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勒底
公元前10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中期的小型閃族國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迦勒底(阿卡德语:𒆳𒆗𒁲,Kaldu/Kaṣdu;希伯来语:כשדי;古希腊语:Χαλδαία;阿拉伯语:كلدان,Kāldān[1][2];思高本:加色丁;一译加尔底亚[3]),是一个古代地区的名称,而且是巴比伦尼亚南部地区的一部分,即现今伊拉克南部地区及科威特。公元前625年至前539年期间开始有部落进入该区居住,这些部落的住民就被称之为迦勒底人、加尔底亚人或新巴比伦人。
《希伯来圣经》的相关记载
在《塔纳赫》中,迦勒底是新巴比伦的同义词。大约在公元前625年,迦勒底人夺得了巴比伦尼亚的统治权,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时,帝国版图大为扩张,势力达至顶峰,消灭了犹大王国,在战争中攻克了圣都耶路撒冷[3],然而,新巴比伦帝国后来被波斯米底亚王国消灭。
《旧约圣经》的相关记载
被更正教视为副典的《友弟德传》提到阿孟王国统帅阿希约尔曾经声称希伯来人是加尔底亚人的后裔,并且声称因为他们不愿崇拜加尔底亚地居民所崇信的神祇,所以他们转而敬拜天上的大主,因而被那些神祇驱逐,于是他们逃至美索不达米亚并侨居在那里直到他们所崇信的天主吩咐他们前往客纳罕居住[4]。
构成天主教圣典《圣经》的书典《达尼尔先知书》声称一位名叫达理阿的玛待人曾为加色丁国的国君[5],并且声称加色丁人大多崇拜比勒神及一条大龙[6][7]。
流行文化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