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逸夫书院

香港中文大学一所书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逸夫書院map
Remove ads

22°25′20″N 114°12′05″E

事实速览 逸夫书院, 校训 ...
Thumb
伍宜孙书院望向逸夫书院
Thumb
逸夫书院大讲堂
Thumb
逸夫书院门口的“女人脚”

逸夫书院(英语:Shaw College,简称SC或者Shaw)是香港中文大学第四所成员书院,也是第一所于中大成立后才创校的成员书院,创立于1986年,创办人为邵逸夫爵士。逸夫书院坐落于中大校园西北部近大埔尾坑,面向吐露港

Remove ads

历史

1985年5月,邵逸夫爵士答允捐款1亿1000万港元予香港中文大学以成立第四所成员书院。大学校董会遂议决将新书院命名为“逸夫书院”,并由邵逸夫爵士担任书院创办人。同年,大学成立专责小组,处理筹备逸夫书院的事宜。

1986年7月30日,当时的香港立法局正式通过“香港中文大学(宣布成立逸夫书院)条例”,赋予逸夫书院法定地位。初时,逸夫办事处设于崇基学院教学楼(现已重建)。

1987年1月12日,逸夫书院在校园建筑工地举行奠基礼,主礼嘉宾为书院创办人邵逸夫爵士与时任署理港督锺逸杰爵士;后来,书院校董会议决将每年的此日定为院庆日。同年,时任医学院精神科学系讲座教授的陈佳鼐教授获委任为书院首任院长,马临教授则获选为书院校董会主席。

1990年3月3日,书院校园正式落成启用,并由时任港督卫奕信爵士和书院创办人邵逸夫爵士主持书院的开幕典礼[1]

建筑物

在筹备成立此书院之际,大学为此举行了一个建筑设计比赛,最终由中大建筑处(今校园发展处)之简元信建筑师(Y.S. Kan)设计方案取得一等奖,并获采用。而在原来方案中,书院将建造教学楼供工商管理学院使用,最后因资金不足而没有建造。因此,逸夫书院为大学第一所不设教学设施的书院(往后成立之书院亦如是)。

国楙楼

“国楙楼”原名“第一学生宿舍”,是逸夫书院首座学生宿舍。宿舍于1989年9月正式启用,分高低座,高座楼高10层,低座高3层,合共提供宿位576个,男女生约各占一半。首任宿舍舍监为杨鹤强博士及邓素琴博士。

在入伙初期,由于书院中央石油气供气站(近国楙楼)仍未通过验收,本宿舍浴室及基座饭堂须暂时改用罐装石油气,直至1989年12月中央石油气站通过机电署验收为止。而由于1991年政府禁止新建含中央石油气库的建筑项目,因此逸夫的供气站是中文大学最后一座启用的供气站。

1998年1月,李世纶堂捐赠巨款予逸夫书院,“第一学生宿舍”遂命名为“国楙楼”,以志善举,并藉以表彰该堂故族人李国伟李楙昆仲对教育事业的热忱[1]

第二学生宿舍

“第二学生宿舍”是逸夫书院第二座学生宿舍。宿舍于1992年9月落成启用,提供宿位289个。首任宿舍舍监为蔡潮盛博士,而目前舍监为刘创馥教授及黄叶芳博士。

1995年10月,书院获大学拨款委员会资助扩建第二学生宿舍,包括建造低座(原称为第三学生宿舍)及在高座顶部加建新楼层;工程随后展开,直至2001年9月完成。扩建后,“第二学生宿舍”分为高、低两座,中间以天桥相连;合共提供宿位635个。毗连低座的书院篮球场亦同时完工,开放使用[1]

2010年,林健忠博士及何厚煌博士宣布将会捐赠港币 1,000 万元予逸夫书院,藉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以鼓励逸夫学生更多学习中国历史。因此,“第二学生宿舍”高座于同年以国父孙中山命名为“逸仙楼”(Sun Yat-sen Hall),而位于“第二学生宿舍”五楼的活动室则将命名为“廖仲恺国际学生交流中心”(Liao Zhong-kai International Student Exchange Centre)。有关命名建议已获书院、学生会、宿生会、舍监等接纳,并获大学校董会通过[2]

Remove ads

文澜堂

“文澜堂”是逸夫书院的学生活动中心,与一期国楙楼同时启用。大楼内设有书院院务处、活动室、走读生舍堂(1995年起成立)及李和声香港历史资源中心。在雅群楼南翼的共享学习空间启用前,香港历史资源中心位置曾用作书院自学中心(自修室兼小型图书馆,非中大图书馆系统),同样以李和声(后来为中大捐赠了和声书院)命名。

