]。前身为1918年成立之台湾台东农田水利会,2020年随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农田水利署改制成为其下所属公务机关,2023年8月1日起组改为农业部农田水利署台东管理处。
沿革
- 1956年(民国45年)7月,全台各地水利委员会均奉台湾省政府之令进行改组,并在同年11月2日与“关山水利委员会”以及“关山水利整理委员会”合并,并且改称为“台湾省台东农田水利会”。[2]
- 1970年(民国59年)5月18日,“新港农田水利会”正式并入“台湾省台东农田水利会”,并且管理台东县全县之灌溉水利设施。
- 1975年(民国64年)1月1日,依据台湾省政府颁布之〈台湾省加速农村建设时期健全农田水利会实施要点〉之规定进行改组,会长改由中央政府指派,原有之会员代表在任期结束后暂停改选,并在此期间推动卑南上圳之兴建计划。[2]
- 1981年(民国70年)12月31日“台湾省加速农村建设时期健全农田水利会实施要点”结束实施,恢复旧有体制,并持续进行灌溉水利设施之更新与改善,包含区域排水改善工程,轮灌改善工程,实施农地重划,并且先后改建了旗下多个工作站的办公厅。[2]
- 1982年(民国71年)4月,重新开始办理会员代表选举,并于同年5月20日举办第六任会长选举。[2]
- 2002年(民国90年)6月20日,总统华总(一)义字第9000120780号令公布修正农田水利会组织通则,会长及会务委员均由会员直接投票选举之,任期四年,会长连选得连任一次,会务委员连选得连任。当时台东农田水利会第一任及第二任直选会长为梁俊良[1][2]
- 2013年(民国103年)1月,正式改称为“台湾台东农田水利会”,第三任及第四任直选会长为罗应鉴。[1]
Remove ads
- 2020年(民国109年)10月,改制为“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农田水利署台东管理处”,处长为庄进忠。
- 2023年(民国112年)8月,组改为“农业部农田水利署台东管理处”,处长为庄进忠。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农田水利会组织通则 (民国90年)
组织架构
- 处长
- 副处长
- 主任工程师[2]
- 资讯室
- 辅导室
- 人力资源室
- 主计室
- 总务组
- 文书股
- 事务股
- 财务组
- 财产股
- 管理组
- 督导股
- 灌溉股
- 工务组
- 工事股
- 设计股[2]
- 水利小组
水利小组为该工作站管区内的农田水利会会员义务劳动所分列的组别,每年利用第二期作水稻收获后之农闲期,由各工作站发动小组义劳办理各小组辖区内之小给水小排水路之浚喋补修伐草等工作。[3]
Remove ads
- 咨议会任务[1]
- 供水服务协调
- 农民纷争协调
- 协助农田水利设施用地取得
- 协助灌溉水质维护
- 农田水利文化推广
- 其他有关农田水利事项
(以下皆为当前现任委员)
历任首长
管辖设施
台东农田水利会下辖多个工作站,针对台东地区各灌溉水圳系统进行管理与维护,其中以卑南大圳、卑南上圳、鹿野圳、关山大圳、池上圳、长滨大圳等水圳为主要圳系,以及其他小型灌溉水圳系统,总圳路干支分线长82万3023米,小给水路则有140万8785米。[1][4]
其中,分别在卑南上圳与鹿野圳设有调整池,分别为“十股调整池”与“马背调整池”。引水来源多属于地面河川水流,另有救旱用地下水抽水站9口,总抽水量每秒抽水0.395立方米。[1][4]
台东农田水利会总事业区达14,318公顷,其中,发源自中央山脉属于卑南溪流域的灌溉区达9,619公顷,属于秀姑峦溪流域的灌溉区为143公顷,其他太平溪、利嘉溪、知本溪、太麻里溪、朝庸溪等引水自上述溪流的灌区面积为1,409公顷,发源于海岸山脉者有水母丁溪、马海溪、竹湖溪、宜湾溪 、都威溪 、富家溪、 成功溪、 跋便溪、 马武窟溪 、都兰溪等引水自上述溪流之灌区面积有3,147公顷,并且,其灌溉区面积分散,多属梯田。[1][4]
参见
外部链接
资料来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