雅群楼

此楼共有两层,原先全幢用作访港学人宿舍;但自从大学推展为“334新学制”而设的扩建工程后,南翼改建为共享学习空间(除预留予逸夫学生时段,所有学生均可使用),同时加建一层,并改外墙为玻璃幕墙,而北翼则维持现状。

逸华楼

因应各大学宿位长期不足,政府于2018年推出“宿舍发展基金”,其中一项工程为加建逸夫书院逸华楼。该宿舍以逸夫书院创办人邵逸夫夫人方逸华命名,提供宿位300个,由胡周黄建筑设计(国际)有限公司设计,华营建筑承建,于2022年7月动工,预期2024年尾竣工[3]

院训

逸夫书院的院训是“修德讲学”,出自《论语·述而篇》。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以孔子这句话为院训,是要勉励同学德智并重。只有修养品德,追求学问,兼而行之,修德以居仁由义,讲学以温故知新,两者兼备,才接近君子的境界[4]

此外,书院的口号是“臻善存德,居高怀仁”,与院训互相呼应,强调同学在追求卓越之余仍注重操守,居于领导地位仍怀有仁爱之心[5]

院歌

作曲:林声翕 作词:陈佳鼐刘殿爵

  • 歌词
美哉逸夫书院,环山抱海接天高。
乐哉逸夫书院,弦歌不辍彻云霄。
慎思明辨,温故知新,
坚强奋发,莫怕路遥。
致知格物,修德讲学,怀大志。
造福人群,努力直须年少。

创办人

历任院长

  • 第一任:陈佳鼐教授(1987年-1994年)
  • 第二任:杨汝万教授(1994年-2004年)
  • 第三任:程伯中教授(2004年-2008年)
  • 第四任:沈祖尧教授(2008年-2010年)[6]
  • 第五任:陈志辉教授(2010年-2020年)[7]
  • 第六任:梁耀坚教授(2020年-)[8]

校董会主席

  • 马临教授(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1987年-2011年)
  • 冯兆滔先生(泛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2011年-)

主要建筑

  • 文澜堂(学生活动中心)
  • 雅群楼(北翼仍为教职员宿舍,而南翼已改建)
  • 国楙楼
  • 第二学生宿舍(于2001年分别在顶部及对出空地扩建)
  • 大讲堂
  • 逸夫台
  • 禤永明楼(学习共享空间,雅群楼南翼)

宿生会干事会

按逸夫书院两所学生宿舍宿规,两宿各设有一宿生会干事会(下称宿生会),每年各由两宿宿生以内阁形式选举产生,于每年二月一日履新,任期一年。有别于其他书院,两宿宿生会皆独立于任何组织,以统筹活动及宿舍事务。两宿偶尔举办联宿活动,如联宿大笪地(后演变为逸夫四大活动之Shawlane)、联宿送旧(后为逸夫第五大活动级社取代)、联送篮球比赛(为两宿宿庆活动之一)。

学生会及学生组织

逸夫书院学生会成立于1990年,乃代表香港中文大学逸夫书院全体学生的学生团体。本着民主自治的精神,目标是谋求会员福利及维护其合理权益、培养学术风气、促进同学健全人格之发展、增进其对社会之认识、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并以师生治校为理想。

学生会由代表会、干事会、仲议会及逸夫节拍出版委员会四个中央组织组成,均由逸夫同学每年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为一年。而在1995年成立的走读生舍堂亦是学生会的一部分,设有走读生舍堂委员会,由逸夫走读生每年选举产生(其中有若干年无人接任)。[9]

更多信息 年份, 国宿宿生会干事会内阁名称 ...
更多信息 届数, 代表会主席 ...

学生会属下目前有系会12个,属会17个。另国楙楼及第二学生宿舍均有宿生会组织[19]

逸夫书院学生会迎新营

更多信息 年份, 筹委会主席 ...

四大活动

除了由学生会、宿生会以及学生会属下团体举办的活动外,逸夫书院学生每年都会举办“四大活动”:

  • 一月:逸夫书院周年院庆(包括:Fashion show、晚会、新活动、运动日、千人宴等)
  • 三月:逸夫书院歌唱比赛
  • 八月:逸夫书院迎新营   
  • 十月:“逸夫里”综合晚会(Shawlane)

“四大活动”均由逸夫书院的学生自行筹组及推行,充分展现逸夫学生的无限创意[20]

更多信息 年份, Shawlane主题 ...

知名校友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